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能吃眼前亏

2018-03-23 06:37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周广生

  可以说每个人在其一生的生命过程中,都少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的。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多少都会遇到吃亏或沾光的问题。那么,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其奉行的原则是沾光好还是吃亏的好呢?

  在对待这个事情上,我们的古人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这句话就成了许多人做人做事所奉行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故此才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谁不吃亏,谁沾光多,谁就是个聪明有能耐的人,谁就会被他人高看;谁不会沾光,谁经常吃亏,谁吃亏越多,谁就是个愚蠢而又无能耐的人,谁就会被他人瞧不起。所以,一些人便把做人做事是否吃亏看得高于一切,一定要坚持只能沾光而坚决不能吃亏的原则。假若吃了亏,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无颜做人。

  然而,无数人的实践和血的教训证明,奉行“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思想不如“”更加有益。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折射出了不同的人品与人格。,才是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生动地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唐朝名臣狄仁杰就是一位因为能够吃亏才成为名扬四海的杰出人物。唐朝武则天专权的时候,她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于是,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免死刑。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则天说明事实,心中不免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爬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该受殊。”没有想到,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便将计就计,判了个他“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就在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可以再诬告几个平章事杨执等几个人牵进来,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呢?”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子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迹。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掏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了上面,之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这时,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发现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后来经过武则天过问,才使得狄仁杰又有了出头之日。有一天,当武则天问狄仁杰时说:“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这就真实地道出了狄仁杰为什么明知道是吃亏,也要坚持吃的人生真谛了。假若不是这样,而是硬顶撞,坚决不承认,结果很可能不仅狄仁杰要被折磨死,弄不好连他的家人也难逃活命,更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代断案破案能手、为政清廉的名臣了。

  说起清朝的康熙皇帝来,众所周知,那更是一位妇孺皆知的能在眼前吃亏的了不起的大人物。康熙八岁就当了皇帝,那时他还是个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孩子。他的父亲顺治皇帝临死前,命四个满族大臣辅佐康熙处理国家大事。鳌拜虽居四个大臣之末,但是,由于他掌握着兵权,并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可谓有权有势,如日中天,所以,他性情特别地凶残和霸道。那时,康熙皇帝简直成了鳌拜的附属品。直到康熙皇帝十四岁亲自执政后,鳌拜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对此许多大臣都是敢怒不敢言。面对鳌拜的专横,康熙皇帝虽然十分地痛恨,但是,表面上依然装出不懂事的样子。慑于鳌拜的权势,康熙只能甘愿吃眼前之亏,经常地假装傻玩傻闹,绝不让鳌拜看出破绽来。康熙为了整治朝政,下决心要拿下鳌拜。于是,他就在少年伺卫中挑选了一群体壮力大的留在宫里,叫他们天天练习扑击、摔跤功夫。空闲时,康熙还常常督促他们训练、比武,而且消息一点都不能走露出去。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的时间,等到少年伺卫们的武艺有了很大的长进之后,康熙才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鳌拜单独进宫。鳌拜哪里有什么防备,骑着大马就大摇大摆的进宫来了。一见鳌拜进来了,康熙威武的大声喝道:“把鳌拜拿下!”只听得一阵乱响,两边涌出一大群少年伺卫,一齐扑向鳌拜。鳌拜不一会儿就被这群少年伺卫掀翻在地,捆绑了起来,关进大牢。因此,康熙不逞一时之勇,不图一时之快,在不抵对方之力时,能够甘愿吃眼前的亏,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康熙不仅为朝廷除掉了祸患,避免了危机四伏、风云变幻,保存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而且为江山后代的稳固既“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除鳌拜一事,也造就了少年康熙有为有勇有谋的皇帝风范,令世人所敬仰,名垂千古。倘若康熙不是如此的对待鳌拜,在该吃亏的时候不能吃亏,不懂得吃亏,不肯于吃亏,恐怕他的皇帝宝座不知道能够坐多久呢,弄不好一生都只能当鳌拜的傀儡,成为了附属品,甚至连生命都难以保证。

  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深暗“”的聪明的君主。在长期的军事斗争生涯中,朱元璋非常重视斗争的策略,他从不凭匹夫之勇蛮冲蛮打,鲁莽行事。他奉行这样一条原则:能够打胜敌人时就打,没有把握打胜敌人的就跑。所以,有时候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时,朱元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冒险攻击敌人,甚至做出让步,从长计议,以免吃眼前之亏。因为他十分地清楚,在军事斗争中,如果只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恨,危害是非常大的,有时还可能导致全军的覆没,前功尽弃。只有有伸有屈,善于斗争,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夺取最后的胜利。

  以上说明,帝王将相,能够做到“”,不仅是一种高尚风范,不仅是一种斗争的策略,不仅是一种韬光养晦,而且还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内在能力的表现。

  那么,且不说帝王将相有“”的问题,就我们平民百姓而言,同样,事事处处都会有要不要吃眼前亏、能不能吃眼前亏的事情。如何认识和看待“”这样的思想观念,的确对于如何做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既有刀光剑影,流血牺牲,也有精神上的蒙受耻辱。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有的好汉,往往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却承受不了半点精神上的耻辱,这对成就大业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上讲,中国素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名言警句。这也是人们在总结了千万条经验教训的经典之谈。譬如,《郁离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吃不得半点儿亏,更经不住别人的嘲笑。他射靶子,射不到靶心,他见自己不如别人,就狠心地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他下围棋,输给了别人,他就把棋子儿咬碎。这时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却怎么也听不进去,最后因为不能吃眼前之亏,脾气暴躁得病而亡。

  再举一个现代人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的事例。比如,开车出门与别人的车相撞的事,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伤得比较轻的话,能否做到“”呢,就尤为重要。这时,如果两人都能够抱住“”的思想,互相谦让,或说声对不起,或许就此了事,各走各的。这样做就不失为是一种壮举。因为,这样做不但两人不伤和气,而且更重要地是不会影响他人的交通,不会造成车辆拥堵。倘若不是这样,两人都是为了不吃眼前亏,横眉怒目,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不光是两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而且还会造成道路车辆的拥堵,给别人造成不便,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弄不好,还有可能被交通管理部门训斥,甚至还要被罚款了事。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一天他开车上班,突然,马路上杀出一个醉汉拦住了他的车,非说我朋友的车撞了他,并且让他下车向自己道歉。这时,我的朋友有两种选择,一是下车去给这个无故拦自己车的醉汉几拳,出出自己的气;一是不给醉汉一个样,吃点儿亏拉倒。我的朋友就是选择了后一种态度,而且他还和颜悦色地对醉汉这样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位醉汉拍拍我朋友的肩膀说:“哥们儿,没有事,冲你这句话,走人。”就这样,一场即将爆发的吵闹事故轻松地就给化解了。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忍耐,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的内涵正是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不光是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打造和修炼个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而且还能够创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可谓一举多得。有句话说得好:“给人一条路,自己也宽松。”此言极是。

  查看更多>>
上一篇:好的爱情总会来 下一篇:好脑多磨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