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功作文

2020-05-08 17:42 编辑:支元菱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篇一:磨刀不误砍柴功

从前,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一天,他把两个儿子叫过来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咳、咳、咳……再也干不了像砍柴那样多活了,以后砍柴的事就交给你们俩了。”两个儿子齐声回答;“放心吧爹,以后家里的担子就让我们来担。”老人说:“好、好、正好我这里有两把柴刀,给你们去砍柴吧。”说着将两把锈了的柴刀交给两个儿子。

老大什么也顾不了拿起柴刀便立刻向山上跑。他心里想;我一定要比老二先到山上。到了山上他先砍了一会儿柴就回头看看,发现老二还没有上山,便自言自语的说:“这山柴是这样的难砍下来,老二竟然还在下面磨蹭,他不会以为砍柴和吃饭一样轻松吧。”说完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二则在刀上仔细的看发现刀都已经锈了,说;“这……这可怎能砍下柴呢?”于是,他跑到王大一娘一家对她说:“王大一娘一,你们家有磨刀石吗?如果有的话就借给我用一下吧。”王大一娘一在厨房里大声说:“有、有、有,就在墙边放着呢。”老二说:“谢谢王大一娘一。”说着抱走磨刀石回家使劲地磨刀,等刀磨雪亮雪亮的时候,老二先找了一棵直径约一分米的树来试一下,看看刀是否锋利,没有想到刀刚落下小树就倒了。老二边点头边往山上跑,到了山上便使劲砍,他砍一棵不要多大劲儿,所以他越干越想干,一会儿一根一会儿一根。

太一一下山了,两个儿子一起回来了,虽然大儿子都累的直不起腰了,但是他一直想:一定比老二多,所以再累也没关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见到老二砍的居然比他多的时候,感到很诧异,于是老大便问老二:“你比我后上山,砍的时间比我少,你怎么砍的比我多呀?”老二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当他们谈话的时候,他的父亲也边咳嗽边出了房门,也问了老二同样的问题,他说:“老二呀,咳、咳咳咳……你比老大后上山,怎么砍的比他多呀?”老二回答说:“到没有磨快,砍柴怎么会多呢?”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没错,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准备好刀,砍柴不就省事多了吗?”这句话使两个儿子恍然大悟:只要准备好了工具,再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篇二: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一直铭记在我心中,它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很大。

记得以前做阅读题时,我总是匆匆读一遍,以为自己都懂了,就开始做题。遇到难题时,我就又返回头再细细读原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题却没做了几道。一妈一一妈一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有句名言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吗?意思是砍柴前先磨刀,不会耽误砍柴的工夫。实际上说,花时间在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会更有利于事情的成功。你做阅读题,先要静下心来,把文章多读几遍,一字一句都入脑入心,完全理清文章思路,明白文章的含义,再下笔做题也不迟。”一妈一一妈一说的对,我怎么没想到“磨刀”的重要一性一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克服“砍柴”之前不“磨刀”的坏习惯。别的同学急着下笔做题时,我静静地一遍遍地读文章,等到真正读懂时,才开始做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样不仅用的时间短,而且准确率提高了。这时,我真正理解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含义。在生活学习中,我时时处处用这句话指导自己。比如,上课用心听老师讲课,把重点难点听懂了,回家写作业就又快又好;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看似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听课的效率高、效果好;写作文前,多花一些时间去观察、积累、收集资料,写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现在,我不仅学会了“磨刀”,更深深懂得了“磨刀”的重要一性一。

篇三: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林,儿子叫小林。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大林的力气非常大,大家叫他“大力士”;小林聪明伶俐,大家叫他“小聪明”。

有一天,老人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大林、小林,我多年砍柴,至今已经腰酸背痛,现在不能劳动了。这是我以前用的两把柴刀,现在我把它们给你们俩儿了。以后就是你们砍柴养家了。”说着,老人递给两个儿子每人一把生锈的柴刀。

两个儿子异口同声地说:“爸,放心吧。以后就由我们来养活您吧。”

大林拿着柴刀,飞快地冲出家门,往山上跑去。小林看了看手中的柴刀,心想:用这么锈的柴刀,一天下来砍的柴肯定不多。我还是去王大爷家借一块磨刀石吧。小林心里这么想着,就朝王大爷家走去。

小林到了王大爷家,敲了敲门。

“谁啊?”屋里传来了王大爷的声音。

小林回答:“王大爷,是我,小林。我想借块磨刀石,行吗?”

王大爷笑眯眯地开了门,指了指墙角:“磨刀石在那儿呢,你用去吧。”

“谢谢王大爷!”小林边道谢边走向墙角,拿起磨刀石磨起到来。

到了下午,小林上山了。大林见了,说:“小弟,你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来?”

“噢,没什么。”小林在一棵粗一壮的树下停下来。

到了太一一下山,两个儿子一起下了山。大林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小林呢?他可是一身的轻松。大林筐里的柴只有一点点,小林却满载而归。大林就奇怪了:小林来的这么晚,怎么砍的柴比我多呢?

回到家,大林就和父亲说了这件事。老人也疑惑了:难道有人帮小林?我得好好问问他。老人把小林叫进房间,问:“小林呀,你是用什么方法砍到这么多的柴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呀!刀没磨快,怎么能多砍柴呢?”小林神秘地说。

“真不愧是小聪明啊,小林。”父亲竖一起大拇指夸奖道。

这个故事就是说:准备好了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篇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兄弟两人一起拿着钝刀上山砍柴,哥哥到了山上二话不说便埋头砍柴,而弟弟则找地方磨了柴刀才开始砍柴。故事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并且从这个故事我们还总结出了一条格言:磨刀不误砍柴工。

但时代已然不同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格言是否依旧适用?磨刀真的就不误砍柴工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今天机会往往一纵即逝。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看到机会来临,迅速判断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是,立刻抓祝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一精一力去作一些繁琐的准备。因为当一切真正就绪时,你很可能已经没有对象去发挥了。

简单点说,有一群鱼会游过一条河道两个人都想要打到鱼,一个人抄起脸盆大的网兜便俯下一身去捞,而另一个人则拔腿跑到市镇去买了一只大号的渔网,心想一定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可等他回到河边才发现,鱼群早已游到了自己的视线之外,而另一人则喜滋滋地看着身边不多的几条鱼——起码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想,现在的社会状态下,竞争是多么激烈,一片林子,一群鱼并不是两个人在争,而是千军万马在争夺,哪还会给你磨刀的时间?有这个工夫,偌大的树林怕都被钝刀削为平地了。

当然,我说这话并不是反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只想说,机会总成全了有准备的人。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砍柴了才磨刀,大鱼了才买网?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只有完全的准备才能保证你在机会到来之际能够迅速抓住,并有足够的竞争力。

记住,提前磨刀,才能不误砍柴工。

篇五: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每天努力地工作,可是柴却一天比一天砍得少,他很疑惑。

-------题记

时针不停地转动着,停在三这个数字上。早春的一一光透过窗帘,洒在淡黄色的木桌上,斑斑驳驳。午后的一一光使困意阵阵袭来,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朦胧,当眼皮快要合上的时候,又随之一怔,惊醒过来。望了望反射着一一光的铁栅栏,又晃了晃脑袋,好把瞌睡虫都赶跑。这次数学考得很差,比不上别人聪明的头脑,就只能靠整天泡在题海里的勤奋。低下头,继续看那些乏味又让我束手无策的数学题。或许这就是数学的魔力,还没等我看完一道题目,眼皮就又沉重地睁不开眼。我有些恼火,冲到水龙头下,用水在脸上乱抹一通,这才让我清醒了不少。又重新坐回带着一一光味儿的书桌旁,写着那依旧让人苦恼的数学题。我拿着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移动着,直到整张纸被蓝色的笔迹布满了,却依然没有头绪。我咬咬牙,把草稿纸一揉一成一一团一,往纸篓那边丢去,一向都会投中,这次却在纸篓的边沿上滚落到了地上。我对着天花板大吼一声,象征一性一的表达我的郁闷与不满。

这一声号叫立刻引起了一妈一一妈一的注意,她一脚踹开了书房的门,见我好端端地坐在书桌前,马上反吼了我一嗓子:“没事吼什么!我还以为你从椅子上摔下来了还是干嘛!”我故意面目狰狞的对她说:“我要被数学一逼一疯了。”“你不疯我也要疯了,天天就知道宅在家里,一点也不知道劳逸结合,磨刀不误砍柴工听过没,我看你就跟那个樵夫一个样儿,半点效率都没有……”于是我就在一妈一一妈一的嘀咕下被推出了门外。

我坐在台阶上,背靠着墙壁,闭上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一一光洒在我身上,暖暖的。空气中飘来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才发现,不经意间,春天已经到来。

再次坐在书桌前,感觉焕然一新,静下心来,把题目逐一击破。

后来,他把斧头磨锋利了,砍的柴的数量又和从前一样多了。

-------尾记

篇六: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一个工人在一个伐木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好好表现。上班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到人工种植林里去砍树,这个工人卖力地干了起来。一天时间,他不停地挥舞着斧子,一共砍倒了19棵大树。老板满意极了,夸他干得不错。工人听了很兴奋,决定工作要更加卖力,以感谢老板对他的赏识。

第二天,工人拼命工作,他的腿站久了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来了,可是这样拼命,却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结果。他觉得自己比第一天还要累,用的力还要大,可第二天却只砍倒了16棵树。

工人想也许我还不够卖力,如果我的成绩一直下降,老板一定会以为我在偷懒,所以我要更加卖力才行。第三天,工人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动不了为止。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只砍倒了12棵树。

工人是个很诚实的人,他觉得太惭愧了,拿着老板给的高薪,工作却越来越差劲。他主动去向老板道歉,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检讨说,我真是太没用了,越卖力干得越少。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愣住了,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啊?”

埋头苦干是很好的做事态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事情自然就会解决。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不做事,也不是只做事,而是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查看更多>>
上一篇:关于军训生活的作文 下一篇:友情类满分作文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