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蓦然回首》:诗意人生的“变脸”

2018-07-13 21:44 编辑:易若南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再耕是诗人,又不仅仅是诗人。

再耕从前出版过三种不同题材和艺术形式的诗歌,这就是:一般的成人抒情诗,体育题材的青春诗,和娃娃爱读的儿歌。后两类诗歌的主要读者是青少年,所以,他约我从儿童诗歌的角度,分别为他的后两类诗歌集写过序言。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和再耕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同时,我也是他的作品的老读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研讨再耕作品,但研讨的不是诗歌,而是散文!足见再耕文学创作的路子很宽,诗歌玩腻了又来弄散文,说明他真是个十足的创作多面手。当然,诗与散文也是亲兄弟,二者不可分割,有相同和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抒情。

再耕在自己散文集的“目录”中,把他的全部一百五、六十篇散文分为“观山水”和“看人生”两部分。具体说,他的所谓观山水,就是写他纵情山水,到国内外各地去旅游,一边行路,一边书写自己的感悟;而他的看人生,则是写他作为一个报刊编辑,或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头儿,在重庆的每天日常生活中不断咀嚼领悟,当然也不断书写对于生活的赞美或鞭笞。由此,让我们感觉到,再耕的散文,就像作者一个人在旅行途中或在日常生活中的放声歌唱一样,不仅记录自己包括行路在内的生活见闻,而且记录自己对于生活的所思所感,当然也记录自己由此而引发的纵情讴歌。

所以再耕的散文很具有抒情性,体现了他那诗人擅于抒情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再耕的散文集《蓦然回首》,是记叙和抒情的有机组合。

翻阅再耕的这本《蓦然回首》,让我们还感到,他的散文中首先有对于行路或生活过程的记叙,读者感到散文的抒情就有了根基,很实在,很具体;而有了抒情,就让读者感到文章很空灵,很有想象,很有哲理警句,很有文采,很有纵情驰骋的余地,而不显得呆板凝滞。所以再耕散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诗人本色,或者换一句话说,再耕散文集《蓦然回首》,是他昔日诗创作的继续和深化,是他昔日诗创作的质变和飞跃。

再耕善于在文学创作也即诗意人生中“变脸”!我的理解,这是作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再耕有篇散文叫《喝酒的往事》,首先叙写作者因从事新闻工作与外界多有饭局而喝多了酒,结果大病一场而开始产生强烈的厌酒情绪。这便与自己的工作发生了矛盾。那是因为作为一个单位的头儿,自己刚接手一家负债累累的报纸,为了让报纸的员工能够足以正常生存下去,便逼得作者不能不外出寻找既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符合我国新闻改革规律的一种社会机遇。于是,喝酒,作为国人社交的一种常用手段,作者便不能不尝试使用一下了。

文章打趣而不怀恶意地说道,“喝酒可以制造气氛,拉近距离,陌生变得熟悉,拘谨变得松弛。一番颠三倒四的酒话有时甚至能够取得四平八稳套话无法取得的效果。”这自然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作者的确就在学着喝酒然而又不违章的前提下,开始改变原来绝对厌酒拒酒的态度,而最后学会了左右逢源,能够适应我国新闻改革合法性的那种喝酒生涯了。

他在该文中说,“酒话有时甚至能够取得四平八稳套话无法取得的效果”,这是作者对于喝酒好处的一种痛切的体会,这远比人们用“斗酒诗百篇”来赞美酒的文学功能要实在而深刻得多。如此文章看似取材平常,自然似乎也没有半点诗意,可作者却把它写成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有趣散文,写成了一篇倾泻人生智慧的耐读篇章。

《哀乐也欢乐》,同样有趣。面对宿舍旁边的院坝传来昼夜不息的哀乐,忽然发现混杂进了异样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猜拳划令。随着啤酒酒兴的释放,那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那放肆的酒话和粗话,以及劝酒赖酒的全套酒席语言占据了上风,这不仅让人听了哭笑不得,而且让自己这个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好似受尽了酷刑折磨。但对于这种包裹在哀乐声中的寻欢作乐,又奈何不得,谁能去表示抗议和指责呢?

于是一些问号在作者心头涌现了出来:逝者的遗体就停放在帐篷内,而吊唁者那欢天喜地的氛围是如何酿成的?狂呼乱叫和酗酒乱性是否对逝者显得不敬?

作者是善于思考的,他对如此哀乐中的欢乐产生了质疑。所以文章坦诚地表示,“对生死不必看得太重,对生命不应看得太轻,这就是我的人生观。”前一句话指对于被悼念的逝者不必太看重,后一句话指对于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旁人,也不应看得太轻。这样的辩证分析,应该说是很客观而全面的。

接着文章还进一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生命也要尊重生活。”同样,前一句话指对于被悼念的死者,后一句话指对于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旁人的生命。

——文章中的以上两句话,可说都是令人思索的警句。作者没有

对那哀乐中出现的欢乐打闹表示抗议,而是在心中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和思考。如此理智和哲理的表述,我以为也是对于旁人的一种尊重。该文既写自己的质疑,又表达得如此委婉而理智,这是作者面对哀乐中的欢乐这样的日常生活现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极大修养和智慧。散文在毫无诗意的生活片段中,发掘出了警句式的哲理思考。这便是该文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创作散文必须善于发现,《哀乐也欢乐》一文的成功,恰是作者对于生活善于发现的一种体现。

在再耕的旅游散文中,《黃土高坡的歌》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该散文首先指出,有着辽阔黃土高坡的陕北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荒凉、贫瘠与原生态。这里虽然不是盛产庄稼的良田,但却是一片催生好歌的沃土!于是文章引出了一曲曲高亢质朴的陕北风味曲调,让我们的耳朵过足了一把瘾。

为此,文章告诉读者,那些歌或韵味十足地演绎着历经沧桑的无尽苍凉,或以其直白坦率,为我们注入了改变旧山河的豪情。可以说,那是敢于不再粉饰现实,实事求是地披露故乡的贫穷及落后,并通过“真情与汗水”的辛勤劳动,让故乡变得富饶和美丽。作者赞美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挣脱禁锢后的时代呼喊啊!

至于“西北风”为什么能够推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并造就一批优秀的词曲作家和歌手。文章能够注重在此发力。因为作者能够发现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努力思考和解读的悬念。如此努力进行分析、解读,这便是该文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也是文章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的基本理由。

接着,文章追忆已过去了的70年代末,指出这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起点。中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思维变得十分活跃,人们开始敢想、敢说、敢干,终于用实践这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去干,去闯,于是那种刚劲、强悍的土生土长的“西北风”便独树一帜地应运而生。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需要得到释放,需要得到宣泄,“西北风”就是一种最适合表现心中激情的的抒情方式,于是放开喉咙吼,嘶哑着嗓子吼,这样便吼出了大起大落的坚韧,也吼出了大开大合的顽强……

当然,作者还在文中指出,那种认为以陕北民歌为基调的西北风只会表现慷慨激昂,其实这是一种根本不了解陕北民歌全貌的深刻误解。因为在事实上,陕北民歌既能吟唱生活的快乐,也能吟唱个人的忧愁;既能吟唱劳动的艰巨,更能吟唱爱情的甜蜜。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便有《兰花花》《走西口》《赶牲灵》《五哥放羊》等等歌曲,就很深沉细腻,委婉缠绵,将一个万古不变的爱情主题,描绘得何等刻骨铭心,何等荡气回肠。

阅读散文《黃土高坡的歌》,仿佛请王小妮、李娜等著名歌星来为我们表演陕北“信天游”一样地令人神魂颠倒,仿佛聆听作者为我们亲自上了一堂深刻分析和解读陕北民歌思想艺术特征的艺术鉴赏课。该文的厚重文化内涵,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那种难以企及的自信,深深地启迪着我们。

再耕散文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朴素唯物创作观念。作者是这样想的,行之于笔下的文字,也就是这样说的。手写与心想统一,文风朴实,没有一点做作和虚假。这样的文章,我愿意阅读;做这样文章的人,我愿和他交朋友。

2017年11月6日于沙坪坝痴砚斋

查看更多>>
上一篇:《灵岩山传》:文化底蕴与... 下一篇:一份提纲:关于90后诗歌或...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