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雪登香山
2019-04-27 17:18 编辑:谷寒云
琼瑶玉人撒,
秀峰遍仙葩。
幽径寻吴香,
梅堂醉流霞。
禹王今犹在,
慨叹盛中华。
我辈复登临,
大江聆风塔!
那日,小城雪,纷纷扬扬,下得大也少见,想起山中雪景不知该是如何美,遂于二日,携乐儿驱车约三十里至香山。
香山在小城西陲,北陡南缓,虽仅136.6米,却因突出平壤之上,故显高峻磅礴,素有江南名山之誉。可远眺大江,近瞰港澄,南通亦遥遥在望。云掩雾萦如琵琶半掩;大道来去似玉练轻浮。
该山,春秋时属吴,据传因吴王夫差遣美人来此采香而得名。
山虽不大,却是不少名人经行处,远可至大禹,现仍有圣过潭留存,潭状如井。传圣人治水过此,口渴,汲水而饮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
潭,至今清冽幽深,常年不涸。
山腰更有与东坡有关之梅花堂及洗砚池,传苏子晚年仕途失意,应江阴好友之邀,曾数度来此小住,题额填词,挥墨洗砚,风月赏梅,与友人觞咏对酌泛此种种,或可稍慰其不平之心,由此,梅因点染墨香得人文之蕴,墨因润洇梅香添自然之灵,山水更增内秀与外美。
后,时光逝去,战火数炽,该堂湮灭无存。至明未,霞客之兄在其旧处再建梅花堂,并广植梅竹,徐霞客于驰鹜之暇,朗月之时,在此堂,面此山,依梅竹,与兄对饮言说途中趣险、异域见闻,亦为人生极乐之事吧。
香山之山,山中之水,水映之梅,梅涵之香,怡情,养性,更熨人之心,所以,此山才能引得如此众多贤哲逸士驻足留连,这许就是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之意吧。
当然,山中不仅仅只潭与堂,还有聆风塔、寺及桃花涧、听松吟、藏军洞等等,更兼近年来展扩,修亭建榭,开池成山,种草植梅,香山一新再新,界域一拓再拓,风光更见胜。
山脚下,白雪一片,树缀白雪间,点点簇簇,乐儿和我堆了两个大大的雪人!并拿厚绿厚绿的桂花叶做它的头发,做它的耳朵和它的嘴巴,做成了两个嘴角挂着吟吟笑的雪人!
我们和雪人留了影,它们很令人注目,引得其他人也来拍照了。
然后,我和乐儿缘北阶而上,沿南阶而下,与山势似,北阶陡而短,南阶缓而长,沿途风景不多,因着意为雪而来,故而未特特寻胜探幽。
小城地处江南,冬季时大多数树并不落叶,雪压翠枝,石阶逶迤而上,空山不见人,偶闻数声鸣,山幽,气清,雪素,云淡,人也跟着气平,心静了。
山脚处,翠竹林林,篱落深深,深深处,多少人和事已逝隐其中,有名如禹、夫差、苏轼等,胜迹虽在,却也是数经湮灭后的新建;其身早已随鹤杳去,幸而有传说与诗文传世。
而众多微芥类我者,怕只如这苍穹中的尘起尘落了,思及此,怎不令人顿生“我辈复登临”之感喟!
山顶上,雪覆朱栏,塔犹聆风,此风自大江而来,携赤壁之韵,亘古不易,苏赋亦丝缕而至,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物与我皆无尽也,得与苏子、霞客之属共享此山与风,亦是微芥类之大幸也。
上一篇:我有一所房子 下一篇:柳暗花明,用心去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