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香港书展:听名作家聊聊文学
2017-08-09 18:17 编辑:云彩间
第27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20至26日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历来备受关注的“名作家讲座系列”今年继续云集两岸三地知名作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关于文学他们都聊了些什么。
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内地作家曹文轩将现身探讨“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内地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将与读者分享如何以“七分跑三分写”呈现“文革”历史之门;台湾作家龙应台继去年发表“倾听”主题讲演后,今年将再次来到香港书展,以“幸福,可以透过努力吗?”发表演讲。此外,张爱玲研究者止庵将与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对谈。其他名家还包括李银河、邱华栋、詹宏志、郭位、马家辉等。
曹文轩:阅读与写作是弓与箭的关系
今年4月刚刚获得国际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作家曹文轩,日前与香港作家和传媒见面交流,分享了自己多年来读书和写作的体会。他说,自己虽然许久没来香港了,但是他的作品与香港却有一段独特的情缘。
1996年,途经香港的曹文轩下榻油麻地附近的一家酒店。“我当时正在处心积虑地寻找一个地名,准备像福克纳那样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用这个地名。结果我走出酒店就看到了‘油麻地’这三个字,一见钟情,这真是天意的安排。从此它就成了我作品的一个标志。”他说。
此次书展上,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首发曹文轩新书——《中学生文学精读·曹文轩》,以填补曹文轩书籍在香港出版的空白,也为曹文轩的中文写作理念开了一方讲堂。
在谈到“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时,曹文轩有一个独到的观点: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他说:“读书不仅是为了修身养性,一个社会的质量是由公民的质量决定的,一个公民的质量是由读书决定的。”
他认为,写作是阅读的结果,阅读与写作是弓与箭的关系——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
他说,写作靠的是人生经验,必须亲身体验,与生命密切相关,要亲历各种命运的坎坷和艰辛才能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没办法教的,要靠个人的感受和体悟。
曹文轩还透露,他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接下来打算写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长篇,写一位少年带着妹妹去寻找因老年痴呆症而走失的奶奶的故事。今年8月,他将去新西兰参加2016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叶永烈:从科幻到纪实“经历180度转变”
《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出版,让叶永烈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科幻作家。随着年岁渐长,他发现科幻“不能反映自己”,笔锋一转进入纪实文学世界,书写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
从注重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到强调真实感的纪实文学,叶永烈形容自己“经历了180度的转变”。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聚焦于中国历史。写作过程中,他一直坚持亲身访谈,而非仅仅拼凑、复述现成资料。为了完满呈现,一次书写的背后,或需访问百位当事人。他相信,只有如此访、如此谈、如此写,才能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
每次面对当事人谈当年事,叶永烈都觉得自己在与历史交谈,自身的责任及使命就是“抢救史料”,而他一直以“两确”原则作警惕:“观点正确,事实准确;史观正确,史实准确”。
李银河:中国可能会在14年后批准同性婚姻
李银河在她的自传《人间采蜜记》里写道:我一生囿于书斋,著作等身,但是真正全情投入的只有《虐恋亚文化》一书。李银河带着虐恋主题小说《黑骑士的王国》来到了香港书展。她在这里的行程还包括一场名为“虐恋亚文化”的公开讲座。能容纳近千人的演讲厅最后座无虚席,不少人蜷腿坐于走廊上。
李银河曾在多个场合被问到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时间问题。她说,一项网上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网民赞成同性婚姻的比例约为85%,人大代表平均年龄为49岁,当这群持赞成态度的人当上人大代表或许就能通过,即14年后。
她曾就中国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进行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较高。
她举例指,美国有43%的人反对同性恋婚姻,47%的人赞同,而中国有20%至30%的人认为同性恋是完全错的,10%至20%认为完全没错,大多数人对此不持任何态度。
她认为,外国人或因宗教原因而激烈反对同性恋,而受中庸文化影响,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走极端。
此外,有粗略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同性恋会因为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与异性恋结婚,同时也发展出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结婚的“形式婚姻”。
李银河认为,中国人把家庭价值放在第一,个人快乐放在第二,形婚就是专门来应对压力的,“扭着鼻子也要结个婚”。
邱华栋: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开始的地方
“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开始的地方。新闻发生之后就没有了,但作为一个作家,可以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出发,去推导出人性的故事,呈现出人性、历史、现实等多层次的内容和含义。”邱华栋这样阐述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国自觉进行都市写作最早的作家之一”的邱华栋,做过多年新闻记者,写作已过百万字,先后获得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等一系列奖项。香港书展上,邱华栋与读者进行了一场题为“用工匠精神写小说”的写作心得交流会。
他说,自己的许多小说都来自于新闻的某种启示,比如长篇小说《教授的黄昏》,就是他通过平时生活中独特的观察,把关于当代生活的信息放进去,这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家就是要把某种创造性的、对世界独特的观察,以文学的、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形成一部有价值、有特点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他说。
在他看来,写小说需要的“工匠精神”就是厚积薄发、一丝不苟,就是严肃认真、锲而不舍。他说,每部作品的诞生都经历了长期积累的过程,比如为了创作小说《长生》他走过山东、北京、陕西、新疆等许多地方,还埋头苦读了多本重要历史著作。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如何写“权力巅峰的女人”
内地作家、《芈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香港书展,为读者带来主题为“走进先秦,走进芈月”的讲座,她如何以女性的视角写“权力巅峰的女人”。
随着古装剧《芈月传》的热播,蒋胜男的名字逐渐为大众熟知。香港书展上,她一袭泼墨旗袍,妆容清淡,举手投足之间透着江南女子的古典美。
蒋胜男的笔下多是位高权重的女政治家,她认为自己并非女权主义者,只是出于对主角所处的时代感兴趣。她表示,作为一个女作家,写女性会更具优势,处女作《凤霸九天》源于她对北宋社会文化、老百姓的舒适度、自由度的喜欢。
蒋胜男透露,动笔前会提前两三年将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酷爱历史的她其实是个“杂食动物”,看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政治、经济、心理学、社会学、地理、气候的书等都会涉及。蒋胜男说,当你准备给大家呈现一碟精美的食物时,你首先要有丰盛的食材。
小说的素材准备好了,紧接着就是将复杂的人物网络进行编排,将历史人物固定在该有的位置。对于历史和文学的冲突,蒋胜男认为,历史有一具大致的骨骼,文学家的任务是在不让骨骼错位的基础上生出血肉。
如何把杂乱无章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来?蒋胜男表示,她的方式是先用一根主线把故事串联起来,让主角直接或间接经历所处时代的大事件。她认为,主角最主要的任务是吸引读者看下去,读者就像一条行驶在河流中的船,两岸的景色能看到多少、看懂多少由读者决定。
蒋胜男强调历史小说应该具有代入感和体验感。她说,历史人物不是先知,他们的抉择和知识、经历、环境息息相关,作者不能冷眼旁观去看待,必须将自身投入那段历史,像历史人物一样去探索、去困顿、去挣扎,体会他们的茫然无措。
蒋胜男说:“芈月乃至其它作品中的女主角,首先应该看成是人,其次才看成是女人,如果时刻想着书写女性该如何挣脱现实枷锁,历史剧就变成了宫廷剧。”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金仁顺和韩国著名翻译家金泰成,以“历史的虚构化——中国作家的韩国历史记忆”为题,分享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感悟。
金仁顺:民族身份成就了我的作品
金仁顺,朝鲜族人,代表作品《春香》被称之为“韩国版”的《西厢记》,原型来源于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的民间爱情故事《春香传》。原著中的女性是一个在爱情里面没有尊严、没有个人精神、完全迎合男性的“古代芭比娃娃”。
由于对原著《春香传》中的春香形象很不满意,金仁顺决心从个人视角出发写一部《春香》。“我的春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面对情感时正常反应的人,她可以是春香,也可以是夏香、秋香”。
金仁顺从小生活在分裂的语境下。家里父母都讲朝鲜语,日常饮食有三分之二都是泡菜、酱汤之类的饮食。她说自己生活在两个维度里面,关上门家里的民族性非常饱满浓烈,一出门就完全是一个汉语的语境。
金仁顺追求小说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于是把作品的历史背景推到了朝鲜半岛,但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她朝鲜族的民族身份。
金仁顺发现,通过写古典小说,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以及对朝鲜半岛的想象都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再现,她说这是血脉里的里面迸发出来的东西。
她表示,在写《春香》时会使用一些平时写现代小说不会使用到的细腻铺排和比喻,把小说写得“色、香、味”俱全。
金泰成:中国讲故事的力量强大,中韩文化同根
金泰成,毕业于韩国外语大学及研究生院,从事翻译工作将近30年,期间将100多本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到韩国,代表作包括顾城《我是任性的孩子》、舒婷《致橡树》、北岛《城门开》等,以及今天一同讲座的金仁顺的代表作《春香》。
金泰成直言自己钟情于中国讲故事的方式,他认为写小说不是理论,不是哲学,而是把故事讲好。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给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看小说成为他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最初,金泰成作为读者接触中国文学。之后,他的身份转换成中国文学的翻译家。他说,每次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都感受到中国人讲故事的力量非常了不起,在全世界都是鲜有的。
一位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引进西方文学之前根本没有小说,并批评《三国演义》里面人物太多,细腻的描写太少。对此,金泰成不认同,他认为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给中国当代文学的提供了重要能量。
谈及中韩文化关系,金泰成认为,中国文化是韩国文化的根。朝鲜半岛和中国紧密相连,韩语大部分也是来源于汉语,金泰成现场用韩语朗诵《静夜思》,跟汉语朗诵一样押韵,引得观众惊叹。
金泰成指出,韩国首尔的地铁线路很大一部分都有中文广播,韩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大都设有中文系专业,在韩国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看《三国演义》。他举例,韩国一家大出版社某一年80%的收入来源于卖《三国演义》。
谈到翻译,金泰成认为,文学作品写出来之后,翻译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甚至比原著花费的时间更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初稿完成花了3年,而最终被翻译出来跟外国读者见面却花了6年。
他认为翻译过程中最难的不是语言问题,而是阅读问题。金泰成举例,像“山寨版”、“PK”、“炒鱿鱼”、“忽悠”这类词,译者不能直接翻译完事,必须进行必要的注解,否则读者没法理解。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深厚的历史背景知识,不懂装懂只会破坏文本。
他希望对韩国文化有兴趣的年轻人,不仅要关注韩剧、韩国歌曲等大众文化,也要去更深入地了解韩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