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回忆名人
2018-03-28 13:33 编辑:云彩间
作者:言有独
《粟裕战争回忆录》是一部回忆战争兼及生平历史的重要著作,最主要的是对战争的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作精彩的讲述,同时,粟裕对部分名人的部分事迹作了惜墨如金的回忆,由于是当事人现身说法,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点评精准,与我们对这些名人的概念化认识差异明显,大有蓦然回首、惊鸿一瞥、画龙点睛之效。为了与大家分享,笔者为方便阅读理解做了少许改动。
1、恽代英演讲之幽默。
恽代英同志讲话十分幽默,富有鼓动力量。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科假扮自己是“左”派,恽代英同志挖苦孙科:“人家说孙科是中间派,我看他是站在中间,向前一步走,向右看齐。”
2、叶挺治军之严肃。
叶挺同志讲话比较严肃,当时大家都传诵着他的战斗故事。纸坊之战时,敌我兵力悬殊,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退却了。当时叶挺同志的参谋长亲自督战,仍不能扭转不利形势。突然传来了消息:“叶挺师长到了!”战士们立即停止退却,转向敌人冲锋,终于将敌人打退。有一个营长原来只受了一点轻伤,就哼着下火线,一听师长来到,立即跳下担架,冲上前去。由此可见大家对叶挺同志是如何敬畏。
3、周恩来之谦下与忙碌。
在南昌江西大旅社担任警卫任务期间,我经常见到恩来同志出出进进。他对我们警卫队的同志非常亲切,每次走过哨位,总要和战士打招呼,这和当时有的领导人对下级军官和士兵动辄训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见到恩来同志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那间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甚至到天明。
4、朱德之长者风范。
由武平城向西北走十多华里,进到石径岭附近,这里都是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只有一个隘口可以通过,却被反动民团占据了。这时,朱德同志突然出现在队前,他一面镇定地指挥部队疏散荫蔽,一面亲自带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岩峭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敌人惊恐万状,纷纷逃跑,给我们让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当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通过由朱德同志亲自杀开的这条血路时,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壳枪,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这次战斗,我亲眼看到朱德同志攀陡壁、登悬崖的英姿,内心里油然产生了对他无限钦佩和信赖之情。记得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是在南昌起义开始发动的时候。……他态度和蔼,满面笑容,频频向我们招着手快步走过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这次石径岭隘口的战斗,我才发觉,朱德同志不仅是一位宽宏大度、慈祥和蔼的长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勇将。
5、林彪之开小差和不负责任。
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那些经不起这种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甚至叛变了。不仅有开小差的,还有开大差的……当时黄埔军官学校出身的一些军官,其中包括七十三团的七连连长林彪,来找陈毅同志,表示要离开队伍,另寻出路。而且还“劝”陈毅同志也和他们一起离队。他们说:“你是个知识分子,你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现在队伍不行了,碰不得,一碰就垮了。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陈毅同志更严肃地告诫他们:“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个人牺牲了,中国革命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耻!”……但是,就在大多数同志对革命的信心加强起来的时候,动摇已久的林彪还是开了小差。当部队离开大庾县城的那天,他伙同几个动摇分子脱离部队,向梅关方向跑去。只是因为地主挨户团在关口上把守的紧,碰到形迹可疑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抓起来杀头,林彪感到走投无路,才又被迫于当夜返回部队。……陈毅指出:“南昌暴动,上井冈山,林彪起过什么作用?他根本是个逃跑分子。”
大庾之战后,我们的行动困难起来了。最惊险的一次是二月初向罗福嶂开进时,当时,敌人离我们十多公里,我们一个急行军,一天走了六十公里,但敌人还是追上来了,凌晨,我们在项山受到刘士毅部的突然袭击。那次第二十八团担任后卫,林彪当时担任第二十八团团长,他拉起队伍就走,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和军直机关被抛在后面,只有一个后卫营掩护,情况万分紧急。毛泽东同志带着机关撤出来了,朱德同志却被打散了,身边公仅有五名冲锋枪手跟随。敌人看到有拿冲锋枪的,认定有大官在里面,追得更凶,越追越近。朱德同志心生一计,几个人分作两路跑,自己带一个警卫员,终于摆脱险境。[NextPage]
6、陈毅之“卖狗皮膏药”。
当时轻视政治工作的思想仍较普遍。尤其是一些行伍出身的军人,看不起政工干部,认为政工干部只是摆样子,卖嘴皮子的,卖狗皮膏药的。称政工干部是“五皮主义”、“卖狗皮膏药的”。“五皮”(皮靴、皮带、皮鞭、皮包、皮手套)本是北伐军官的新型象征,区别于北洋军阀的长统大袖,蹒跚裤脚的装束的,早在北伐时期“五皮”就成为行伍出身的同志戏谑政工干部的称谓。
我们这支队伍经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锻炼,是一支革命的武装,但是,它的基础是旧军队,还保留着旧军队中固有的那些不良制度和不良作风。本来,在向西转移的一路上,破坏群众纪律,甚至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的事件事有发生,大多数同志对此现象十分气愤和不满,但是由于原建制多已失去组织领导作用,有的军官甚至怕坏分子从背后打黑枪,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过问,以致这些违犯政策纪律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和处理。当部队进行信丰城时,少数坏家伙钻进酒楼饭馆里去大吃大喝,吃完把嘴一抹就走;有的还闯进当铺,把手榴弹柜台一放,故意把导火索掏出来:“老板,称称有多重,当几个钱零花。”面对部队的这种严重情况,陈毅当机立断,要号兵吹紧急集合号,并叫传令兵传达发生敌情和转移出发的命令,带起队伍一口气跑出信丰县城约十多公里,走到一个山坳里的平地上才停止下来。就是在这里,举行了大庾整编。陈毅宣布了革命纪律,斥责了破坏团结、煽动逃跑、抢劫勒索、严重损害军誉的三个最坏的家伙,当场宣布执行枪决。这是陈毅同志第一次和全体同志见面,大家都被他这种果敢机智的领导所震动,为有这样的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同志来协助朱德同志领导部队,从内心里感动喜悦。
后来陈毅回忆说:“我那时在部队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我来部队也不久,八月半赶上起义部队,十月初就垮台了。大家喊我是卖狗皮膏药的。……到了大庾,那些有实权的带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还没有走,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所以我才开始有发言权了,讲话也有人听了。”回想起来,我认识和钦佩陈毅同志,也正是从信丰、大庾开始的。
粟裕对其他名人都有细节描述,有的甚至有肖像勾勒,然让人奇怪的是,粟裕对毛泽东的回忆却没有任何具体细节,都是一些概念化的词句,例如“英明”、“伟大”、“光芒万丈”、“极其正确”之类。是出于个人崇拜,还是对领袖不便轻易发表看法,还是……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过,我翻了一些其他领袖的回忆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