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的

2020-03-30 07:51 编辑:印映秋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篇一:一爱一莲

读宋人周敦颐的《一爱一莲说》,觉得他的“莲之一爱一,同予者何人”说得太自负,不符合事实。

莲花,亦名荷莲,别称芙蔻芙蓉等。在我国,自古至今,人们都喜一爱一莲花,农村中给女孩取名字,总喜欢带上一个“莲”字,诸如金莲、银莲、玉莲、翠莲等等,在文坛上。那赞美莲花的篇章更是举不胜举。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有了“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可想在这位一浪一漫主义诗人的心目中,莲花是多么可一爱一了。纵横古今,一爱一莲的岂独是那位周老夫子呢!

每当盛夏,清清的池塘便被荷花撑起的绿伞挤满了,在这一一柄一一柄一绿伞之间,一朵朵荷花卓然开放。红的,像一盏盏宝灯;白的,像一只只玉碗,它们没有牡丹的浓艳,没有桃花的纷集,却叫你看不够,喜不荆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枝枝花梗轻轻摇曳,那美丽的莲花便会吸住你的目光,钉住你的脚步。

我从小就喜一爱一莲花。盛夏时节,我和伙伴们一起嬉游在莲花丛中。我们常常扳着莲梗,像亲小一弟一弟、小妹妹那样把莲花贴在脸上;我们更一爱一莲花结出的莲蓬;在夕一一的余晖中,我们横坐在小桥的沿边,头顶着荷花,嘴里磕着莲籽,真是其乐无穷。

不过,使我真正懂的莲花的美,那还是归功于周敦颐的《一爱一莲说》,“予独一爱一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来,人们之所以普遍地一爱一莲,是因为莲花有着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莲塘,都要久久地凝望荷花,我想那池塘的底部,是何等样的一个龌龊世界,那里沉淀着的污水带来的渣滓,腐烂着枯死的水草。我们走下池塘,每移动一步,塘底便“咕嘟咕嘟”地冒臭气来,莲花就是从这污泥的世界中生长出来的;可它们冰肌玉骨,没有半点污痕,亭亭玉立于清清的涟漪上,没有半点妖艳,没有半点雕饰,风致天然,怪不得有人把莲花誉为花中君子。

但我后来发现,周敦颐却有言之未到之处。有一次,我听老师讲赵树理的作品《套不住的手》,老师说:“赵树理这篇作品好,还有一个方面,那就在于作者把陈秉正这个形象写成了群星中的佼佼者,而不是把他写成了独脚的莲花。”

也许是我对莲花有特别的感情吧,我倒特别注意了“独脚莲花”这句话。细细一想,是的,莲花总是开在莲叶中间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才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倘若真的只有一枝荷花孤零零地开着,近看形影相吊,远看踪迹全无,还有什么可一爱一呢!

从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荷塘,仍然要观赏荷花,不过当我不再是凝视一朵一朵的莲花和田田的莲叶构成的奇景时,我觉得,只有荷花开在莲叶中间,只有满塘莲花一齐开放,那才显得出真正的美。

能不能说我真正知道了莲花为什么美呢?我还不敢夸下海口,但我敢说,我知道了某一点似乎带根本一性一的东西。

篇二:莲花

莲花又叫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生于污泥之中,绿叶浮于水面。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一爱一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一爱一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一精一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莲是美丽的,莲是高贵的。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杰,都把莲看做自己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把莲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楷模。在污浊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像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世人一爱一莲之美,敬莲之风雅与气质,又称它为出一水芙蓉。如果说莲在俗世生活中为人们所一爱一。那么莲花在东方的佛教中就更为人所称道。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一精一神象征。在庙堂的壁画,雕塑与典籍中,诸佛与大菩萨常常端坐于莲花之上。在此,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永恒,对未来,对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与理想。

朋友,或许我们并不是一个佛门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说:“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们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美好世界与生活的渴望却都应一致的,那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篇三:莲

记得小时候,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池塘,那个池塘里种的全是莲花。

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一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一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一蕊,花一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一水面,想亲一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莲花与其他的花不同,它不与莲叶在一起,它是一枝独秀,没有莲叶也能如此美丽。

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一一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但是,过了早晨,它们就蒸发了。看过美景之后,我们又去挖莲藕、捉泥鳅、钓鱼、玩耍、嬉戏了。

总之,这一片莲塘,给了我无数的欢乐,它充实了我的童年,它甚至代表着我的童年。

现在,再也没有如此美景了,现在虽然可以到四海公园的睡莲,它的颜色也很丰富,形态也很多,但它总比不上我心中的那个小莲塘。因为一想起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

篇四:水莲

喜欢静静的坐在湖边观赏水莲,虽然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不是水莲,但看到它漂浮在水面,显现出如莲花般的容颜,我还是在不轻易间把这两个字叫了出来。挨着湖面,近距离的看着那袅娜开放着的水莲,那莲叶漂浮于水面,那莲花昂然的挺一立于水面之上,一精一致小一巧一玲一珑圣洁,焕发着光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以向上的张力。而那一大片漂浮在湖面上的莲花则给人以祥和之感,让人在瞬息之间心灵归于平静。

只是让我深感遗憾的是,这些水莲不是出现在学校后山的湖面上,而是出现在我们教学楼前的池塘里,每天来来往往不停的有人在那穿梭停留,也有人同我一样观赏着水莲,可是这并非我所乐意。我喜欢的是一个人静静的去欣赏自己喜欢的东西,没人察觉,没人打扰,可现在看来这已是不可能的了。我只能在下了晚自习之后,一个人来到这池边,观赏着水莲,静静的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夜色中的水莲显得更为的美幻轻灵,坐在这池边的柳树下,看着它们我不禁想起了电视中曾让我向往的水莲来。那个善良美丽的水莲,那个说话的声音曾让我内心掀起一阵涟漪的水莲,在剧中她和自己心一爱一的人一起嬉戏打闹的情形,让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她对着笑的男子。她的活泼,她的诮皮,都那样的让我着迷,真希望自己能够像电视中所展现的那样,同水莲并肩看着落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那毕竟不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而水莲也只是自己心中一个曾经憧憬着的梦,并且这梦又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篇五:莲花

小时候,我住在爷爷家。那时他常教我背古诗。每当读荷花荡,轻饶泛兰塘。花娇映江雨,雨笑熏风香……关于莲的诗句时,我就感到十分羡慕,羡慕那些诗人可以看到如此美的景色。同时也憧憬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目睹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莲花。

爷爷家附近没有莲池,但他为了满足我的要求不知从何处搬来一口大水缸。爷爷说要用家这口水缸来种莲,并说了,要种莲花还要用到一个成熟的莲藕。

因此,我一直期盼着,终于等到了莲藕上市了。我立即央求一奶一一奶一赶快去买莲藕。爷爷从买来的莲藕中挑了不肥不瘦的几根。他把藕最顶端又细又短的一节给折下来。然后他便在水缸底部铺一层泥土,并在水缸里倒上水让水漫过缸面。待这些程序做好了以后。爷爷就把藕节给插一进泥土里。

此后,我每天都守在缸前等待着莲赶快生长起来,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莲一茎一才开始伸到水面上来。起初,莲一茎一十分细,跟手指头差不多。荷叶也是紧紧地合一拢在一起的,形状很像一个牛角。“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过了几天,荷叶才开始慢慢地舒展开来。它的一茎一也随着变一粗变高。连不蔓不枝,一支一茎一只长出一片叶子,所以,远远看去就像撑着的雨伞一样。有的荷叶长得根水面一样高,就像漂在水面中的一叶扁舟,又好像是清清的水面上镶着一块绿玛瑙一样。当我用水泼在莲叶上时,它就像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任由着水的怎样泼洒,叶子上总不会被沾染上半点儿水分,一滴滴的小水珠滴在叶子上面时,它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一样在光的反射下,还会闪闪发光。

夏天到来了,莲长得更快了。隔几天不见,忽然一次,我发现在叶子下面竟冒出了一朵莲花来。这是一朵白色单瓣莲花。白中还透着点粉一红,就像小姑一娘一脸上的红晕。单一点也不显妖艳。相反,却是纯洁得让人感到窒息。尽管没有了…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物,但却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味。

尽管隔了很多年没有再见过莲,但小时候那缸小小的莲花依然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篇六:莲

提起笔,心中无限遐想。关于莲,关于心中那一片荷塘,仿佛她是误入凡尘的仙子,轻轻走入我的梦里。

古往今来,多少迁客一一人都无法吟咏出她万分之一的美!而我,仅凭这一支小小的笔,仅凭着一点点粗浅的修养,又怎写得出她千万分之一的风采?

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纯真而率直的。杨万里笔下的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热烈的,闪烁着活力四射的青春。而李清照笔下的莲是鸥鹭静谧的居所,要不然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中又怎会惊醒一滩鸥鹭呢?我想,这大概也惊醒了莲的好梦吧?……

而我,更一爱一朱自清笔下的月夜里的莲。

在月夜的荷塘,作者便觉是个自一由的人。于是他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可以不理。且让我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是啊,白天在人来人往中穿梭漂浮的心啊,驻足吧!

不信?你看!

月夜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试想婀娜多姿的舞女穿着绿裙在朦胧的月光里翩翩起舞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而点缀

查看更多>>
上一篇:关于课外活动的 下一篇:关于绿色环保的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