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炜:作品修改的第二个环节
张炜:作品修改的第二个环节
2018-03-29 03:30 编辑:云彩间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他每天工作时,总是要写到一个比较顺利的部分,即十分清楚下面该怎样进行了才停止下来;第二天写作前,把第一天写的文字从头修改一遍,只改到上次停止的那个地方,再开始新的写作。
这种修改,是与写作同时进行的,我们可以将其看成第二个修改的环节。
大概作家们都会这样做:边改边写。不过也有人善于在纸上一气呵成,把修改留到最后。看来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实际上却容易将第二个环节给省略掉。因为每个环节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似乎是不能随意挪动。
当我们再次接续写作的时候,把前一天形成的文字仔细改上一遍,这样做的特殊意义在哪里呢?
首先,这会使昨天的文字在相对冷静的思维面前接受一次检验和判断。因为文字刚出大脑的熔炉时还是滚热的,隔一夜或一天,他就会冷却下来。在文字冷却的时候修改订正他,总会更客观更准确一些,我们可以做得从容一点。
这样做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创作前的预热——让已经冷却下来的思维慢慢热起来。因为你就要开始一次新的创作了,需要让一切回到从前一样的热度中,以便进行冶炼。没有这个状态不行,热度不够不行。我们看某些作品,在阅读中常常会感到个别局部显得呆板、凝固不化,与整个篇章的文字格格不入,不够协调——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工作停止后,重新接续时没有让思维充分预热,没有让滚烫的思维将文字熔化。
一般来说,没有进入创作过程中,许多因素就不可能激活。这需要慢慢进入,需要一架思维机器完全启动。思维这架机器就是这样,一开始运作总是比较缓慢,达不到相应的速度,没有沉浸到该次创作所需要的语境和情境里,没有抵达那个特定的语态/创作态中。可是我们又不能空空的等待。要解决这个难题,也许只有从头阅读和修改业已形成的那些文字,一点一点的铺作作品的律动和气息,最后将思维提升到上次停止那一刻热度——这时一切才可以重新开始。
这既是对前边工作冷静下来的理性检视,同时又是新的创作的一次预热、一次激活。
预热和判断,要解决情绪的问题、逻辑的问题、语感的问题。在停止创作的时候,你会离开那个特殊的、创造的世界。你的思维,你的说话方式,在那个虚构世界里通行和运用的东西,都因为工作的停止,因为“走出”,被世俗生活冲散、改变和刷新了。这样,当你再次面对一张稿纸的时候,就必然需要费力的寻找和接续,找回原来的笔调以及热情。因为对于作家来说,每一篇作品的笔调都会有些微调,都会根据具体的情与境发生某些变化。所以要回到原来的笔调、原来的气息,不然一切都没法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