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陈映真先生
2018-12-06 19:51 编辑:阳凡梅
2016年11月22日,映真先生猝然离世,又一位中国文坛的老人走了。
26日下午,我随中国现代文学馆领导前往陈映真先生北京家中悼念。
先生的家很干净、摆设也很简单,只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家具和字画。其中有一幅书法看上去很有些年头,行笔也很有功底。陈丽娜女士介绍,这幅书法是她跟映真先生结婚的时候,台静农先生书写并送给他们作为贺礼的。台先生当时很认真地对丽娜说:“我们就把映真交给你了,你要照顾好他。映真不仅是你的,更是我们大家的。”我想在台湾也正是有像台先生这样的前辈、朋友的支持,映真先生才能一直像斗士一样不屈地战斗着。
但终究,映真先生还是走了,他也许是带着深深的遗憾走的,因为到他人生的最后,他也没有看到台湾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一刻。但这条路,我们后来人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不久,受馆领导委托,我代表单位全体同仁前往八宝山送别陈先生。
12月1日清晨,冒着北京初冬的寒风,我前往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礼堂外悬挂的挽联真切地记述了陈映真八十年风雨人生,“真爱中华民族奉烁金年华力推祖国统一,激扬世上日月铸造千古伟业”;“映照宝岛河山执如椽巨笔挥洒文学天地,镌刻人间春秋成就青史功名”。
走进大礼堂贵宾室时,陈丽娜女士看见了我。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道:“慕先生,谢谢您能来!感谢文学馆这么多年为永善所做的一切,谢谢!”
告别仪式10时开始,追悼大厅播放着陈映真先生朗读的自己的小说《铃铛花》,他用自己的声音来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送他最后一程。我将洁白的花朵放在陈映真遗体前,深深地三鞠躬。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陈先生,但没想到这次却是永别。先生已经与疾病战斗了十年,这位“台湾的斗士”也许是太累了。我记得第一次看见映真先生,他也是这样安静地躺着,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静静地熟睡。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第一次见到陈映真先生是在2015年11月6日。那天是映真先生生日,我陪同馆领导前往朝阳医院给先生祝寿。那天我提前预定了一个漂亮的大花篮,与中国作协外联部的同志一起去祝寿。当我们一行到达ICU门口时,全部按照医院规定换上了隔离服,然后轻轻地与丽娜女士走到映真先生的病房外。
先生的病房不大,一张床、一个小桌、一些仪器。因为房间太小,我们不能都进去。我便和另外一位作协同志留在门外,我隔着玻璃窗远远地看着先生,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像是睡着了。看得出来,这位一直在为祖国统一而战的台湾斗士真的已经被疾病折磨的极度虚弱。陈先生那年78岁,但已是满头白发,身上插满了管子。在上楼的时候,我听丽娜女士介绍,最近先生身体还不错,对于太太的呼唤,他也能做出一些反应。那天在医院,我看见丽娜女士在他耳边轻声呼唤:“永善,永善,中国作协的朋友、文学馆的朋友拿着鲜花来看你了,他们祝你生日快乐。你跟他们打声招呼吧!”我看到先生的头微微动了一下。丽娜女士转过头来笑着对大家说:“永善听到了,知道你们来了。他在欢迎你们。”知道陈先生需要休息,我们没敢耽搁太久,就告别离开了。这是我唯一一次看见陈先生本人。
之前,文学馆举办过《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捐赠陈列》展,计划展出柏杨、林海音、朱秀娟、李辉英、金庸、梁羽生、梁凤仪、周颖南、李治华、周励等60多位台港澳及海外作家捐赠的图书和手稿等。在布展过程中,有人提出应当有陈映真先生的一席之地,他在台湾的文学贡献、文学影响和文学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馆当时关于映真先生的资料并不多,无法很好地展示先生的创作风貌。随后,馆里派人去医院,向他发出了参展邀请。陈映真夫妇积极响应,丽娜女士从医院紧张的生活中专门抽出时间回到家中整理,将映真先生小说《忠孝公园》的手稿、《关于达赖喇嘛来台访问的声明》手稿和近40本著作等资料交与文学馆参加展览。
其中,中篇小说《忠孝公园》是陈映真数十年来苦苦思索的结果,堪称杰作。小说以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为背景。小说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台湾籍日本兵林标,一个是东北籍老牌特务马正涛,陈映真意图借这两个人物,对台湾这个旧殖民地持续至今的精神上的荒废进行“严峻的清理”,他认为这是一个久经搁置、急迫地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他曾对友人提起:当他写到林标在人生快要走到尽头的时侯,他无奈地,又是愤怒地发出质疑:“我,到底是谁?我是谁呀?!”他难过得写不下去了,放下笔,呆呆地坐在书桌前,很久,很久。他还说,一个人最痛苦时,是无语无思无泪,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时,他就是这样。
展览中就有一张陈先生的黑白大照片,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台湾斗士”的样子,印象非常深刻。照片中先生坐在书房的藤椅上,眼镜推到头上,正在侃侃而谈,那手势很有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当时,我就对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产生了极大兴趣。
那天追悼会民众吊唁结束后,陈映真的朋友们来到遗体前,为他齐唱《安息歌》:
“安息吧,死难的同志
别再为祖国担忧
你流的血照亮着路
我们会继续前走
你是民族的光荣
你为爱国而牺牲
冬天有凄凉的风却是春天的摇篮……”
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在想:这位曾经被迫离开台湾的“台湾鲁迅”在他人生最后的十年,在大陆感受着祖国的温暖。
2006年5月中旬,陈映真移居大陆。中国人民大学当时安排他去做长期讲座教授,并安排他的住处。同年9月中旬,陈映真夫妇搬进位于朝阳区中纺的新家。搬进新家后,陈映真因在家中摔跤导致脊椎中间两节挫成一节,他的心脏不好,又有高血压,再加上脑中风导致身体失衡。10月中旬他二度中风,严重昏迷,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也是他人生最后十年的岁月。为了陈映真先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治疗,大陆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医疗条件,并在生活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2009年9月18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陈映真先生创作50年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台联名誉会长张克辉,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等参加。陈映真委托夫人陈丽娜代表他讲话,大陆文学界专家学者,在京台胞及有关方面人士近50人与会,就陈映真先生的作品及其影响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
2010年6月8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官网发布2010年度拟发展会员名单,三位台湾作家——朱秀娟、陈映真、莫那能名列其中。16日,中国作家协会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向社会正式宣布:公示期间无异议,三位台湾作家从今日起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正式会员。73岁的台湾作家陈映真在那一天正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是中国作协自设立以来第一次吸纳台湾会员。
2010年8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决定聘请台湾作家陈映真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荣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陈映真先生受聘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陈映真本人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一直以来,陈映真在台湾地区积极倡导并致力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台独,拥护祖国和平统一,是台湾地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二、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团体和机构,有台湾地区作家的加入,更能体现其文学界的代表性。陈映真先生的当选将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文学界的联系,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学界和作家之间的交流。”
2016年11月22日14点29分,陈映真先生在北京朝阳医院去世。在陈映真生命的最后19分钟,好友曾庆瑞托着他的手。
全国台联、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作协等机构纷纷发布讣告和悼词,评价陈映真先生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著名文学家,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理论家。他矢志不渝追求国家统一,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颂扬台湾同胞的爱国爱乡传统,揭露“台独”的荒谬与危害,呼吁台湾同胞投身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他的崇高信念和光辉人格将激励两岸同胞继续前进。
2016年12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代表中央到八宝山参加陈映真先生追悼会并问候家属。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王安忆也前往送别这位老朋友。
陈映真先生走了两年了,虽然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孩子,但他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深深爱着自己祖国——中国的孩子。他留下的未走完的道路,我们这代人必将继续走下去。
相关链接:
台湾作家陈映真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查看更多>>上一篇:巴金: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 下一篇:周立波:“伟大的艺术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