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可
2018-04-07 19:21 编辑:封梦柏
翁贝托·埃可(Umberto Eco,又译安伯托·艾柯;1932年1月5日-),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与作家。除了严肃的学术著作外,著有大量的小说和杂文,长年给杂志专栏撰写以睿智、讽刺风格见长的小品文。最驰名的作品为小说《玫瑰之名》与他的杂文集。埃可目前任教于博罗尼亚大学,居住在米兰。
生平
埃克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亚历山德里亚。其父古里奥是一名会计,一生中曾经被政府征召参加了三次战争。在二战期间,埃可与母亲乔瓦娜搬到皮德蒙特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居住。埃可共有12个兄弟姐妹。
埃可年轻时尊从父愿进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律,随后辍学,不顾父亲反对而改学中世纪哲学与文学。于195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有关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的研究。其后埃可成为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的文化部编辑,同时在都灵大学任教。
此间,埃可与一些前卫艺术家有密切的接触。这些人这对他以后的写作有重要的影响。
1962年9月,他与Renate Ramge结婚。Renate Ramge是一名德国艺术教师。
学术观点
埃可的学术作品强调中世纪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对于此,他如此说:“(中世纪美学)在理论上是一个由几何与理性构架的有机体,然而在实践中却是一种完全不设框架的由形体与意象自然生成的艺术生命”。埃可于1959年发表了他的第二本书《中世纪美学的发展》(Sviluppo dellestetico Medievale),一举奠定了他在中世纪研究与文学界的地位。
埃可的哲学论著大多都与符号学,语言学,美学与伦理学有关。
小说作品
埃可的小说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小说的情节都是令人眩晕的复杂。读者需要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教派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很难理解小说的内容,甚至完全迷失,不知所云。这和他的学者出身显然不无关系。因此他的小说被评论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小说”,翻译与阅读都需要很高的知识修养。
玫瑰的名字
这本小说是14世纪天主教圣芳济各教派推行的改革为背景。故事发生在一间北意大利的修道院中。书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是修士。主要的情节是一个连环谋杀案以及圣芳济会教会与教宗的辩论。故事的核心是修道院的巨型图书馆。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图书馆中所藏的秘密展开。作者将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概况通过一个类似福尔摩斯的人物用现代的政治经济观念几尽详细地展现出来。故事的结尾,巨型图书馆付之一炬。故事的主人公(此处他代表书的读者)试着用仅存的残破无序的资料重建图书馆。
小说出版后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傅科摆
《傅科摆》是埃可的第二本小说。小说的剧本也是以中世纪的基督教发展史为背景。书中三个主人公都是现代米兰的小杂志社编辑。他们都对一个流传欧洲近千年的传说有非常大热情——这就是有关圣殿骑士的传说。三个主人公最开始仅仅是在玩一个以文字与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游戏”。后来他们发现他们被卷入这个游戏之中无法脱身,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在小说中,傅柯摆,既代表是一种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工具,也代表法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大家福柯。
首先,小说的主题从傅摆科这个工具引申开去:摆的顶点,是一个无穷远点,象征人类知识永不可企及的上帝,围绕这个点引发的是犹太神秘主义教派对无穷之物的探究,包括喀巴拉(又译卡巴拉)核心部分的10个塞弗罗特,就是围绕上帝希伯来名字YHVH四字母的10种排列而产生的10个圈层,书前的那个好像摆一样的东西就是10个塞弗罗特,分别是Keter(吉特,意思是王冠,它表示意志、谦让和第五维意识)、Binah(碧拿,意思是理解,它表示幸福,和绿色联系在一起)、Chochma(HOKHMAH,霍克玛,意思是智慧。它也表示无私,和蓝色联系在一起)、Gevura(GEVURAH,吉乌拉,意思是能力或英雄主义,和强力、敬畏、自制以及红色联系在一起)、Chesed(HESED,赫西,是宽恕或善良,和爱以及创造联系在一起,他的颜色是白色)、Tiferet(泰福瑞,是美丽和优雅,和同情以及白色联系在一起)、Hod(好德,是威严,并且和易变、忠实及绿色联系在一起)、Nezach(NEZAH,涅扎,是无始无终并且和光辉、胜利及安全联系在一起,它的颜色是红色)、Yesod(也梭,意思是基础并表示真理和组织结构,它的颜色是白色)、Malchut(MALKHUT,玛寇的意思是王国,并和行动、知觉及白色联系在一起)。小说的十个章节就是分别冠以一个赛弗罗特。和他们的意思结合起来看一下,是否觉得可以读出点东西?10个塞弗罗特的每一个代表了神的一组品质。它们是上帝10方面的表象,并且是对热望密切接近上帝的多种启示。埃柯选择此作为小说的章节题目,其中也暗喻着人类追寻上帝的某种尝试。再说多几句,一般认为,喀(卡)巴拉是一个秘密的花园,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并流连其中,为什么说他是秘密的花园呢?因为喀(卡)巴拉信徒们在四个层面上读律法:字义上的(Peshat)、说教的(Remez)、比喻寓意的(Derash)和秘密的(Sod)。这四个希伯来字母组成复合词PRDS,发音就是花园的意思。
其次,从福柯这个人物引申开来,书中的人物均具备百科全书的特点,每个人的知识层面都非常丰富。但我的理解,书里面构筑了两种知识线路。如有昼夜,有阴阳,有玄白一样,知识也有明、暗两种,明的是建筑正统世界、历史、社会的那些拿得上台面的东西;暗的是曾在世事中或隐或现的一些蛛丝马迹,如玫瑰十字会,如骷髅会,如犹太密教卡巴拉,如第四道,如俄罗斯的圣愚,如西藏的密宗,如山中老人等等等等。福柯也是揭露这种隐秘世界的好手,如他研究麻风病人、监狱、知识考古等,都是在正统历史观的夹缝处用力。书中的三剑侠也是在追寻着隐秘的世界知识。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埃柯实际上是一个犹太秘法的研究者,他在先后在《昨日之岛》和《傅科摆》中都提到了一种可以通过随机抽取字词而形成对事物无限解释的机器,而这个机器在中世纪是犹太秘法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我认为可以说,埃柯的小说就是对这种机器的部分模仿,因此他的思路才如此不受控制,这在波多里诺中更加突出,其内容超越了知识和逻辑。
最后,很显然埃柯不在乎知识的光、暗,甚至真伪。在他看来,知识也许就是前人的构造,后人负责传承。如同房屋一样,前人留下了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再添些砖瓦,又留给后人遮阳避雨。一旦三剑侠决定将黑暗的知识放入机器中随机生成,就如同将房屋推倒了重起,盖其一栋谁也没有见过的房子(甚至不是房子的东西),假作真时真亦假,建筑的材料是一样的,可是成品是前所未见之物。这就彻底弄懵了一批以此为业的人,创造引发了死亡,三剑侠也成为了黑暗势力争夺的目标,一个一个走向灭亡。对知识的玩笑开大了,它可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啊。但是知识也许根本就只是一只纸老虎,包括那些打出旗号可以拯救人类,拯救灵魂的或明或暗的知识也许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上帝也许真如诺斯替(灵知)主义所言,是一个开恶意玩笑的神,世界也许真得是一个充满黑暗的半成品。但一切也都只是也许,所以我们只能相信知识(包括神秘主义的启示)是唯一能拯救我们的东西,就象一根芦苇,不但人是芦苇,人所依赖为救的也不过是一根芦苇。
昨日之岛
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欧洲各国为了航海霸权的需求,千方面计寻找经线的定位方式,并带出了本初子午线的定义,以及日际换日线的所在——区分“昨日”和“今日”的一百八十度经线。本书辅以当代的许多真实事迹与人物作为背景,比如法国的前后两任首相黎塞留和马萨林,作者安排主人公穿梭其间,增加作品中的历史感。
波多里诺
这部小说于2000年出版。本书的主人公为十二世纪的农村之子波多里诺,他在被红胡子腓特烈收养为义子之后,参与了腓特烈皇帝一朝的各种大事;并与一群朋友一起伪造了许多与东方的神秘基督教国度——“约翰教士国”——相关的书信、神迹与各式奇特的景物。本书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庞大、繁杂的中世纪世态。
作品目录
小说
《玫瑰之名》 (Il nome della rosa, 1980年)
《傅科摆》 (Il pendolo di Foucault , 1988年)
《昨日之岛》 (Lisola del giorno prima, 1994年)
《波多里诺》 (Baudolino, 2000年)
《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 (La misteriosa fiamma della regina Loana, 2004年)
学术论文与杂文
《托马斯·阿奎纳斯的审美观念》(1988年, Revised) (Il problema estetico in San Tommaso, 1956年)
《中世纪艺术与美学》(1985年) (“Sviluppo dellestetica medievale” in “Momenti e problemi di storia dellestetica”, 1959年)
《开放的作品》 (1989年) (from the 1976 edition of Opera Aperta, 1962年, with other essays added)
《误读》 (1993年) (Diario minimo,1963年)
《世界末日的推迟》(1994年) (Apocalittici e integrati, 1964年; partial translation, with other texts added)
《詹姆斯·乔伊斯的诗文》(AKA The Aesthetics of Chaosmos) (1989年) (Le poetiche di Joyce, 1965年)
《超现实旅行》(AKA Faith in Fakes) (1986年) (Il costume di casa, 1973年, Dalla periferia dellimpero, 1977年, Sette anni di desiderio, 1983年)
《符号学理论》(1976年)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of Trattato di semiotica generale, 1975年)
《读者的作用》 (1979年)
《〈玫瑰的名字〉后记》(1984年) (Postille al nome della rosa 1983年)
《符号学与语言哲学》(1984年) (Semiotica e filosofia del linguaggio, 1984年)
《翻译的局限性》(Advances in Semiotics)“ (1990年) (I limiti dellinterpretazione, 1990年)
《带着鲑鱼去旅行》(1998年) (Partial translation of Il secondo diario minimo, 1994年)
《翻译与过度翻译》(1992年)(with R. Rorty, J. Culler, C. Brooke-Rose; Edited by S.Collini)
《寻找完美的语言》(The Making of Europe)” (1995年) (La ricerca della lingua perfetta nella cultura europea, 1993年) on auxiliary and philosophical languages
《悠游小说林》“Six Walks in the Fictional Woods” (1994年)
“Incontro - Encounter - Rencontre (1996年) (in Italian, English, French)
《信或不信? 》(In cosa crede chi non crede? (with Carlo Maria Martini), 1996年)
《论道德》 (Cinque scritti morali, 1997年)
《康德与鸭嘴兽:论语言与认知 》(Kant e l’ornitorinco, 1997年)
《不靳的语言》(Language and Lunacy” 1998年)
《论翻译》(2000年)
《大鼠还是小鼠?》(Translation as negotiation" 2003年)
《论美》(Storia della bellezza, 2004年; Edited by U.Eco, coauthored by Girolamo de Michele)
《论文学》(Sulla letteratura, 2003年)
儿童书籍
《炸弹与将军》 (La bomba e il generale, 1966年, Rev. 1988年)
《三个太空人》 (I tre cosmonauti, 1966年)
Gli gnomi di Gnu, 1992年 (尚未翻译)
(编辑:李子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胡安·戈伊蒂索洛 下一篇:让·艾什诺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