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悲剧

2018-03-29 09:18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缪振光

  站在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岸边,纵观历史事件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史仿佛皆是由一系列的喜剧与悲剧组成。它是如此凝重,悲剧如此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入观察与思考。引发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它当然是由众多的必然与偶然等原因综合而成,但忠诚却往往是导致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忠诚是很优秀的一种道德品格,也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当今社会,我们非常需要忠诚与和谐,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忠诚来维系稳定与持恒。但忠诚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前者若是过分地不分原则地死心塌地地忠,便是愚忠;后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愚忠的偏执与绝对正好相对。但不论是何种的忠诚,义气是忠诚的最主要的元素。而重义气就容易感情用事,那也就是不理智了,如此一来忠诚是好还是坏就难判断了。由于忠诚是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只有自己知道,也就是只要符合忠诚者内心的标准便是正确的,比如问心无愧等等。正如《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所说,忠诚是一种内在的决定而显于外在的品格。但忠诚者在做出决定时,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于重大牺牲,乃至生命。

  历史上,文臣武将忠诚者比比皆是,但由此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比如,当我们在归结韩信的人生际遇时,我们不能不感慨:韩信的一生“既是历史的悲剧,是专制体制的悲剧,是家天下的悲剧,某种意义上也是忠诚的悲剧。”可不是么?当是时,以韩信的力量与计谋,完全可以自立门户,皇帝之位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他却下不了决心,不想背叛刘邦对他的恩惠,也就是义气与忠诚。结果,“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最后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真是警世之言,可惜已经晚了。历史的教训何其深刻,但可悲的是,韩信之后千万个韩信又发生了许多类似可悲事件。由于儒家理论中过分强调忠义,导致许多人的愚忠,客观上扼杀了众多的仁人志者,发生了一幕幕令人扼腕的悲剧。南宋的岳飞、明朝的袁崇焕等等莫不如是,这些导致的一系列的个体悲剧,从而也形成了一幕幕历史的悲剧,痛哉哀哉!

  知识分子的忠诚,亦或将导致更极大的悲剧。比如,博闻强识的屈原,26岁便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但其后便招致小人的多次陷害而屡次流放。但他深信楚怀王终有一天会重用他,而且怀王确实也用了一回他,然昏愦的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结果独自一人徘徊在江河之滨,形容枯槁,痛苦万分,虽念念不忘忠诚于楚国之政,不忘怀王之恩泽,虽也表现了可于日月争辉的高洁的品格,但最终仍不免投江而去,想以死为谏,用玉碎的方式来获得君王的悔悟,但结果只能悲伤,徒增文人骚客们感慨叹息。又比如,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文革初期的邓拓的自杀,也是因过于对上级的忠诚,而将知识分子内心的公共意识,独立精神丢弃一边,其当时矛盾的心情是何等地激烈,而那种激荡的心情是无法表露的,结果只能把痛苦压向自身,导致悲剧。邓拓的悲剧,便也是典型的忠诚者的悲剧。事实上,他的“这一悲剧烛照出意识形态原则的残酷性,也反映出把历史理性意识形态化,并且把意识形态组织、意识形态领袖绝对悬置于个体独立性之上这一观点自身的内在缺憾。”

  由忠诚而导致的悲剧,实在令人叹息(当然,不忠诚也可能导致悲剧)。其根本的原因是一种愚忠,只想到自己与君主的关系,违背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公共意识,或者没有顾及大众的共识与利益。倘若从大局、从公共利益出发,灵活柔性,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对已对人都将是有益的,从而跳出忠诚导致悲剧的怪圈,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激起更美丽的花朵。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许多的忠诚者,在面对上峰的忠诚时,面对公共利益时,是否冷静地思考一下,借鉴一下历史上无数个忠诚者的悲剧而受到启发呢?然而,不论怎样,只要忠诚于大众,忠诚于人民,总是无悔的,即便可悲亦是光荣的,我以为。

  查看更多>>
上一篇:中篇小说《点绛唇》读后 下一篇:终结女性如厕之恼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