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炤(一○八八~一一六○),字仲暉,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爲左司員外郎,尋遷殿中侍御史。七年,出知溫州,未幾除中書舍人,尋遷給事中兼直學士院。九年,爲翰林學士兼侍讀,以簽書樞密院事使陝西。十四年,除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尋被劾罷,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五一)。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徙廣州(同上書卷一八三)。三十年卒(同上書卷一八四),年七十三。《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釋佛果,生平不詳,與釋清了有交(《真歇清了禪師語錄》卷上《劫外錄》)。
釋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號真歇,俗姓雍,左綿安昌(今四川安縣東北)人。十一歲依聖果寺清俊出家,業《法華經》,十八歲得度,住成都大慈。後投鄧州丹霞山子淳禪師,悟道。北遊五臺,已而至開封,禪講名席俱扣摭之。沿汴水抵長蘆,爲祖照道和禪師延爲侍者。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祖照病,命爲第一座。五年夏,開堂嗣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退院。四年,爲雁蕩之遊,客天封寺,受福唐雪峰請,入院。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退居東庵。六年,主四明阿育王山廣利寺。七年,詔住蔣山。八年,主溫州龍翔、興慶二院。十五年,住臨安徑山。二十年,歸真州長蘆。二十一年,詔主崇先顯孝禪院,十月卒,年六十四。謚悟空禪師。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禪師法嗣。有宋德初等編《真歇清了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附宋正覺撰《崇先真歇了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 清了詩,以見於《真歇清了禪師語錄》卷上《真州長蘆了和尚劫外錄》者編爲一卷,輯自他書者附於卷末。
李宏(一○八八~一一五四),字彥恢,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歷舒城主簿、權知旌德縣、建康府通判、御史臺主簿、淮南、京西路轉運判官。高宗紹興十九年(一一四九)致仕,官終朝請大夫。二十四年卒,年六十六。有《指劍集》,已佚。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左朝請大夫致仕李公墓誌銘》。今錄詩九首。
何鑄(一○八八~一一五二),字伯壽,餘杭(今浙江餘杭西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歷官州縣。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入爲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九四)。累遷御史中丞。十一年,除簽書樞密院事,充金國報謝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一四)。因嘗辨岳飛之冤,爲秦檜所忌,十二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又責徽州居住(同上書職官四六之九、七八之四二)二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六三)。年六十五。《宋史》卷三八○有傳。
薛弼(一○八八~一一五○),字直老,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調懷州刑曹、杭州教授。欽宗靖康初,汴京城圍解,遷光祿寺丞。爲湖南運判。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至八年,兩次知荆南府(《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九八、一一八)。十年,遷陝西轉運使(同上書卷一三四)。歷知虔州、福州、廣州。二十年卒,年六十三。事見《水心集》卷二二《薛公墓誌銘》,《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陸宰(一○八八~一一四八),字元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佃子,游父。徽宗政和中,爲淮西提舉常平(《南唐書》卷一三《劉仁贍傳論》)。宣和六年(一一二四),爲淮南東路轉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五),遷京西路轉運副使,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落職(同上書職官六九之二二)。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起知臨安府。十八年卒(《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五七),年六十一,贈少師。事見《家世舊聞》、清嘉慶《山陰縣志》卷一三。今錄詩二首。
賈安宅(一○八八~一一四○),字居仁,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年二十二舉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除校書郎。累遷戶部侍郎兼康邸贊讀(《嘉泰吳興志》卷一七)。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爲給事中,試工部侍郎。三年,提舉臨安洞霄宮。十年卒。事見《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六一、六二、一三六。
賈如訥(一○八八~一一二九),字元辨,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王十明岳父。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四十二。事見《梅溪前集》卷二○《賈府君行狀》。
秦觀女,名未詳。欽宗靖康間有詩。
趙師立,宋宗室,燕王德昭之後(《宋史》卷二一七《宗室世系表》)。
趙師固,宋宗室,太祖八世孫,官太常卿(《歷朝上虞詩集》卷三)。
趙彥政,宋宗室,魏王廷美之後(《宋史》卷二三五《宗室世系表》),嘗爲湘陰縣丞(《永樂大典》卷五七六九)。
林若淵,仙遊(今屬福建)人。父師益,欽宗靖康中死難。事見明弘治《興化府志》卷四三。
鄭庭芳,莆田(今屬福建)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進士(《閩詩錄》丙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