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四海和巴金先生的“友情之壶”
2019-05-14 22:51 编辑:蔚友儿
1991年6月,许四海请巴老在他做的壶上签名。
近日在网上读到汪曾祺先生的美文《寻常茶话》,文中谈到他与友人老舍、陆文夫等作家喝茶时的欢畅情景,其中有一段回忆与巴金夫妇及靳以、黄裳在一起喝工夫茶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汪先生写道:“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村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老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43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再没有喝一次工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我掐指一算,汪先生的这篇回忆文章应该写于1989年,他笔下的这次聚会地点是巴金在霞飞坊59号的家。但令汪先生没想到的是,文章写成后只隔了一年多,巴老在武康路寓所又品尝了一回潮汕工夫茶,这次为巴老操持“茶道”的是被茶艺界称作“江南壶怪”的国家级海派紫砂传人许四海。
许四海上世纪70年代在福建当兵,因此对当地的茶文化颇有研究,他对工夫茶尤为钟情,进而留心搜集工夫茶老茶具。后来,许四海不满足于集藏,只身一人来到宜兴丁蜀镇拜师学制壶工艺,几年后又重返黄浦江畔,发展茶文化事业。他买下了坐落在兴国路上的一幢独立老洋房,筹建“四海茶具博物馆”,以茶接待四方客。这里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休闲聚会之地。
1991年初春,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的几位文友应许四海之邀前来欣赏藏品并品茗聊天。那天,大家一边喝着许四海新沏的 “冻顶乌龙”,一边听他谈壶论茶。谈兴正浓时,许四海突然对李小林说:“巴老喝茶用不用紫砂壶?用紫砂壶才喝得出茶的真味来。”小林听后说道:“爸爸生活上从不讲究,有什么就用什么,现在用的是个普通的陶瓷杯。”“什么时候我专门为老人家做把壶。”许四海说。
同年6月,许四海带着全套工夫茶茶具来到巴老寓所,在客厅里的红木茶几上摆起了 “龙门阵”,前来助兴的李子云、萧关鸿和记者陆谷苇等坐在茶几周围,巴老仍坐在那把高靠背椅子上,面朝茶几静静地看着许四海进行洗杯、滤茶等一道道繁复的茶艺程序。许四海边做边介绍如何用水,还谈了如何泡好茶,怎样品茗的经验,讲得很详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许四海沏的也是产自台湾的“冻顶乌龙”。当茶泡好后,茶几上摆放着一杯杯密绿带金黄的工夫茶,清新怡人的茶香味在客厅里弥漫开来。巴老接过许四海端过来的紫砂茶盅慢慢地啜饮着,连声说:“好!好!”
巴老爱喝茶,但很随意,有什么茶喝什么茶。进入晚年,爱喝酽点的茶,如云南的沱茶和祁门红茶之类。用黑茶压制成圆锥窝头状的沱茶是平时常喝的,无论在家里还是住在华东医院,护理员每天早上都会把沱茶掰碎后浸泡在巴老的陶瓷盖杯里,想喝时开水一冲即可饮用了。许四海可能事先已了解过巴老喝茶的习惯,所以这次泡的“冻顶乌龙”正合巴老的口味。
茶艺“表演”过后,许四海小心翼翼地从手提包里取出两把紫砂毛坯壶摆放到巴老身旁的小桌上,这两把同一款式的壶是仿制壶大家程寿珍在192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的“掇球壶”而成的。许四海在此壶用泥上选用了收藏多年的黄龙山原矿老矿泥,泥色典雅沉稳,质地细腻坚韧,毛坯壶外观光华潜蕴、古朴雍容。许四海在拉坯时特意缩小比例,一来与喝工夫茶的茶壶大小相近,二来使巴老用起来轻巧些、方便些。壶的一面是许四海画的“佛手”,寥寥数笔的写意花卉图;另一面他特意留着请巴老题字,巴老拿起粗笔在两把壶上都签了名。
巴老在壶上签名的那一刻,我站在边上心想,此时的巴老面对小壶会不会触景生情,勾起他对老舍先生的怀念呢?果不出我所料,事后巴老与友人闲聊时,多次提及有关壶的故事,还回忆起许多逝去的朋友,其中就有老舍、井上靖和林憾庐等。
1979年底,巴老怀着悲痛之情写出了《随想录》中的第三十四篇《怀念老舍同志》。他在文中写道:“别人对我讲‘壶’是福建人沏茶用的小茶壶。乞丐并没有摔破它,他和富翁共同占有这只壶,每天一起用它沏茶,一直到死。我说老舍富于幽默感,所以他讲了另外一种结局。我不知道老舍是怎样死的,但是我不相信他会抱着壶跳楼。他也不会把壶摔碎,他要把美好的珍品留在人间。”
在《怀念老舍同志》的整篇文章中,我注意到巴老始终把老舍的“壶”贯穿全文,提到“壶”的文字不下五六处,用“壶”论理,以“壶”叙情。最后,巴老的结论是:人亡壶全,老舍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留下来了。
事隔20载的1999年1月29日,巴老为老舍百年北京国际研讨会题词:“老舍先生没有离开我们,他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这可能是巴老选择老舍之“壶”不碎的真正缘由吧。
巴老拿到许四海烧制好的两把成壶后,一把留用,另一把委托小林、祝鸿生带到北京赠送给了冰心大姐,让她一起分享这份乐趣。冰心大姐也很喜欢,还专门请人拍了张手捧茶壶的照片寄给巴老。友人听闻此事后告诉巴老,“四海壶”在台湾人眼中很吃香,已到了一壶难求的行情。巴老听了,一笑而过。
我知道,在巴老眼里再贵重的紫砂壶也只是一件实用的茶具,同时还是一种可以寄托情怀的友情之壶。
(照片由作者提供)
查看更多>>上一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命名... 下一篇:那一年的《文心雕龙》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