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咋评说

2018-03-27 10:07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顾伯冲

  一

  曾几何时,历史教科书差不多都是这样告诉我们:慈禧这个女人阴险毒辣、卖国求荣、丧权辱国、压制变法、穷奢极欲、种种劣迹,不一而足,一直为国人所切齿痛恨,深恶痛绝。多少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将慈禧与历史上有着“祸水”之称的妲己、褒姒并列在一起的。

  下面,我们翻翻慈禧的档案,看看这个“坏女人”祸国殃民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到底在哪里?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幼时起名叫兰儿,老家在东北地区正黄旗,是满洲人。她的父亲叫惠徵,母亲佟佳氏。咸丰帝在世时,曾命令惠徵到芜湖任芜湖关道,兰儿与母亲随之前往。可是,好景不长,惠徵在芜湖担任关道3年,由于贪赃纳贿被就地免职,不久又将他调往省府安庆。后来又被召回北京,兰儿只好告别了她的那些伙伴,坐上了北归的马车。大概是受了几年长江水的熏陶,兰儿这一回到北京后,就像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有了这般模样,又娴熟于南方码头、馆子里察言观色之技,便于咸丰元年,也就是公元1851年的二月,被宫里选中,次年五月进宫,服侍咸丰皇帝,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被封为懿嫔,两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载淳,翌年春天被晋封为懿贵妃。

  档案材料翻阅到这里,尚没有看出这个兰儿有什么多大的历史问题,虽然谈不了是根正苗红,纯洁无瑕,但没有什么特别坏的迹象。问题出在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辛酉政变”的大幕在这里徐徐拉开。一名27岁的年轻女子从避暑山庄一个叫做西所的小跨院中走出来,第一次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亮相。从此,她攫取了大清帝国的权杖,开始“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了显赫一时,对国家、民族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史有着至深至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在她执政的这段时间,恰是中国社会遭遇最大变革的时候。内忧外患深深打击着中华民众。也就在此时,民间的百姓更多的是听到这样的传闻:慈禧的费用不能削减,甚至动用军费给自己修颐和园,每顿饭要吃140道菜是一点也不能少,每次战败,她都会急吼吼地委曲求全,割地赔款,在所不惜。她希望战争快点结束,不是为了拯救黎民苍生,而是过不惯东躲西藏的日子。她想早点回北京,再次回到紫禁城,再次过上那种颐指气使的生活,她最怕的就是这一生别耽误了自己的日子。

  于是,在评说这位老佛爷的千秋功过时,总是众口一词:狠毒、淫荡、杀人如麻。

  二

  历史深厚的积淀,埋藏了后人难以见到,也是难以想象的多姿多彩的瞬间。无数个精彩的瞬间,可以放大成那一幕幕的历史话剧,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可以感受逝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可以体会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岁月的风尘飘荡不定,这些瞬间最终还会露出于沙层。同样,慈禧的颇具传奇色彩,是非成败交织的一生,都掩盖不了她曾经有过的辉煌。

  中国封建社会阻碍社会前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大症结,就在于其实行的专制统治的体制。进入近代后,许多有识之士和社会精英,都把革新的利箭瞄准了这个“准心”,试图以点带面地进行改革,但多付之一炬。奄奄一息的国运,使已经垂垂老矣的慈禧感到不能再这样长此下去。于是,她派人考察欧洲的宪政,并将君主立宪、实行共和看成是必由之路。最后,她下定决心要搞新政:废科举、练新军、改官制、颁新法等,成绩卓然,有目共睹,远较康有为那些毛毛糙糙的变法派来得稳健可行。更令人吃惊的是,慈禧顺应民情,在1905年后甚至还搞起了立宪,这在中国的上千年的专制历史上绝对是石破天惊,现在人难以想象的。在慈禧执政的最后七八年中,宪政让这个濒临死亡的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社会转型。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威胁与逼迫之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让中国走上近代化之路。慈禧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不仅赞许,而且呼应。她在1862年11月17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弁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几天之后,她在发布的另一道谕旨中又这样写道:“购买外国船炮,近以剿办发逆,远以巡哨重洋,实为长驾远驭第一要务。”这对曾、左、李等人无疑是一种极大鼓励,无形中也吹响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号角。

  此后30年间,洋务运动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清军开始弃掉了弓矢刀钺,换上了洋枪洋炮,用西法操练的军队。弃掉了木板舟船,换上了钢甲火轮。从皇室到达官显宦后来都用上了电灯,官府也使用了电报。中国开始创办了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中国有了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了电报作通讯手段。有了一些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与旧式私塾、书院全然不同的新式学堂,有了翻译、刊印西方书报的机构,一批西方的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书籍被介绍到中国。所有这些,都装潢了芸芸众生的庸常日子。[NextPage]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在慈禧的支持下开展起来的,也是在她的支持下才得到一些发展的。

  在对外战争方面,慈禧尽管迫于无奈,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在洋鬼子面前基本上保持了国土的完整,没有让中国变成印度那样的殖民地。今天的新疆、西藏和内蒙古,仍是整个中国的外围屏障。

  可惜的是,岁月从不为人而停留。正当清末立宪按部就班地推行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却一前一后地离开人世,留下一个3岁的小皇帝和木讷寡言的摄政王载沣来主持局面。后来不到三年,大清王朝便哗啦啦倒塌了。那一场宪政运动最后以巨大的历史悲剧的形式宣告流产。一个充满时代精神的前卫性的思想解放的意愿,最终以慈禧的良好愿望和众多的思想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而结束了。岁月给中国近代史留下一道永难弥合的流血的伤口。

  当然,回眸晚清这段历史,宪政也好,洋务也罢,还有国土的统一,绝不是慈禧一人的功劳,是朝野上下有识之士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国近代文人觉醒的结果,是千百万平民百姓赴汤蹈火的结果,客观上也有西方文化的强势推力。如果说要慈禧为晚清腐败无能,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和许多事件负领导责任的话,那么晚清时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应当也有她决策之功、领导之功。

  历史有时具有两重性,具体到某一个历史人物,同样也是如此。

  三

  写至此处,我仿佛已经听到背后的嘀咕:慈禧是非交织,功过皆具,那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要我说:她哟,既不是英君明主,也不是什么“卖国贼”,不过是在清朝晚期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当家人。她的所作所为,都贯彻了这样的一条主线:家天下。

  《小雅·瞻彼洛矣》中有云:“君子万年,保其家邦”;《大雅·思齐》也有这样的说法:“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句话可能最典型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国同一的宗法性质。

  慈禧是晚清的代表人物,是爱新觉罗这个家庭的核心,她的思想与行为不能不代表朝廷和家庭的利益。她在执政之初,只是想给儿子同治看好江山,往后将权力移交给长大的皇帝,自己则可以安然退养。这从她每次撤帘归政前总是热心于修建园林工程可见一斑。说到底,慈禧并没有做大事的抱负,她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将来的小皇帝作一过渡。但很不幸的是,慈禧后面的小皇帝很不合格,慈禧在同治年间的执政态度明显积极,她尽心尽责地干好工作,好给儿子留个好摊子,但偏偏同治这孩子是个顽童,天生不爱读书而喜好玩乐,到十六七岁本应该亲政的年纪了,还“读折不成句”。到了18岁同治好不容易亲政了,可惜又命浅福薄,一年多点就得天花死了,也没能给她留下血脉相承的孙子。

  丧子之余,慈禧可谓是万念俱灰。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人生的三大不幸,慈禧碰上了两个,这也够她受的。她之前打拼了十几年,图个啥呢?不就是为了给儿子留下个好江山?但这一切,都随着同治的死亡而烟消云散了。正如当时人说的,有同治在,慈禧太后还有点想头:如今同治不在了,连想头都没有了。她也曾说:“我几次垂帘,有的不知内情的人,认为是我贪图权势,实际情况是形势迫使我不得不这样做。”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家天下”的观念导致了她所做的一切,说到底是在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这种观念下治国理政,断送王朝是必然的结果。史上朝代的更替,常常成于既得利益集团,败于既得利益集团。

  在一个落后的体制里,老佛爷只能成为老佛爷,毕竟她是由“家天下”的理论武装起来的。

  四

  慈禧命归黄泉已快两个甲子了,连躯壳安息的墓穴也被人盗了好几次,但世人还在戳她的脊梁骨,这是历史跟她开了玩笑,还是后人对她的误会?有人曾这样说过:“慈禧的能力在当时是很超群的,她非常有能力和才华,只不过慈禧这个人命不好,如果她赶上中国的强势时代,她会很有作为的。”

  没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清国在她手上弄得鸡犬不宁,国土沦丧,生灵涂炭,老百姓能不骂你吗?但是,老佛爷即使赶上强势时代,也照样被现在的人们进行妖魔化。这是她身上两个与身俱来的因素决定的:女性、异族。[NextPage]

  先说说她性别的因素吧。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东汉女学者班昭著《女诫》七篇系统地阐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之道、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观念深入全社会,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妇女带来沉重的压迫、歧视及无穷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要想做个女政治家是很难的,在一个男人应该负更大责任的衰落的帝国里,做女政治家则难上加难。本来,女人从政,即使其使用的一切政治手段,都与男人无二致,也额外要得到舆论的加倍谴责。这似乎是默认的一个道理;大事面前男人有主见,有观点,有权威,可以一锤定音等等,女人有言也不能发,只有默默无闻,只有默默忍让妥协、承认、承受!

  慈禧不但没有妥协、承认、承受,而且冲到前台当政起来了,这让中国男人的脸面往那里放啊?大家能不把“红颜祸水”往她身上泼吗?慈禧引起中国人或者外国人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妖精”和“祸水”。在一个以男权为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是“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而不仅仅是内忧外患。

  下面,再看看种族因素。说到慈禧,人们总会条件反射般地与满族联系在一起。她身后一直被妖魔化,也是与她那个血统不无关系的。大汉民族在理性上无法接纳少数民族的陈腐观念是由来已久的,甚至一直对异族有着排斥心理。古汉代称北方游牧民族为胡人当有其缘由。“胡”字在汉语中有不讲道理的意思,组合出“胡来”、“胡说”、“胡搅蛮缠”等词汇。的确,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从匈奴开始北方各游牧民族就凭藉其悍战性不断无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也许是人类文明还没有进到那一步,那时芸芸众生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作为秩序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推导出“华夷之大防”系来源于惨痛的实际经验。由在绝大多数是汉人的国家里,对于慈禧能不另眼相看吗?

  有了这两点,你这个佛爷就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五

  给慈禧评功摆好,分析了这么多成败原因,不是想为这个老佛爷翻案平反,更不是为老佛爷招魂。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许从情感上无法认同老佛爷,但理智上必须接受。

  据历史记载,慈禧去世时,全国一片悲哀。历史,不会宽容到给任何人留下生活的痕迹,大凡留下痕迹的人和事,则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和一番积极的作为,而不仅仅是臭名昭著!所以,冷静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具有的理智和客观是最基本的素质,否则你就得躲远一点,因为真实的历史会鄙视你的。

  慈禧代表了一个时代,她的功过,就是否定中肯定与反省我们祖国发展的历史。如果一味地否定慈禧的所为,历史就不真实了——至少有一段历史就不真实了。所以说,别将慈禧看得一文不值的观点,不是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否定与肯定,而是关系到民族利益和民族历史的深思。

  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执政中,慈禧太后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这是她个人的成功;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个女人,她以女人的方式统治了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那个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慈禧近半个世纪的当政既是名分所定、顺其自然,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极大的灾难。总体而言,慈禧失败了。往深层次来想,一个被落后的体制束缚住的腐败政府,不可能领导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样,一个被落后的体制束缚住的腐败政府,不可能把那时的中国带入近代化的门槛。处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晚期,这是她的个人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莫大遗憾。如果将一个时代的不幸的责任全部推到有时连自己都性命难保的老妇人身上,不仅有失公道,而且不近人情。

  过去的已不可追,未来的正不可阻挡地汹涌而来,历史需要我们以辩证的思维、宽容的态度、批判的精神去触摸,而我们有时常却被现实框框囿住了。

  查看更多>>
上一篇:契诃夫:生活是美好的 下一篇:千万别失去自我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