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品蜀王文集现身日本 揭秘当年蜀王生活

2019-06-22 16:56 编辑:岑雅蕊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献园睿制集》的序言。

明蜀王文集的唯一藏书印章,《惠园睿制集》序上的秘阁图书之章。

《献园睿制集》的序言。

《献园睿制集》的序言。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不仅物产丰富、百姓富庶,而且人才辈出、文脉兴旺。在多个朝代中,曾经把封王作为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被封到四川的蜀王就是其中之一。四川历史上曾经有多个蜀王,从先秦时期的蚕丛、鱼凫,到明朝的10世13个蜀王,有自封的,也有朝廷敕封的。蜀王生活在四川,对四川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诸多原因,蜀王们的生活、生平显得神秘莫测。从本期起,“蜀王秘档”系列报道将为您讲述四川历史上那些蜀王们的故事,揭秘他们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尘封往事。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被册封为藩王的皇子一共有62人,在全国各地建了50个藩王府。被册封在成都的蜀藩王,是明朝唯一独居一省的宗藩,并且是为数不多的与明朝共生共灭的宗藩之一,显得非常特别,地位也很重要。

不过,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保存至今的有关明朝蜀王的资料比较稀缺。四川省社科院陈世松研究员说:“迄今学界对于明代蜀藩的关注不够,除对出土的蜀藩文物有所报道外,相关研究成果几乎付诸阙如。”

明弘治帝朱祐樘曾经评价说“蜀多贤王”。那么,蜀王们究竟有多“贤”?因为国内缺乏相关文献,有关文章只能粗略描述,无法详尽展现。2017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专职从事编研工作的胡开全远赴日本,完整拍摄了4部世界仅存的原版蜀王文集,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史学界对明朝蜀王乃至四川明史、全国明史的研究状况。曾经被视为神秘的蜀王生活,也将逐步还原在大众面前。

传说中的蜀王文集

  在日本发现了一套

历史上明朝蜀王留下来的文集,主要有5部:蜀献王朱椿的《献园睿制集》(17卷)、蜀定王朱友垓的《定园睿制集》(10卷)、蜀怀王朱申鈘的《怀园睿制集》(10卷)、蜀惠王朱申凿的《惠园睿制集》(12卷)、蜀成王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13卷,余稿3卷)。据传另有一部《端园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5部文集均在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由蜀王府刊刻。其中,《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由第六任蜀王、蜀怀王朱申鈘刊印出版;《怀园睿制集》,由第七任蜀王、蜀惠王朱申凿刊印出版;《惠园睿制集》,由第八任蜀王、蜀昭王朱宾翰刊印出版;《长春竞辰稿》,由第十任蜀王、蜀康王朱承爚刊印出版。

5部文集,仅存一本《长春竞辰稿》被收在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未刊稿里,其余4部文集均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境内散佚,全国各大图书馆找不到任何踪迹。

很多学者认为,明蜀王4部文集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被毁了。许多权威文集,都只能遗憾地收录书名。蜀献王朱椿的极少部分诗作,被后世一些文集零散收录。

近年来,胡开全在挖掘龙泉驿历史资料时,收集文献的视野逐渐拓展到了全世界。由于龙泉驿境内的蜀王陵较多,他对传说中的蜀王文集产生了浓厚兴趣。那4部蜀王文集真的绝版了吗?中国大陆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没有呢?

因收集资料的缘故,胡开全联系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明史专业师生专门负责与胡开全对接的过程中,胡开全表达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蜀王文集的愿望。

北京大学与世界各国重要图书馆之间合作密切,现代化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查询工作。北大历史学系的李思成查编各国图书馆,最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日本东京国立公文书馆藏有4部蜀王文集!

被日本收藏五百年后

  蜀王文集迎来家乡人

这个消息让胡开全激动万分。他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寻找这4部文集的,没想到美梦成真了。胡开全决定,专门去一趟日本,把4部文集的内容完整弄回来。

2017年1月16日,胡开全与李思成顺利抵达日本东京。此前,他们通过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现在东京大学留学的学生张乔伊,订好了酒店。第二天,他们直奔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就是日本国家图书馆,规模没有胡开全想象中的那么大,但管理非常规范。二人顺利地办理了图书阅览证,进入藏书室。没用多长时间,就找到了那4部文集。

胡开全说,看到文集的那一刹那,他的心情无法形容。500多年来,这4部文集不知让多少学者、专家梦寐以求而最终无限惆怅。很多人为了它们四处寻找,它们却一直安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书橱里,度过了500多年的悠长岁月,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如今,来自家乡四川的有缘人胡开全站在了它们的面前。尽管过去了500多年,但这4套文集因保管妥善,除了颜色正常泛黄外,纸张、字迹等一点也没有朽化的痕迹。翻阅起来,非常有手感,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这4部文集肯定是拿不走的,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为阅览者提供了两种服务:一是有偿的,提供复印,并制成PDF文件刻录光盘;二是阅览者可在馆方监督下拍照。

胡开全从节约出发,决定拍照。这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4部文集一共有12册,总计1650页,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对体力也是一大考验。

胡开全和李思成分别行动,先把文集放在馆方提供垫书用的白色衬板上,小心翼翼地翻开,再用玻璃板压住,然后用手机拍照。拍照时间长了,两手发酸,一不小心就容易拍模糊。

就这样,胡开全和李思成白天在图书馆拍照,晚上回到宾馆整理图片,确认是否存在遗漏。连续干了3天,终于把4部文集拍完了。尽管拍的是照片,但胡开全认为,自己已经把世界上现存唯一一套4部蜀王文集的内容带回了中国,带回了四川。

日本为何有蜀王文集

  可能是使臣带回去的

日本为什么会保存有这一套蜀王文集呢?胡开全深入研究后认为,有可能是明朝时到中国来的日本使臣带回日本去的。

一般来说,蜀王文集属于王宫内的文化档案资料,刊印数量不多,仅限于上层交流,是不可能流入民间的。据说南京、北京曾经各有一套,但后来都因失火中被毁了。

当时日本处于幕府时代,到明朝来的使臣仰慕中华文化,回去时都会想尽各种方法和手段带走很多优秀的经典书籍。蜀王宗藩是明朝各大宗藩中的楷模,历代蜀王的文集,自然成为日本使臣渴望带走的书籍资料。

所以,日本使臣可能采取了诸如向蜀王直接讨要或贿赂皇宫或王府官吏之类的手段,成功地得到了这一套蜀王文集,并带回日本,保存至今。

这4部蜀王文集的取名为什么是《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呢?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讲?

胡开全解释说,这是严格按照明朝的皇家礼仪制度取名的。每个文集的第一个字,如“献”、“定”、“怀”“惠”,是朝廷对各个蜀王的不同谥号;“园”是陵园的意思,文集都是蜀王薨后才编辑整理的,所以命名时取陵园的名字;“睿制”是专用礼仪术语,皇帝所写诗文称为“御制”,皇族其他成员如皇子、亲王等所写诗文称为“睿制”。

4部文集中,《献园睿制集》有4册,《定园睿制集》有2册,《怀园睿制集》有2册,《惠园睿制集》有4册。其中,《献园睿制集》最为重要,图书所用纸张也最为上乘。

《献园睿制集》有17卷,第一、二卷是各种谕令,是第一代蜀王朱椿到四川后,建立王府家法制度的印证;第三卷是序、诗序等;第四卷是书信,朱椿与各藩王府和私人府第之间往来的书信;第五卷是赞,包括像赞、赐赞。第六卷是表笺,有谢恩笺,冬至、正旦表笺,贺笺等;第七到十一卷是祝、祭文;第十二卷是记、引、跋、赋、铭;第十三到十七卷,是朱椿的文学作品,包括诗和其他杂文。

《献园睿制集》全景式地展示了明朝第一代蜀王朱椿的生活情况和苦心经营受封的蜀国状态,以及制定蜀王府家法的过程和具体内容,对《大明会典》藩王制度是个有益的实例诠释。

《怀园睿制集》对王府内的动植物描绘颇多,这对后人研究明朝蜀王府的生态环境,以及实景恢复蜀王府的自然景观帮助很大。《惠园睿制集》为后人研究那800多间的蜀王府建筑群的功能作用帮助也很大。

两代蜀王诗作中

  都写了锦城十景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景色优美、名胜众多的城市。在明朝蜀王们的眼中,成都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有意思的是,蜀惠王朱申凿的《惠园睿制集》和蜀成王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中,都有描写“锦城十景”的诗作。

“锦城十景”包括:浣花烟雨、龟城春色、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昭觉晓钟。其中,不少景致到现在还存在,如岷山晴雪,应该就是天气极好时能看到西岭雪山的风光。

朱申凿最“勤奋”,不仅写了一首吟诵十景的诗,还写了分别吟诵十景的组诗;时隔大约半世纪后,朱申凿的孙子朱让栩,又写了吟诵十景的组诗。

把朱申凿、朱让栩写的十景诗进行对比,胡开全说,通过纵观5部明蜀王文集,可以看出明代成都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尤其是锦城十景,在农业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而缓慢发生着变化,具有陈寅恪先生提倡的“以诗证史”的典型意义。

(图由胡开全提供)

查看更多>>
上一篇:钱南秀:清末女作家薛绍徽... 下一篇:以手揩齿 唐代人这样刷牙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