符号学大师之死

2018-09-08 20:21 编辑:那怜蕾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语言的第七功能——谁杀了罗兰·巴特?》,[法]洛朗·比内著,时利和、黄雅琴译,海天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48.00元

洛朗·比内的最新小说《语言的第七功能》也许就是从广为人知的“作者已死”高论获得灵感,让小说从巴特大师自己的“奇怪死亡”开场,运用侦探小说的熟悉套路,由警察与学者联手办案,追查杀死了当代小说和文学的“元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充分表达了他的核心质疑——语言学理论真的如此重要吗?

法国作家和评论家罗兰·巴特在国内文艺评论圈内有一定的名声。他的“作者已死”等激进言论一直被解释为难懂的“符号学理论”、或勾勒出“文学科学”之轮廓的“结构主义学说”。洛朗·比内的最新小说《语言的第七功能》也许就是从广为人知的“作者已死”高论获得灵感,让小说从巴特大师自己的“奇怪死亡”开场,运用侦探小说的熟悉套路,由警察与学者联手办案,追查杀死了当代小说和文学的“元凶”。

1980年2月25日,名人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举办的宴会回家时被卡车撞伤;并很快死在了医院。警官巴亚尔和西蒙博士历经艰险,终于查证出“语言的第七功能”嫌疑最大。这种语言功能类似巫术,可以说服所有人听从自己的意愿。因而雅各布森论述该功能的文稿一经问世,便如金庸笔下的武林秘籍,人人争相求之;而为了使其行之有效,不让别人抢先看,巴特就死在了学界、政界权威人士的明争暗斗里。这么个沉重故事,在作者笔下却异常欢快。甚至主人公西蒙还一度怀疑自己是被困在了一部小说里。大量的学术术语堆砌和符号化的描写,外加刻意而又凌乱的场景塑造,使小说读起来充满反讽,积累丰富的读者会不断地若有所知、会心一笑。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充分表达了他的核心质疑——语言学理论真的如此重要吗?语言学转向是20世纪文艺理论界的重大事件。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再到解构主义,层出不穷的理论从各个方面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理论代表人多为法国学者,法国学界也因此颇负盛名,并以之为荣。由是,洛朗·比内作为法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师,他的批判和反思确实很有反叛性和现实意义。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当今法国,文学和哲学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哲学是哲学,文学是文学。然而注重“科学性”的语言学、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追随者们占据着法国的教育决策机构,这些理论研究脱离了哲学内涵,被死板地应用于青少年的教育。这大抵是造成当今法国难以再出现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有意重新理解历史和小说、生活和理论的关系之后,作者的意图就是希望将小说、文学拉回生活世界,走出理论的怪圈。所以说《语言的第七功能》是一部妙笔生花的好小说,读者不妨在闲适的午后,泡一杯浓茶,慢慢品读,领悟其中才学兼备的真知思索与人生故事。

查看更多>>
上一篇:莎翁法律思想的戏剧化表达 下一篇:《三重精彩》的精彩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