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19-03-23 14:24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时下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时下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感情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的表现了诗人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仗自叹息”,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到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查看更多>>
上一篇:女人和狗 下一篇:植树节是怎么由来的?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