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
2018-04-06 18:59 编辑:游夜安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并在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克莱齐奥的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可爱的土地》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
在宣布完消息后接受采访时,恩达尔说到勒克雷齐奥的特点,“他不是典型的法国作家,他的文学是在西方文学以外的文学。他本人是个游牧性的人物,曾经在南部非洲呆过,后来又到墨西哥。他写的东西和西方文学完全不一样,有时有点乌托邦的特点,但我很喜欢。”
勒克雷齐奥于1940年4月13日出生在法国尼斯,但是他的父母却和非洲的毛里求斯有很大关系。他8岁时,随父母到尼日利亚。他的父亲在那里当过医生。在漫长的旅途中,他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其处女作是《漫长的旅途》。他是双语长大的,精通法语和英语。1950年回到法国,完成大学学业。1964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3年在培皮南(PERPIGNAN)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其论文是关于墨西哥的历史。他曾在泰国的曼谷,墨西哥城,波斯顿和奥斯丁等地讲学。
他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时候是1964年,当时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审问》。作为一名年轻作家,他的语言犀利,着力贴近现实,富有挑战性。他的短片小说有1966年发表的《发烧》,1967年的《洪水》,直指西方大城市的问题和恐惧。
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涉及生态方面的问题,如1970年的《战争》,1975年的《巨人》。
1980年他写的《荒漠》受到法国文学院的嘉奖。作品主要反映了北非沙漠地区丢失的文化,通过不受欢迎的移民的眼光来透视欧洲,反映了欧洲社会丑陋和残酷的一面。
与此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散文。其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受印度和墨西哥文化的影响。1975年他遇到了摩洛哥姑娘叶米亚,并与之成婚。
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他的作品主要是追忆往昔,描述他的童年时代和更久远的历史,代表作品有《革命》,《非洲人》等。
近年来,他还写了一些关于艺术,电影和儿童方面的书籍。
总之,他是一个背离主流的作家,更是个多产的作家,有40多部作品,并被翻译成英文,瑞典文和德文,在西方很受欢迎。
(实习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韩东 下一篇: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