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隐藏的重大玄机

2019-03-24 22:53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所谓的三山五园是哪三山?哪五园?

在讲圆明园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圆明园。圆明园其实只是在清朝中期,属于三山五园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名气很大,再加上历史意义,长期以来,圆明园已经概括了三山五园其他的园林。西方人分不清是哪三山哪五园,这三山实际上是:玉泉山、香山、万寿山;五园是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认可的三山五园的判定方法。

今天主要讲圆明三园。历史上的圆明园很大,除了三山五园,周围配套设施也非常庞大,但是很遗憾,这些建筑逐渐消失,现在无论三山五园也好,圆明园也好,范围都已经很小了。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圆明园泛指西洋楼大石头。很多人一进来就问遗址在哪儿?有的直接就问大石头在哪儿?或者大门在哪儿?很多人以为圆明园大门就是西洋楼。这个没有办法,我搞圆明园研究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也没有资格说任何人对圆明园不了解,只能说我们对圆明园的普及确实太有限了。

不过圆明园中式园林被毁之后,地面遗存实在太少,久而久之我们对圆明园的认知就停留在西洋楼,所以今天算我第一次给大家正式讲中式园林。

由一个皇子园林升格为皇家园林

首先讲圆明园历史。圆明园非常特殊,是清朝皇家园林里出身最为低贱的。因为别的园林从建造伊始就是按照皇家园林标准修建的,有完整的规划。圆明园则不然,实际上它是由一个皇子园林逐渐升格为皇家园林的,所以它的园林体系在早期比较混乱。现在对圆明园早期到底什么样子查不到太多资料,所以像皇四子时期圆明园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几乎不掌握。

雍正、乾隆两个人,对圆明园早期进行过很详细的介绍。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介绍进行梳理,会发现圆明园的面积几乎接近畅春园,畅春园一千多万平方米,它九百多万,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其他皇子的园林建筑面积历史记载得非常详细,康熙老爷子不可能给老四修一个比其他人大十倍的园子。但很有意思的是,目前我们能引用的资料全是这套。

雍正和乾隆两个老四在圆明园问题上真的很巧妙,把后代揪着鼻子走了二三百年。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对当时一些重要的事情津津乐道,比如康熙见弘历的问题、皇四子个人能力的问题、老四和小四双方能力的问题。早期的圆明园,实际上规模应该不会太大,应该比规划范围内的园林更小,因为皇四子当时不是个张扬的人,但是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查不到。

雍正帝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

皇四子即位之后,开始对圆明园大规模扩建。但是圆明园雍正早期和乾隆时期的修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人习惯把圆明园定义为乾隆时期的花园,实际上75%的建筑在雍正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

圆明园在早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康熙皇帝见弘历,这是一个史学界和园林界都回避的问题。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确实在圆明园见过雍正,当时还是皇四子,也第一次见到了弘历。这次见面,我们现在说改变了弘历和圆明园的命运。

我有一个表,专门统计了康熙皇帝去皇子园林的次数,圆明园去了五次,用雍正和乾隆的话,很重视。但如果拿数据来说,皇三子胤祉住的熙春园康熙去了十回,其中好几回是去过自己的生日。按这么说,皇四子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是因为这次见到弘历,把弘历召进宫,而显得弘历荣贵尊崇,那么皇二子胤礽的孙子是康熙给找的媳妇,康熙主持的婚礼,弘历只是被接进宫里上学,也没有可比性。这样算的话,老四至少第三位才能排上皇位。

所以为什么长期以来提到圆明园很难谈这个事情,而且乾隆皇帝晚年平均每五年就要写一首当年见他爷爷的诗,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确有重大玄机在里面。

但两个人确实是在圆明园发迹起来的。康熙六十一年的春天,康熙皇帝受皇四子邀请第五次来到圆明园,当时康熙就像一个普通父亲到儿子家玩一样,很高兴。两个孙子都没有见过,那两个都见见吧,弘时和弘历两个人一起见了康熙,给康熙印象最深的确实是弘历,当时就给他召进宫中。但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当时皇四子和康熙走得很远。那年弘历12岁了,没见过爷爷。可是两个四爷的智商超出我们的传统,他们反复强调这件事,就把这件事情变成了大清重要的盛事,好像康熙只去过老四家,还如此重视,仿佛暗示要传位一样。很明显,两个四爷把所有人的思维导向了圆明园。

乾隆晚年又回到纪恩堂,坐在亭子里回想起小时候见康熙,感慨万千,就把所有过程刻在一枚玉玺上。乾隆这个文章仔细读很有意思,首先抬高爷爷,其次不忘挂上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把父亲洗白。某种程度来说,是很成功的策略。

从历史来看,我认为雍正在当皇帝问题上没有任何问题,他确实起到了他的历史作用。而且他对中国儒家思想、汉文化的了解不比任何一个皇帝差,甚至连乾隆在某些方面也要逊色。从圆明园也可以看出,雍正是总设计师。乾隆最大的特点是好大喜功,而他爹更在乎精髓,两个人各有千秋。但是雍正帝的性格确实是百年不遇,千年难找的,这在圆明园兴建的建筑物里也有体现。

正大光明殿与雍正的性格

进入圆明园,首先要讲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作为圆明园的首殿,在圆明园历史地位最高,这个殿宇代表了国家最高的权力。平时是不开放的,等同于故宫太和殿,而一旦大门打开,肯定是要处理重大朝政,比如外藩觐见、外国使臣觐见,还有打仗归来犒赏三军以及皇帝的生日。

清朝皇帝的生日和死亡特别集中,全都是夏天出生,冬天去世。正月里面排下来,我算了算只有四天没事,剩下二十多天全是清朝列祖列宗的祭日,从正月初三开始,一个月全是素服。同样从阴历六月开始全是生日,直到八月。

正大光明殿还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从圆明园的电脑复原图可以看到,前面广场非常宏大,皇帝每次来顺着御道直接进入圆明园,这个区域平时不开放。这个区域现在还没有完全进行考古挖掘,最近计划把整个大宫门广场挖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真正的圆明园。但是影壁的位置现在是公墓,涉及大量墓地的搬迁,所以基本上影壁短时间内不能恢复。

从正大光明殿开始就可以看出雍正的性格,雍正是很有特点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大门几乎是靠狮子镇守,而雍正皇帝独爱麒麟。雍正时期正大光明殿大宫门前是石麒麟,我们知道石头是镇阴间的,铜是镇阳间的,这位老四阴间、阳间一套,两个麒麟一模一样,一个搁清西陵,一个放圆明园,一镇就是十几年。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有一次从避暑山庄回来,直接回圆明园,下了车以后看着麒麟怎么都觉得别扭,因为刚在避暑山庄看完一个铜狮子,就下令把铜麒麟换成铜狮子。所以圆明园的狮子是从乾隆中后期才变的。

后来乾隆皇帝把石麒麟放到西北角安佑宫前面,1860年之后,这个东西没人要,一直搁在遗址上,后来被燕京大学接走了,现在还没还,搁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我找北京大学要过,北京大学让我找司徒雷登去。

清西陵大宫门前面的麒麟,后来和圆明园的麒麟不同程度都受到损害。民国时期用两个构件,拆东墙补西墙拼出了一个,最终搁在颐和园仁寿殿前面。这是一个历史的变迁,现在也要不回来了。

在正大光明殿我发现了几个细节。它右边的小房子是很重要的。每年秋后死刑犯的名单要递呈皇帝,皇帝就在这里画钩核实。其实不是让皇帝核实人该不该杀,而是让皇帝大赦谁不该杀。皇帝有时候会问刑部,刑部给些意见,当然犯人会把钱给刑部,做最后努力,刑部说这个人不该杀,他的意见会左右皇帝。什么叫大赦?现在的大赦和以前的是两个概念,以前的大赦是十恶不赦以外,皇帝一句话无罪释放,这个人就不杀。有时候很随机,名字好听、吉利,或者就喜欢这个名字,不问罪行,这个人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所以皇恩浩荡以前真的是这样,死刑犯就等着这个。赶上皇帝的生日大庆,可能十个,甚至出现过全班大赦。

康熙修给自己用,雍正和乾隆建给别人看

正大光明殿是所有正殿里面唯一一个东西不对称的。它的东边有一条长廊,西边没有。增加这个长廊是为了确保皇帝在刮风下雨任何情况下,不受天气影响。

正大光明殿所用材料非常昂贵,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最大的特点是不用任何彩绘和修饰,实际上乾隆的时候已经没有这么大的材料了。乾隆皇帝当时为了凑材料,想出了很多招。我们知道明十三陵所有的陵门殿都是金丝楠木的。清朝皇帝想要金丝楠木,又想顾及面子,怎么办?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把明朝所有皇陵全修一遍,修的过程中,把金丝楠木换走。

虽然北京现存有几处金丝楠木殿,包括十三陵长陵棱恩殿、太庙,但是级别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只有一个地方可以隐约感受正大光明殿历史的样子,就是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那是康熙修的。康熙跟乾隆和雍正最大的不同,是后两者建给别人看,康熙修给自己用,所以避暑山庄的气势比圆明园小很多,畅春园气势也小。正大光明殿很符合雍正的性格,“我当了皇帝要让天下人知道”。

道光皇帝去世曾经在正大光明殿停过灵。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时正大光明殿是司令部,所以它是圆明园建筑中最后一个被毁的。

慈禧的发迹与一生的念想

九州清晏有一个建筑叫同道堂,很值得一提。同道堂的建筑本身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同道堂中有一个小印玺,和中国历史息息相关。

同道堂的印玺有一种说法,咸丰皇帝离开圆明园最后一顿饭是在同道堂吃的,临走前从桌上抄了一个印玺,就叫同道堂。咸丰一年之后死了,临死前将这个印玺给了慈禧,所以实际上慈禧一生最高的权力就是同道堂,当时她只能第二盖,因为旁边是御赏,是慈安的。《火烧圆明园》曾经提到一句话,说咸丰皇帝临死前跟慈禧说,你要跟慈安同心同道,所以我给你一个同道堂。这在历史上无从考证。这个印玺仍然保存在故宫。

慈禧在九州清晏居住的地方叫天地一家春,只是西边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建筑而已,当时慈禧的地位也不太高,但这里是慈禧发达的地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慈禧在得政之后一直想重修圆明园,用慈禧的话说:这是我初恋的发生地。这是好听的话,不好听的是这是我权力开始的地方。但是很遗憾,这个建筑也没办法恢复,首先规模太大,其次造价太高,光清理完遗址就把国库花得差不多了。

这个念想伴随慈禧一生,所以颐和园的所有铜器上都有一个刻有“天地一家春”字样的章。

道光的身高与圆明园的拱桥

圆明园的拱桥在圆明园四十景时隐约可以看到,后来在道光时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发起者是道光。

清朝每年有一个武状元考试,在正大光明殿进行,其中一个科目是射箭。把靶放在西边,射箭人站在东边,从东向西射箭,皇帝坐在宝座上审阅。几任皇帝都是按照这个祖制进行,到了道光时代出幺蛾子了,为什么?因为道光的个子相对矮小,拱桥很高,射箭时道光看不到靶心,势必要仰头抬脖子,姿势不太好看,宫女、太监、大臣背后就有议论。被道光知道了,不行,这是皇帝的尊严问题,下令把拱桥变为平桥。

皇帝的身高可以根据龙袍测算出来,清朝皇帝的龙袍都保存得非常好,是按照皇帝身高1比1量身定制的,所以一量龙袍,再算上脑袋,大概能够算出来。咱们不说道光多矮,说谁最高。从目前来看,乾隆是最高的,大概1.704米。道光比他矮的不是一星半点。

道光下令砍桥也有官员进言,当时钦天监和礼部官员都跟他说,这个拱桥是仿造故宫金水桥修的,代表风水和礼制,随便变会破坏风水。但在尊严和风水面前,面子是第一的,所以道光坚决要求把拱桥变成平桥。这是有清宫档案记载的,发生在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

这个桥,不光我,所有研究者都很感兴趣。在大家强烈的兴趣下,两年前以考古的方式终于把这个桥挖出来了,令我们大失所望。为什么?因为规模和气势比我们想象中的差远了。但后来仔细一想想多了,因为这个桥是雍正早年修的。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想到了那是乾隆,想得越大那就是乾隆晚年。桥面没有找到,被老百姓拆回家盖房子了,就剩下一个拆不走的桥基。拱桥变平桥的历史实际上改变了圆明园,改变了清朝,也改变了道光。

长春仙馆住着甄嬛原型

长春仙馆是圆明园第二寝宫,在圆明园装修、着火或者任何情况下,皇帝可以移居这个地方。这两年这个地方火了。

有一天我遛弯到九州地区,发现一堆二十来岁的小孩,在那儿搞一些祭祀活动,很虔诚。我就过去看热闹,发现有小供桌,供品是大白兔奶糖、旺旺雪饼什么的,还有一张照片。我凑近一看,是演员孙俪的。当时我就蒙了,后来琢磨过来,那天是正月二十三,是甄嬛原型孝圣皇太后的忌日。我真是挺佩服他们的,因为如果你不加以研究,你不会知道孝圣皇太后是正月二十三在长春仙馆去世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地方。

乾隆一生真正意义上最爱的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嫡皇后,就是第一个夫人,另一个就是亲妈,这两个人都住在长春仙馆。孝圣皇太后对中国历史可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北京园林影响巨大。为什么?因为无论三山五园也好,圆明园也好,甚至包括北海,没有孝圣皇太后是不可能存在的。

康熙皇帝见过这个儿媳妇,说她很有福气。确实很有福气,她二十岁生弘历,弘历当了皇帝后过生日就是两宫同庆,乾隆四十岁生日,她母亲六十岁生日。乾隆好大喜功,又是两宫同寿,所以孝圣皇太后从六十开始,七十、八十大寿都搞得铺天盖地,提前开始五年准备。而且乾隆给她的生日礼物非常丰厚,颐和园是生日礼物,北海也是,慈宁宫花园还是。孝圣皇太后八十五岁去世,如果活到九十,我们可能能见到至少三山六园,或者四山五园。孝圣皇太后去世也意味着中国园林和北京园林大规模兴建的结束。

孝圣皇太后的性格也成就了乾隆王朝。清朝历史上有三个皇太后很有名气,一个是孝庄,一个是孝圣,一个是孝钦,就是前朝、中朝、后朝。其中孝庄和孝钦两个人的最大特点是号称要为自己的儿子、孙子分忧,就是直接帮忙处理朝政或者干政。而孝圣皇太后不会舞文弄墨,所以她什么都不管,她就干一件事情:享福。吃喝玩乐,加上念佛。孝圣皇太后活了八十五岁,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长的皇太后

查看更多>>
上一篇:赌徒还是名相?吕不韦传奇... 下一篇:二桃杀三士背后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