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兵变
2024-02-29 22:32 编辑:云彩间
北京兵变,又名“京保津兵变”,发生于1912年2月29日的清王朝刚刚宣布逊位的北京。北洋军曹锟的第三镇(师)下属的军队哗变,一般说法是这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但南京临时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说这是污蔑。北京大学教授尚小明称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这次兵变的结果是南方革命党人接受袁世凯在他的根据地北京就职,袁世凯宣布拥立革命,中华民国定都北京。
“北京兵变”的发生也并非偶然,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事件。自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相继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因此,“北京兵变”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朝末期,内外交困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激进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依靠武力推翻封建专制政权的必要性。他们主张效仿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等新政改革以挽救国家危亡。这些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响应。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和破坏等原因,“新政”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宣告失败。但是这场变革风暴却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使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要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在于民众自己的奋斗。”于是出现了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的大好形势。“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引起了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高度警惕”,“它促进了全国人民觉悟的提高”。这一切为袁世凯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是符合民心民意的选择。当时的时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秩序。选出一位有威望、有能力的人物担当临时大总统既是顺应民心的举措也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必要手段。因此当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时并没有遭到普遍反对。“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甚至亲信故吏。“他一上台便声明要恢复法律秩序安定社会人心并着手解决财政问题”。“这充分说明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所以当袁世凯提出要严惩肇事者的所谓善后措施时人们不仅不感到惊奇反而拍手称快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期望值之高对他的拥护程度之大。”
这种期待很快就在失望中幻灭了因为袁世凯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拯救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人物他只不过是一个投机政客而已。“他利用人们的热情捞取资本谋求个人利益而已。”“他欺骗了许多中国人一时迷惑了人们的眼睛。”他上台后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所谓的“和平渐进改良方针”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幌子而已其真实意图是要借机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而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
“北京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清朝的灭亡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对于这一事件的研究和评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
查看更多>>上一篇: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阿... 下一篇:《共产党宣言》的伦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