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

2020-03-28 15:14 编辑:池涵蕾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文一:敬老一爱一老

今天在电视新闻里无意间听到这样一则消息:

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其实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子女们的关心和一爱一护。有一位独居老人,她生平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总数16万元左右,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希望工程捐款凭据,一本两本……叠的一层又一层,让我不禁佩服那位老人的品质。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上海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的总数达到73万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独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弱,病,残,孕的乘客让个座。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敬老一爱一老的风尚正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原因在于人们敬老一爱一老的意识薄弱了,所以我们要提高敬老认识,统一一爱一老思想。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有许多尊老敬老的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岳飞敬师孝母”,“邓一小一平赡养继母,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小,我们就被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外公外婆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一爱一是不求回报,是无私的,他们的默默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给予一丝尊敬和一爱一护吗?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到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情,不过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外公、外婆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社会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事迹,每逢节假日慰问老人,生活中关心照顾老人,居委会组织老人健康活动,这些都是给老人们的一精一神享受,然而子女的关心终究是最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老、敬老的主题也在进一步升华,让我们伸出双手,送出真心,让敬老一爱一老成为一种风尚。

作文二:敬老一爱一老

乌鸦的外表虽然丑陋,但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后代晚辈赡养和孝敬父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焉能丧心病狂虐一待老人呢?

我父亲就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典型人物。一奶一一奶一在世前,由于身一体不好,行动不便,子女又各在远方,于是照顾一奶一一奶一的重担就落在了八十高龄的爷爷身上。父亲担心爷爷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常常三番五次的往老家跑,还带了许多营养品给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补补身一子。每次回老家,父亲叫我给一奶一一奶一喂饭,自己帮一奶一一奶一按摩、洗澡洗头,累得满头大汗。半年前,一奶一一奶一突然过世。当父亲接到大伯的电话时,焦急万分,风风火火的收拾好行李,带着我和母亲回了老家。一见到一奶一一奶一的一尸一体,父亲便号啕大哭,伤心欲绝,想尽办法要把一奶一一奶一的葬礼办得更好一些。因此,我十分佩服父亲,佩服他会如此孝敬长辈。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一待而不得不诉诸法律的新闻报道。看了这些场面,实在叫人心寒!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而中国曾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安静,可是,风总是不停地刮,它没法安静下来;儿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

羔羊能够跪一乳一,乌鸦尚且反哺,何况人乎?

作文三:敬老一爱一老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问卷答到了这里,我们是否可以以耐心和一爱一心来续补这空缺的横线,在老人的阐述中重踏他们曾走过的路,从敬老的氛围中感受炽一热的回忆……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之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一爱一祖国和人民。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一爱一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一爱一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黄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所以说,敬老一爱一老并非一个传说,你必须用真诚去充实它。

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一爱一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一爱一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一毛一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一摸一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一爱一。”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一爱一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一爱一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一毛一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一摸一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一爱一。”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

敬老一爱一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敬老一爱一老,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老、敬老的主题也在进一步升华,让我们伸出双手,送出真心,让敬老一爱一老成为一种风尚。

作文四: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而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尽可能地为他们着想。

今天我和一妈一一妈一出去逛街,因为是周末,所以车上人特别多,我和一妈一一妈一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我和一妈一一妈一只好扶着椅子来保持身一体平衡,车厢里闷极了,我刚想把头靠窗户一点,没想到司机一个急刹车,车厢里的人群都惯一性一地朝车头倒去,我赶紧抱一紧椅子,才侥幸没有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给挤倒,我刚站稳,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呻一吟声,“哎呦!我的腰!”我急忙往前一看,原来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很朴素,却被人群给挤倒在地,可是,没有一个人伸手来帮助一下这个老爷爷,老爷爷坐在地上,不停地呻一吟着,好像伤得很严重,在众人的指责下,把老爷爷给撞倒的那位青年极不情愿的把老爷爷给拉了起来,嘴里还不停抱怨着,连句对不起也没说,头也不回的下了车。我看着小青年离去的背影和老人斑白的两鬓,陷入了沉思.....

帮助老人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些人斤斤计较呢?如果老人一上车,就有人给老人让座,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小青年本来就有错在先,是他把老人撞到的,可他为什么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呢?难道尊老敬老这句话他不懂什么意思吗?

同学们, 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多为老人着想呢?比如帮他们洗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乘坐公共车的时侯,你是否主动为老人让过座?过斑马线的时候,你是否搀扶过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我们都要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给外公外婆打一个问候电话,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你做的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作文五:敬老一爱一老

敬老一爱一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一妈一一妈一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每一个在外儿女的心声:是时候回家看看了。

记得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位老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房间内的摆设近乎奢华,成套的电器,家具。老人手中拄着一个拐杖,表情麻木的盯着桌上偌大的电视机,黑白交替的画面上,房间的角落里摆着一张老人的全家福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不要让电视成为老人唯一的朋友!

还有一个公益广告,过年了,一位老人准备了一桌好菜给儿女、孙子、孙女们,可是,到吃饭的时候她高兴地打电话给儿女们,可是,每个都说忙,老人感到非常失望。

是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子女们都在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只知道挣钱,挣更多的钱养育儿女,为父母尽孝,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间本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如果有一天父母亲人带着我们的思念离开人世。你便永远无言尽孝。到那时候再说,我想可能晚了。

我想告诉天下所有的叔叔、阿姨、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对自己的履约,而且是对父母来说更是莫大的幸事。

祝天下的所有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姥姥姥爷,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身一体健康,阖家幸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作文六:敬老一爱一老

敬老一爱一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一精一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一精一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一精一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有好吃的,先给爷爷一奶一一奶一、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一毛一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为老人擦玻璃、收拾房间、陪老人聊天学、为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扫地、洒水、浇花、整理内务,忙得热火朝天,净化了环境、这次活动不但给老人们带来了水果等慰问品,学生还为老人们表演了一精一心准备的节目:唱歌、跳舞以及教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讲英语,逗得老人们满脸乐开了花。

敬老一爱一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一爱一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一爱一老的旗帜,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让世界处处一一光灿烂,一爱一心闪烁!

作文七:敬老一爱一老,从小做起

敬老一爱一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有一些人会骂老人,甚至打老人。当然,有更多的人会帮助老人,照顾老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敬老一爱一老。

从前的我十分不懂事。总是和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抢着看电视。我坚持锁定我的少儿频道和卡酷动画。而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因为我的“野蛮”,只好带着失望离开客厅,到房间看报纸了。为此,我总是得意极了。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跟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抢着看电视是不对的。我开始和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协商或者等他们看完了喜欢的节目,得到他们允许后再看。

有一次,一奶一一奶一被开水烫伤了,我赶快冲到一一台,把芦荟连根拔起,去给一奶一一奶一擦伤口。一奶一一奶一抚一摸一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我真懂事。

我的爷爷是一个老象棋迷,他的棋艺打遍家里无敌手。他总因为找不到对手而发愁。爸爸明知会输,却一有空就陪爷爷下棋。我知道,爸爸是怕爷爷孤单。

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关心老人,照顾老人,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和谐美好!

作文八:敬老一爱一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问卷答到了这里,我们是否可以以耐心和一爱一心来续补这空缺的横线,在老人的阐述中重踏他们曾走过的路,从敬老的氛围中感受炽一热的回忆……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敬老一爱一老并非一个传说,你必须用真诚去充实它。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境贫寒,是不报复,但十分孝顺,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在外讨的食物,皆带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侍奉他们。”听到的人感到他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话外音——若有亲孝驻心间,乞食下跪又如何?)

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一爱一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一爱一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一毛一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一摸一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一爱一。”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

其实,人生便是平日司空见惯的太一一。它日复一日地遵循着东升西落的轨道。没有永远的烈日当空,无论你的人生多么不凡,最后你也是会慢慢老去,逝去,最终缓缓地被人们遗忘。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繁华如梦,往日岁月如云烟般流过天际而无可挽留,不奢求天空对它的眷恋,只为静静储蓄飞翔的力量。那些老人们便是我们前行的高标,你无法忽略他们的存在,试说,如果没有徐徐落下的太一一,又怎会有“夕一一无限好”的美景呢?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传统,现在它以飞快的脚步遍布世界,我相信,“孝”将会占据道德的核心,它将会是为人处事的底线。敬老一爱一老,应从现在开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终于结束了,回首人生所列出的假设而我的回答,你满分了吗?

查看更多>>
上一篇:苦难是金 下一篇:苦难话题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