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祖父的文学才能
2018-03-25 00:31 编辑:云彩间
鲁迅祖父周介孚,二十九岁考中举人,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但他并不是只读“四书五经”、只写八股文的人。他广泛涉猎,很有文学素养,而且有文学才能。
周介孚在狱中读书不断。查周作人日记,祖父那里往来的书籍很多。他还向浙江官书局买来一部雕版印刷的多卷本《唐宋诗醇》来阅读,可见其兴趣不俗。他后来把这部书带回绍兴老家,送给孙子们。他在书中夹了一张字条,全文如下: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词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也不必学也。示梼寿诸孙。
这张字条说明周介孚对唐宋诗是很有见解的,这对孙辈们不无影响。我们从鲁迅(樟寿)青年和晚年所写的旧体诗看来,确是受杜甫、韩愈的影响较少。
周介孚对古代散文也熟悉。清初王符曾编有一本《古文小品咀华》,收先秦至明末短篇散文二百九十一篇,最长千字左右,最短二十三字。提倡散文写得短,是王符曾的宗旨。有一天旧书商拿来的书中有一本《古文小品咀华》的抄本,收文不全,只八十一篇,但周介孚是识货的人,就把此书买下了。他在书后记曰:“售旧书者。挟此本。纸劣字拙。而文可读。因以薄直得之。介孚氏识。”王符曾原本和周介孚购藏的抄本两书、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2年铅排标点出版。
周介孚也爱看小说。他还主张孙辈求学,可先看小说,以通文墨,如《西游记》,又可丰富想象。他没有写过小说。但从他所著《恒训》看来,他很有叙事才能。《恒训》是他在狱中所写的家训,记下了他一生的经历和种种经验教训,常举实例说明。在“力戒损友”一节内有一例证写道:
见人暧昧事、急迫事,切忌多言。世交某,与某公子友善,朝夕过从。一夜晤谈,忽闻喁喁私语,公子趋视,则其妾与仆也。愤甚。告某,某曰:“家有美妾俊仆,须有大量。”公子勃然色变,某即辞归。次日往探,妾挞毙,仆畏惧自尽。其实无奸情也,窥客而已。某大悔恨。后客死,亦无嗣。公子频梦妾及仆诉冤,亦悔。
这简直像是《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文字简洁,情节跌宕,一言而丧两命,紧扣“切忌多言”的主题。在“对付灾难”节下,也有一例证,也写得十分生动:
道光季年,捻匪初起,首途戒严。清江至京,车辆多结队而行,犹被劫掠。有数举子赴都应试,行在半途,车夫以路险难行告众,皆大惧,进退维谷。有一举人大声曰:“不妨,我与宋景诗大头领交情甚切,放胆前行。”车夫愕然曰:“真乎?”曰:“真”。乃沿途访问宋之踪迹,并托店家先寄一信,以通候。遂履险如夷。逮进京,诸人争询之,某曰:“车夫店家,尽是捻党,吾言与宋有交,群贼断不敢下手。伪通候,以坚彼之信。”众乃服其智计胜人。
这段文字简直可作为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来读。情节曲折而有悬念,人物对话富有个性。从上述两段故事看,周介孚确有很高的文学才能。
周介孚在狱中,还把他一生所写的诗,编集为《桐华阁诗钞》。这本诗集和《恒训》一样,在封面或扉上,都写有“长孙樟寿录”字样。诗集现存中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