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從龍,字伯雲,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專精《毛詩》,深于六義,曾獲江萬里稱譽。事見《宋元學案補遺》別附卷二。
高吉,字幾伯,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有《{女束頁}真小集》,江萬里爲之序。事見《江湖後集》卷一五。今錄詩十七首。
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遠,號古心,都昌(今屬江西)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權吏部尚書,同簽書樞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遷參知政事。以忤賈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饒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謚文忠。《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縣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湯志道(?~一二五八),字東野,丹陽(今屬江蘇)人。入茅山爲道士,賜號靈寶先生。理宗寶祐六年卒。事見元《至順鎮江志》卷一九,清光緒《丹陽縣志》卷二四有傳。
余玠(一一九八~一二五三),字義夫,號樵隠,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一作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入趙葵幕府。六年,爲黄州節度制置司參議官。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通判襄陽。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爲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在蜀十餘年。寶祐元年卒,年五十六。事見清光緒《開化縣志》卷一二余如孫《玠府君墓誌銘》。《宋史》卷四一六有傳。
釋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儀隴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謁壞菴照於昭覺,後出三峽,由湖湘至江浙,謁浙翁琰、高原泉、無準範、石田董、妙峰善諸禪師。歷住平江府定慧、溫州雁山能仁、江州東林、慶元府天童景德、瑞巖山開善諸禪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巖了惠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大觀撰《行狀》。 釋了惠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爲二卷,輯自他書者附於卷末。
劉翼(一一九八~?),字躔父,福唐(今福建福清)人。與林希逸同從陳藻學,得其師詩法,不樂科舉,有《心游稿》。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曾摘取其中詩十九首寄林希逸,林編爲《心游摘稿》,并爲之作序,時年六十四。事見《心游摘稿》。卷首林希逸序。 劉翼詩,以汲古閣印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輯集外斷句附于卷末。
趙崇鉘,字元治(一作元冶),南豐(今屬江西)人。以兄(崇嶓)蔭補官。曾知都昌縣,南康軍司戶,通判南安。宋亡隠居以終。傳世有《鷗渚微吟》一卷。事見《江西詩徵》卷一八。 趙崇鉘詩,以汲古閣影宋《六十家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之《江湖小集》(簡稱江湖集)、《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
趙崇嶓(一作皤、又作磻)(一一九八~一二五五),字漢宗,號白雲,居南豐(今屬江西)。太宗九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一八)。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調金溪主簿。歷知石城縣、淳安縣,官至大宗丞。理宗寶祐三年卒,年五十八。有《白雲小稿》,已佚。僅《江湖後集》收有詩五十四首。事見《敝帚稿略》卷七《祭趙宗丞文》、清康熙《南豐縣志》卷七。 趙崇嶓詩,以顧氏讀畫齋刊《江湖小集》爲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爲一卷。
劉垕,字伯醇,號靜齋,建陽(今屬福建)人。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知江寧縣(明嘉靖《江寧府志》卷二六)。歷知常州、衡州,移南劍州,不赴,以講學終其身。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宋元學案》卷七○。
錢元忠,字子才。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曾游汀州蒼玉洞(清光緒《長汀縣志》卷二九)。
林庚,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知江陰軍(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
盧會龍,號文峰,淳安(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
陳應斗,閩清(今屬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景定間通判潮州。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孫汝勉,字堂夫,號竹村,寧德(今屬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武舉特奏名。官終監鎮(明嘉靖《寧德縣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