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之“仙”
2018-03-26 18:08 编辑:云彩间
作者:沈裕慎
仙都,多么迷人的名称!
仙都位于何方,听说是在金华之尾,丽水之首,与仙居相临的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署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相传唐朝天宝八年,有一天,在缙云独峰上,突然霞光四射,五光十色,山林增辉。只听见歌吹弹唱,丝竹管弦,仙乐鸣奏。朵朵彩云,从黄云绦雾中徐徐下降,围绕着独峰山萦回飘荡,直至夜深,始隐隐化去。刺史苗奉倩亲睹怪异,上报玄宗。唐玄宗听后惊叹地曰:“是仙人荟萃之都也!”亲书“仙都”二字以赐,这就是充满了诗意的“仙都”之名的由来。
凡是游过仙都的人,都被这些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曲溪薄雾,绚丽耀目的山光水色所倾慕。仙人岗、仙女峰、八仙洞、仙榜岩、仙掌岩、仙水洞、仙叠箱、仙母梳妆、仙泉、觅仙梯、皇帝印石、黄帝帽……满眼仙踪圣迹。还有天桥、天梯、朝天洞、步虚山,又有瑶池、天堂洞,已经分不清是人间还是天上,使人留恋;洞崖岩峰之间,青龙、黄龙、金龙,比比皆是。传说,当年黄帝就是乘赤龙从此升天的。那些离奇多趣的神话传说,也令人悠然神驰……我早就心向往之了。
今年初春,我与来自北京、广州、香港的几位友人,于一片喜庆的爆竹声中,迎着晨雾,驱车前往仙都。我知道,仙都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仙都山,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之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十九。仙都道教兴盛,佛教发达,景区内建有黄帝祠宇(玉虚宫)、黄龙寺、栖真寺、妙庭观、缙云堂、南宫寺、乌伤候庙、独峰书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炎黄子孙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
汽车离开缙云城,东行不到半小时,便到了仙都风景区的核心鼎湖峰。
山没有水,也就没有了灵性。有道是好山有好水,高高在上的仙都奇峰,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因为一山好水,孕育了秀美景色。我们沿着好溪南岸的山石漫行,眼前一片水碧山青,群峰兀立,怪石飞流。溯源而上,阵阵凉气伴乳白色云雾拂面而来。溪水一会儿潺潺长流,一会儿奔腾直下,其晶莹剔透、冷艳清纯,让人惊艳。璀璨峥嵘的奇峰怪石,随着山回路转,步移形换,美不胜收。尤以直冲云霄的鼎湖峰,雄伟壮观,状如波跃涛涌中之巨帆,又似刺破青天宝剑,也像拨地而起春笋,直插云霄。鼎峰湖又名“天柱峰”,但当地人却称之为“石笋”,依山傍水,自然景色十分壮观,自上而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峰”。
晋代谢灵运在《名山记》上说:“缙云山旁,孤石几然,高二百丈,顶有湖,生莲花。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传说黄帝置香炉于峰顶炼丹。丹成,群鹤起舞,黄帝跨赤龙升天,峰顶为丹鼎压陷,聚水成湖,故称“鼎峰湖”,峰为鼎湖峰。峰顶历多有诗人慕名而至,赞美这一“天下奇观”。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难怪明代陶相有诗称之为:“独石参天万壑低,石擎湖水更为奇”了。峰壁上方有明朝万历年间题刻的“鼎湖胜迹”四个字。
为了攀峰顶,我们从鼎湖峰右侧的入口处,直登步虚山。披荆斩棘达一个多小时始至。这儿地窄天小,飞鸟不至,四处飘香,令人陶醉。西望鼎湖峰顶,迭嶂倚空,重峦寂然,松柏合抱,茂密茁壮。北瞻好溪石桥,游客如云。东视玉笋峰,恰似童子接耳低语。西观山麓左侧的飞来石,右侧的玉虚宫旧址宛然若画。四方景色,历历在目。面对这景色万千的鼎湖峰顶,我不禁念起了宋代诗人王十朋的诗句:皇都归客人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洞接龙泓片云起,山分雁宕一峰孤。香清天上碧桃落,音好林间青鸟呼。天遣林泉慰吾辈,不容身世老蓬壶。
香港游伴劳有林先生听了,反复回味着“厌看西湖看鼎湖”诗句,他说:“我多次在西湖旅游,虽不厌西湖,但我更喜欢眼前这仙都的天然之美!”
我们谈笑风声,从后山的羊肠小道走了40多分钟,下了步虚山。路过仙水洞,此洞一名镜岩,有仙水一泓,如盆满注,清澈凛冽,虽大旱亦不枯竭。游客至此,必饮此“仙水琼浆”。洞内,清凉异常,习习风来,使人忘倦。不闻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离开鼎湖峰,我们向北溯好溪行,约五华里许,来到仙居尽头一景芙蓉峡。沿途小桥流水,村舍错落,炊烟袅袅,鸡犬声声。芙蓉峡,长数十米,两山相夹,巍巍然如削壁,雄伟隽永。因为峡石呈铁色,故又名之为“铁门峡”。上有明代万历年间李参政题的“铁城”两个字。这时,陪同我们的当地人问我:“有没有看过电影《阿诗玛》?”
“看过啊!”我说:“不就是由杨丽坤主演的吗!”
“那好,我告诉你吧!”他对我说:
“《阿诗玛》这部电影中,当阿黑听说阿诗玛被财主抢走,便跃马急追,忽为大山拦阻。于是,拨出神剑,迎山射去,大山顿时‘轰’头,就是这芙蓉峡拍摄的。”
他们还告诉我说,芙蓉峡东有马鞍山高踞云空之上,山的沟壑如龙蛇,逶迤而下,那沬白、上章、梅宅的农舍,散落其间,烟村暮树,仪态万方,是人间又一处桃花园。好溪西畔,相传东海八仙从西王母蟠桃会回来,见此处紫芝丛生,一起按下云头,入山 采摘。那性急的兰采和不小心将何仙姑的花蓝撞翻。芙蓉散落一地,吸水而化成,故称芙蓉峡。
芙蓉峡,三面围抱,一谷出口。中心低凹成洞天,相传是仙人僻五谷茹草的地方,故称紫芝坞。坞,土堡,小城和四周高,中间低的谷地之意。坞外峡谷长数百米,最窄处仅容一人过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从谷口往里看,这山壁像钢铁铸成的城墙,怪不得这芙蓉峡又名铁城呐![NextPage]
除了《阿诗玛》,还有《八仙的传说》、《大宋提刑官》、《仙剑侠传》、《天龙八部》、《汉武大帝》、《色戒》《笑傲江湖》等近200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外景,仙都风景区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摄影棚。”
午后,我们驱车回到了旭山景点。此地,南临好溪,北近青塘湖心亭的东有五老峰、仙人碓,西是月镜岩之旭山区,是仙都风光景色的荟萃之处。放眼四顾,天高云谈,山川献秀,草木竟春,令我心爽不已。
我们漫步至好溪旁亭中。传昔有人访隐士倪翁,不见,途遇渔夫问之,乃建亭于此,名之曰“问渔亭”。为游客垂钓之所。出亭,至倪翁洞。从半壁池入,步石阶达洞顶,此当年倪翁隐居之处,洞大如房,上有唐朝李阳冰题“倪翁洞”3字,篆刻保存至今,完整无缺。清人赵永龄赞之曰:对面孤峰耸,回头五老尊。倪翁留篆迹,终古与乾坤。
但是,我更欣赏洞壁上“满天烽火访桃园”的留言。劳有林先生在专心致志地拍摄着,我与另外几位朋友出倪翁洞,登上初阳谷顶端,跳上谷石,我极目远眺,胸怀顿开。李阳冰曾在此建“醉月亭”、“忘归台”,为公暇游憩之所。这里,就是“独峰书院” 的旧址,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讲学处。明代诗人樊献科题有“天然泉石”之字,刚劲有力。至此观日出,可见对面马鞍山如烈马驮日,景色奇艳。
离开初阳谷,我们从独角亭上的独角洞入口,下旭山,洞口刚容一人入,顺步阶往下,是独角亭,此乃依山筑成,供游客休息之处,亭壁上题有:“朝华唤彩”之字,亭外有池,可栽莲养鱼。电影《连心坝》中的苗育,腰梱绳索,冒险下山,入洞找水的镜头,据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我们出独角亭,向左是响岩洞,行人过此,踪迹回声,音响洪亮。曾有人以“好山豁空谷,咳嗽时传答,或恐是知音,为我开蓬榻”的诗句,描写了这个甚为有趣的岩洞。
在山岗前、好溪北岸,我见有一正两厢的庭院,当地文友告诉我说,这就是独峰书院——缙云四大书院之一,是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曾经讲学过的地方。现在的独峰书院是清同治十二年仿原样重建的,书院正房有朱熹塑像,内大门上方有“鹿洞重开”匾额。因为时间尚晚,未进院参访,甚感遗憾不已。
解放前,仙都交通闭塞,游人上岭落坡,都靠抬轿。1934年,为了蒋介石游仙都,国民党曾在金温公路上的黄碧站修了一条通往旭山的25公里公路。现在,仙都已成为浙江中游旅游线中心,交通非常便捷,坐火车则金温线,从上海出发自驾游,则走沪杭高速公路、到杭州转杭金衢高速,金华再转金丽 高速公路,到缙云出口即可。且每天有很多个班次的客车经过这里,游人日益增多。
在响岩洞休息片刻,我们就顺公路从下洋村南过石桥,来到仙都另一个风景点赤壁区。这儿峭壁上留有宋人镌刻的“小赤壁”三个字,以及“赞赋”一篇。小蓬莱是好溪旁边大小怪石形成的几个小岛,站在岛上眺望婆媳岩,山光水色,分外雅致优美,清代诗人王浩有诗赞曰:借问蓬莱仙岛石,何年飞入五云溪?
我们下了蓬莱岛,向东,是镌有宋人所题“云关”的合掌岩,有状如凸肚花瓶的大肚岩,还有卧如泛舟的石舟峰,以及仙剖石,天鹅卵石等。向西是昆岩洞天、虎迹岩及峰岩山,美不胜收,分外迷人。
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仙都的畲家菜系风味独特,如畲家豆腐娘是畲民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其他如畲家红豆饭、畲家玉米饼、畲家碳烧肉、畲家碳烤山兔等菜肴也极具地方特色。以酒待客是畲家的传统习俗之一,畲族酒品类众多,主要以白酒和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为主,家家备有糯米饭加红曲发酵酿成的红酒。畲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畲民常以山歌代言,沟通感情,高明的歌手能即兴编唱,出口成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都因仙成名,一草一木,孕育灵气,一石一景,饱藏诗意。画意无限,诗情绵绵,真可谓:烟霞色拥千峰霭,星斗光分一线通。
置身于仙境中,乐不思蜀,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忽然,童心又起,天上一日,地下百年的传说是否存在?思绪随脚步飞驰,下山的步伐也变得急促起来。到了山脚,急环视四周,景色依然如故,不由得自己笑自己:哎,传说毕竟只是传说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