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认识兼谈“认丑”之态度

2019-07-23 08:41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一、我对《丑陋的中国人》“丑”之认识

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始终在挂在嘴边的信条和经文,人们很乐意充当民族传统的精神弘扬的精英,却鲜有人愿意揭短,身为中国人,柏杨如此尖刻地批判中国人,即使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其勇气可嘉,精神可嘉。

《丑陋的中国人》从四个部分分节讲述了中国人存在的缺点及劣根性,种种恶习,种种不良心理。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在柏杨的笔下逐个呈现,他讲到,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中国人的“酱刚文化”,有过滤性的病毒,而这一个艺术真实又夹杂着作家主观真诚、真性、真知,以及情感的投入,假定死水不畅,死水蒸发,那么沉淀的浓度便会加重,这个“酱缸”里的杂质将会由变臭到腐烂。他同时又提到,中国人比起日本,又好像差了一级。假定我把这本书写出来的话,可能要麻烦各位去监狱给我送饭,所以我始终没有写,但是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把它当作一个口头报道,他之所以会写“酱缸文化”,之所以写坐牢,是因为他有过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及良心的思考,这个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酱缸文化”不仅是艺术真实,它也是一个艺术概括。柏老先生在他书中讲到,梅毒的儿子因为有梅毒的父母而愤怒不已。儿子说“我不要这个药,我宁愿死,你看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身体?”这能怪他而不怪父母吗?我们是否怪我们的祖先,怪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文化?还有他讲到中国的窝里斗。他说中国人的内斗严重,虽然中国人拥有传统的良好品行、品质,而且让人传颂,但是中国人仍不团结,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条猪,而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人人都很棒的,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便不一定是条龙,很有可能是条猪。他还讲到,中国人非法入境到美国,结果被发现,而告密者却是中国人,中国人三个人有三个意见,表决后,虽然表面上赞成某一个人的意见,但内心仍认为我有我的自由,你去你的,我去我的。这在某些场合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民主是做出来看的,民主从来不在生活范围内,我们的民主大多只是挂在嘴上,是“以示民主”,你不是要民主吗?好啊,在投票的时候,你投你的,我投我的,心里想“我就不投给你,我恨他,我觉得他在装蒜,我觉得他就不如我帅”。我不禁发笑,这是哪跟哪了?民主只是他们表演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吧。

作家每写一个片段,都似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虽然这情感看起来并非高尚,但一定是诚挚的,作家并非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但却通过一些实例,把情和理道个明白。例如,他在讲中国人“脏、乱、吵”现象中国人的“官场”制度中国人的古板,认为崇洋媚外是不好的,只要是崇洋媚外的,都会把他们看低一等,柏杨老先生从历史事实出发加以分析,认为从甲午战争到近代五四探索救亡图存的历程看,中国人不仅崇洋,还是大大地崇洋,我们学造船,学西方制度,学西方文化,哪一个不是崇洋?洋人的东西先进,我们才学啊,崇洋,是崇尚洋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然后让国家富强,但我们并不媚外,我们没有必要什么都学西方的,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我们有我们的宗教,这就崇洋而不媚外,如今21世纪新世界,“崇洋但不媚外”依然是值得我们坚守的一个原则。柏杨老先生是本着一颗火热的心来纠正大家对“崇洋媚外”的误解。

中国人受周王朝的礼乐文化影响,号称“礼仪之邦”。但柏杨认为,应该把“礼仪之邦”改成“礼乐之邦”。中国人是讲“礼”,但不讲“理”。中国人规定的东西往往只要求别人,与己无关,自己是个例外,中国人“死不认错”,说你错,你还不承认,还要用另一个错来圆一个错,结果是“错上加错”。柏杨先生有错吗?有,每个人都会犯错,他的错就在于直接披露中国人的劣根性,他的错在于说了几句实话。

作家通过一节一节的排列安排,从讲中国“酱缸文化”到后来的每个细节,全文布局合理,具有形式美,在形式美的其中,始终贯穿了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不仅把内容形式化,而且把形式内容化,他讲的“酱缸”,虽然大部分均为议论少部分是对话,但也不缺乏一点抒情,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家“提个醒”。这就是杂文《丑陋的中国人》给我的启迪。

二、谈“认丑”之态度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香港《七十年代杂志》刊登了姚立民的一篇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病症—酱缸》,文章指出中国落后,美日强大的原因不在于中国人的智力和智慧差,而在于中国人的文化有问题。文化环境是关键,就像孙观汉先生《环境与地气》里讲的一样,用种田人的言语来说,问题不在‘种子’,而在‘地气’,地气就是环境,包括人性的习俗。这个比喻我很赞成。姚立民还指出了五种酱缸产品,一是对权势的崇拜狂。以权势崇拜为基石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只有“起敬起畏”的感情,而很少“爱”的感情。对权势绝对崇拜的结果就是缺乏敢想、敢讲、敢做的灵性,一定产生奴才政治和畸形道德。二是自私与不合作。传统的儒家提倡个人主义不提倡群体主义,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哲保身”和“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人窝里斗,“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一部二十四史,便是一部官挤官史、和官斗官史。当然这个看法以偏概全,但也道出了其中的劣根性。

三是淡漠、冷酷、猜忌、残忍。只要看大多数公司的男女店员,都是一副晚娘面孔,对顾客没有一丝笑容,没有一点耐心,对我们口头上高喊的“礼义之邦”,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四是文字欺诈。柏杨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只有“美”,只有“善”,而很少“真”。孔子在《春秋》就公然提倡文字欺诈,《公羊传》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里的“讳”就是文字欺诈。剩下来的“真”的部分又有多少呢?关于正史上明目张胆的文字欺诈,柏杨曾有专书,《鬼话连篇集》(《乱做春梦集》)。上面所收集的,全是历代帝王装神弄鬼的记载。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才是真理。五是对僵尸的迷恋和肤浅虚骄。对祖先的慎终追远,在本质上市应该提倡的,但是如果变了质就是对僵尸的迷恋了。孔子是有名的“托古改制”的第一人,但是他认为“古时候啥都有”,“古时候啥都好”,古代人品好,古代法令法规好,但是这样就看不到时代的进步了。王安石主张的变法要是实施了,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遗憾的是这个主张“天命不足畏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家终究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反对势力,迫使他的变法终归失败。

柏杨先生的演讲,得到了热烈反响。得到肯定的是,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二日纽约《华语快报》社论有文章《如何纠正死不认错之病》,同年十三日有《推理能力发生故障》,二十四日有《北美日报》有《从酱缸里跳出来》,二十六日《北美日报》的《“酱缸文化”》等。

也有对柏杨先生的批评和建议。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一日纽约《华侨日报》刊登的徐瑾的《要隐恶扬善·勿作践自己》,八五年一月二日洛杉矶《论坛报》,一月十六香港《百姓半月刊》,一月二十一日纽约《华语快报》均刊登了王亦令《贱骨头的中国人》,文中罗列大量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的优越性,说得柏杨一无是处。但是紧接着就在八五年一月二十三日香港《信报》载了署名回旋处的《不懂幽默》,指责王亦令缺少幽默。同年一月三十日洛杉矶《论坛报》刊登了一篇江泐的《丑陋的王亦令》,专门来反驳他的文章,说王亦令不读书,更谈不上“甚解”,还说他是鹦鹉学舌。其中不乏一些个人见解。紧接着,八五年二月六日洛杉矶《论坛报》又有一篇张绍迁的《评王亦令的<贱骨头的中国人>》对双方都有批判和肯定。同一天《论坛报》还有胡菊人的《没有文明那有文化》,文章指出文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文明的保姆,文明具体体现在生活上,美国人已经做的到位了。但中国人不行。八五年三月二十日《论坛报》又载了江泐的另一篇《王亦令越描越丑》,开始了他的进一步攻势。还有八五年三月六日《论坛报》载有刘前敏的《中国文化不容抹黑》,文中极力说道中国文化的好处,要为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

另外,八五年四月一日香港《百姓半月刊》有柏仁的《中国人的十大奴性》,这是一篇书信体,写给柏杨的,文中指出了中国人的十大奴性:一是,中国人有“万岁癖”;二是中国人有迷信症;三是中国人对于暴君暴官,从来都奉行“忍”字哲学;四是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就不准少数人不愿做奴隶;五是中国人惯于同类相残—-这大概是“窝里斗”的一种变现形式吧;六是中国人崇尚明哲保身;七是中国人靠希望过日子;八是中国人的确有神经质的恐惧症;九是,中国人喜欢框框;十是中国人是变色龙。这篇文章剖析深刻,条理清晰。文章得到柏杨的好评。八五年四月三日,《论坛报》有张绍迁的《中国文化之“抹黑”与“擦粉”》,针对刘前敏的《中国文化不容抹黑》一文而展开讨论,分七点对其文章的读后感发表意见。写出了赞同之后的质疑。

有病之人总要医治吧,但是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呢?梁超然在其文章《鲁迅、柏杨异同论—评丑陋的中国人》认为鲁迅评中国人的劣根性,总是能给人以精神振奋和催人奋进的感动,他认为,在柏杨眼里,中国人都是丑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酱缸蛆,鲁迅眼里的中国人是脊梁,是可疗救的,但在柏杨眼里是酱缸,是无救的。他赠送柏杨一句:说中国人丑陋,用以指一部分则可,或者说中国人有丑陋的弱点即可,倘若用以全体,就是以偏概全,那简直是污蔑。我想这就是柏杨招到那么多人非议的原因吧。

如果要问,如何才能纠正和医治我们的有错之病?我想我不能回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有一种认错的说态度。只有具备一种诚实的态度,才能有资格谈解决之道。最后,我想用网上网友的两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以表达我此刻的感受。“不敢承认自己缺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能正视自己的缺陷,为什么我们不能?被人家骂了几句就跳起来,那是心胸狭窄狭隘的爱国主义,那些人不懂得真正的爱国,当然,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点,但看清自己的缺点比优点更重要,柏杨先生说的没错,许多中国人就是没有勇气认错,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但也不是柏杨的论调我都赞成。”这是网上评论最热回帖最高的一个评论,我很赞同这位广西贵港这位网友的看法。此诚可鉴!

总结

余写完这篇文章,不禁要大发感慨了,可是想到这么复杂的问题,也非一人能解决的,也就稍作平息了。有人说中国人很美,有人说中国人丑得很,我想大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说自己的话,试想,谁愿意在别人面前揭自己的短,谁又愿意说自己丑呢?但是世界没有绝对的丑和美,它们是相对的。我们姑且不论中国人丑与美,单就谈丑、说丑这一点,恐怕在座的大家一听便要躲之而后快了。我想,柏杨指出的这些缺点事实上是否存在,我们不要急于去论辩。我们先反思下,得到充分的证据后,才去判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如果真有,你还辨什么,事实胜过雄辩。从柏杨先生身上我学到了一样宝贵的东西:勇气,认错的勇气,说丑的勇气。这就是我读这篇文章,解读中国人得到的一个最大收获。我们中国人从不缺乏解决的能力和手段,我们很优秀,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很优秀,我们有错则改,无则嘉勉。这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积极负责的态度。“愚见不足析,拙文且共赏”。望老师和学者不吝赐教!

查看更多>>
上一篇: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 下一篇:什么是法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