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的春联

2018-03-27 00:17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张铭钊

……春节降临,预示着春天的开始,但在北方仍是寒气逼人。大雪飘落,遍地银装,把荒凉冷寂的北方小城装扮得洁净而庄严,一切的肮脏与丑陋都被皑皑白雪掩压在下面。在一片银白之中,家家门上鲜红的春联便愈见其娇、愈见其艳。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草行隶篆楷各展其长,一时间搅得人心旌摇荡。

书写春联是一件很热闹的事,民俗语曰“二十四写大字”,所谓热闹就是这个时候。

一张方桌,四围人群,大红纸展开,笔墨伺候。心中有数的先生,略加思索便笔走龙蛇;有的需照本宣科,便看一句写一句。人们在一旁拍手叫好,先生便愈加满面春风。小城里最有名的先生有两位,一位严先生,一位宋先生。两位先生书写春联都把两联连在一起写,由用家自己裁开,一为书写方便,二为贴起来易分上下。但书写方式两位先生又各有不同:宋先生是上下联一边写两个字左右轮番,严先生是上联写完再写下联。小孩子喜欢追根问底儿,便问祖父。祖父说,论字两位先生各有千秋,写法上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宋先生求的是布局匀称,严先生求的是笔意通连。这些话当时虽是似懂非懂,但一直留在心中琢磨了数年。两位先生都是十分认真的人,总是一再叮嘱千万别把春联贴错;但总是有人出毛病,不是上下联弄反了,就是把“肥猪满圈”贴到了鸡窝上,倒是为年的喜悦又无偿地增添了许多笑料。

春联的内容永远是雅俗并举、各显风骚,让人“心向往之”,“神追随之”。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表现了严冬即去人们望春的喜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庄严持重更兼哲味十足;“春风骀荡,大地回春”,是对无形春意的具体描摹,“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写的是康乐人家其乐自得的景象;“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说的是春天到来、人间与自然物象的交易更替,“梅花开五福,竹叶兆三多”,以物状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理解与渴望。春联中说的最多的是福与财,是人长寿,是对年景丰饶的期盼。由冬转春,在物象上最突出的表现是春风杨柳、瑞雪红梅,于是在春联中人们便 不厌其烦 地使用这一类状景状情的语词。但春风感受过、杨柳看见过,瑞雪也已习以为常,惟独“梅花”或者“红梅” 之类却不知其象何如,总觉得东北没有梅花。第一次看梅花是在北京西郊,那时已是青年时代;再晚些,就是南京的梅花山了。若干年后,曾经撰写过这样一副春联:“冬雪红梅关东无梅沐雪咏梅孕诗画,春风杨柳塞外多柳迎风植柳壮精神”,其中所表达的大抵是上述这样一种心情。

记忆中还有一副春联是特别难以忘怀的,那词语与意境的表达总是让人心动不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一片寒雪,在时令的行进中悄悄隐去,渐渐地为盛开的红梅替代;春风本来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重回了人间?且看那悬在晴空中袅娜飞动的柳梢儿。一个“尽”字、一个“归”字,活灵活现,恰如电影中的化出与化入:梅花颤动在枝头,柳丝飘舞在风中,几个字就创造出一种动感,真正是神来之笔。曾经追寻过春联的作者,却总是没有结果;直到而立之年翻看《李太白全集》,才知道乃诗仙圣手所为。那是一首五言诗中的开头两句,全诗八句全录如下:“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好光辉。”

春联中更有一些语言朴素、内在笃实的句子,同样让人铭刻在心。

曾在一个朴实的劳动家庭见到这样一副春联:“弟兄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这仿佛不是春联,而是一种哲思睿语。劳动民众家庭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忙碌,只有春节才能稍稍得以喘息。贴一副这样的春联,既为新春的喜庆,也是以实践感受对自己朴实生活的总结,更是对劳动者美德的赞美与概括。又曾在一个土屋人家见到这一副春联:“三春从地起,五福自天来”,总共十个字,把季候物象与人们的期盼概括得鲜明而简约,联语的时代特征也十分鲜明,表达了五六十年代生产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小城中欣赏春联总有几个兴味相投的同伴儿,曾经共下决心把所有的街道都走遍。顶风冒雪,在冰道上几次摔过跟头;激烈争论,为的是一副春联的书写者究竟何人。现在回想起来,真为儿时的执着与认真欣欣然,这是年轻的表现,只有年轻才会如此一往情深。雪花在不知不觉中又飘舞起来,如棉如絮,天空现出一片暗灰色,风已不大,但天气仍不见暖。说是春风送暖大地回春,总还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期盼一种向往;春天的脚步并不那么快,真正的春天还需要等待。在飘飘洒洒的雪花中,观看春联的同伴儿依然在奔走欢笑,洁白的瑞雪,鲜红的春联,以及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绘成了一幅新鲜生动的迎春图。

 查看更多>>
上一篇:小巷 下一篇:校园暴力之我见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