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连环画

2018-03-23 12:21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沂山闲人

  在我们老家,称连环画为“小人书”。说起连环画来,岁数大约在35岁以上的的人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在他们的眼里,那永远是自己童年生活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电视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也没有象今天这么多的儿童读物,除了小开本的彩色短篇绘画本,就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小人书了。因为几乎没有娱乐活动,除了听收音机、聊天讲故事,就只有看这些所谓的小人书了,也很少有大人看的小说。然而对今天视觉、听觉物质极端丰富的现代孩子来说,这一算不得什么,也很少看到有孩子在看连环画了,有的竟然不知道连环画是什么。他们拥有了新的获得文化知识的方式,这远比连环画好出许多,而我,却始终忘不了连环画,又因此时常想起童年时生活的情景。

  在学前我就开始接触连环画,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的重要启蒙课。那时在镇上的工作的父亲,不经常回家,回家时总是买几本连环画回来给已上学哥哥看,看到哥哥们围坐着,头碰在一起共看一本连环画时那贪婪的眼神,我也好奇地挤过去,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虽然我不识字,然而由于那时我小,父母纵惯着,我还是霸道地把他们看过的每一本连环画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大箱子里保管,每天都整理几遍,哥哥们要看都哄着我,找我要。我特骄傲!那时正流行刘兰芳的评书,文革后开始再版和新创作的连环画大量出现,大家最爱看的还是古典题材。这大约也是当时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到七十年代末,我也开始上学了,父亲看到我爱看书,就给我大量购买这些小人书。那时镇上的新华书店只有星期天或逢大集的时候开门,虽然家里并不宽裕,父亲几乎每星期或逢集都会去新华书店买上两三本小人书。那时主要是上美版《三国演义》、人美版《岳飞传》、湘版《西游记》、江苏和岭南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可惜大都不成套。每买一本书回来我都会在书上记上某年某月某日在哪里购买,并用会计用的标签标上号。在家门口的同龄人中我的藏书(小人书)是数二数三的,呵呵。大家互相交换着看,我每次都盼着也拥有别人那些连环画,为把自己的那些书凑成套。有时就拿别地东西跟同学或大人换,同学都是孩子,是非换不可的,至于大人那儿嘛,他也就是开始逗逗你玩,最后无偿的送给你了,实际上也就是是要来的。小学同学每到周末都以到我这看小人书为一大乐事,最后买小人书是上初一时见到新华书店处理大量小人书,又买了一些把自己那些书配套,那时也不知道收藏,纯是为了玩。那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看连环画了。那些图案精美的连环画让我爱不释手。它是一扇窗,轻轻的打开,就能看到世界各地,今古传奇,天文地理,山川日月。由此,我认识了世界,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我还和小伙伴们交换着看连环画。听到他们说我的连环画又多又好看时,心里比喝了蜜还甜。那时侯,整个村庄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一到晚上,我就钻进被窝里看连环画,时光快乐的从身边流走。多好啊!那时候我的世界里只有连环画,什么生活艰难,人生的忧虑,我是想不到的。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学习生活的紧张,也无暇顾及了,只是在过大周的时候,回家匆匆拿出来看看,整理一下。到86年考学走了,家人把我的那些连环画借得借,扔得扔,等到我毕业,已所剩寥寥无几了。毕业后我又分到外地工作,创业旅程的艰辛,工作压力的沉重,生活节奏的飞快,都使我更无暇牵挂他们的存在了。有一次我回老家,除在老屋的一角找到一本《渡江侦察记》外,一无所获,谈起此事,听弟弟说由于几次搬家,卖的卖,送的送,它们早已灰飞烟灭了。九十年代初,我住的小城有大量的小人书摊,大人小孩都围着花一、两分钱租一本来看,几个书架加一些小板凳就是一个书摊了。小孩的很多课外知识也从中获得,看孩子们在一起精精乐道的也往往是其中的故事内容。争论着《说唐》、《兴唐传》中说的那些英雄好汉的排名;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三国水浒人物;《西游记》、《封神演义》中谁是谁的师傅,谁更厉害,我又说不出的羡慕。

   童年的“小人书”对我影响很大,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故事伴随着我、启迪着我成长,以至于我从小就懂得什么是“扬善惩恶”、“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精忠报国”这些词语。也许是受了小时侯的影响,现在的我,对书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拥有一本好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由此,我对书店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书店,总是要进去看看,哪怕一本都不买。

  多少年过去了,很多儿时的经历大多已经淡忘,但连环画给我带来的欢乐是难以忘怀的,相信许多和我一样伴随连环画成长的人们都会有同感。

  一代文豪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愿每一个人都能把书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让书陪伴着你走完人生之路。

查看更多>>
上一篇:记忆中的回家过年 下一篇:纪伯伦:人是生活的奴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