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顔(一○九四~一一六四),號卍庵,俗姓鮮于,潼川府飛烏(今四川射洪西南)人。少依凈安諫律師試經得度。南遊遍扣耆宿,及悟還蜀。後依大慧宗杲禪師,分座徑山。遷住無爲,薦福及報恩,晚居東林。孝宗隆興二年圓寂,年七十一。爲南嶽下十六世,徑山大慧宗杲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釋道顔詩,以《古尊宿語錄》所收《東林和尚頌古》編爲第一卷,《嘉泰普燈錄》等書所收,合編爲第二卷。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金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爲太學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
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說溧水(今屬江蘇)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初爲丹徒尉,調遂昌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勅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繫來要錄》卷五七)。使金還,丐祠。九年,起爲左右司員外郎,十年,遷中書門下省檢正,十一年,擢吏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八、一三二、一三八、一四一)。二十五年,爲參知政事,不三月,出知紹興,歷知宣、潭、洪三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九、一八○、一八八)。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敏肅。事見《周文忠公集·親征錄》紹興三十二年四月辛未紀事,《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釋景元(一○九四~一一四六),俗姓張,永嘉(今浙江溫州)楠溪人。年十八依靈山希拱爲僧,又謁圓悟於鍾阜。後住台州護國寺,稱此庵景元禪師。爲南嶽下十四世,昭覺勤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六年卒(此據《嘉泰普燈錄》卷一五,《南宋元明僧寶傳》作紹興二十七年),年五十三。《嘉泰普燈錄》卷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八首。
婁乾曜,一作乾德(《方輿勝覽》卷一九),嘉興(今屬浙江)人。機祖。官將仕郎,贈少保。事見《攻媿集》卷九七《婁公神道碑》。
李璜,字德劭,自號檗庵居士,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少負雋才,恥從進士舉。南渡後流寓四明,晚從宏智禪師遊。有《檗庵居士文集》十二卷,已佚。事見《攻媿集》卷五二《檗庵居士文集序》。今錄詩二首。
黄泳,字宗永,莆田(今屬福建)人。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應童子科,三年,賜五經及第。終通判郢州。事見《莆陽比事》卷一。今錄詩三首。
程介,號盤隱,婺源(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知榮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六)。有《盤隱集》,已佚。事見《新安文獻志》卷首《先賢事略》上、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
陳掞,人稱潁川丈人。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一)。二十六年,落致仕,守軍器監(《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七五)。二十七年,由太府少卿兼權檢正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八)。與王十朋爲忘年交,唱和甚多。事見《梅溪後集》卷二《陳大監用賞梅韻以贈依韻酬之》。今錄詩三首。
吳炯,永興(今湖北陽新)人。則禮子。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由樞密院編修官出提舉浙西茶鹽(《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四九)。十五年,改兩浙轉運判官(同上書卷一五四)。二十二年,爲成都路轉運副使,次年,改知荆南府(同上書卷一六三、一六五)。未幾卒。有《五總志》一卷,事見《儀顧堂題跋》卷八《五總志跋》。今錄詩二首。
釋嗣宗(?~一一五三),號聞庵,俗姓陳,徽城(今安徽歙縣)人。幼業經圓具,冠依妙湛慧禪師。後謁宏智正覺禪師,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權、翠巖,遷慶元府雪竇寺。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卒。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覺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舒清國(?~一一五三),字伯原,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清嘉慶《西安縣志》卷二六),調秀州士曹參軍,召爲太學錄。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校書郎(《南宋館閣錄》卷八)。四年,以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罷,主管台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七四)。起知道州。二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六四)。事見《相浙名賢錄》卷二二。
馮楫(?~一一五三),字濟川,蓬溪(今屬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秘書省正字,三年,爲司勳員外郎。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除給事中,出知邛州,移瀘州。楫自中年即佞佛,自號不動居士,爲南嶽下十五世,龍門遠禪師法嗣。二十三年卒。有《語錄》、《頌古》,已佚。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嘉泰普燈錄》卷二三、《五燈會元》卷二○、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陳剛(?~一一五三),井研(今屬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清光緒《井研志》卷一九)。高宗建炎初爲晉原尉,遷羅江丞,以母憂去。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投匭上書,亟論恢復事。疏入,忤秦檜,出爲荆湖北路提舉常平司幹辦公事。秩滿不復仕。二十三年卒於家。事見《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五五。
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字願中,世稱延平先生,劍浦(今福建南平)人。從羅公彥學。既而退居山田,謝絕世故餘四十年。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業於門。三十二年,又迎謁於建安。孝宗隆興元年卒,年七十一,謚文靖。有《延平問答》及《語錄》行世。清張伯行輯《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誼堂全書》。事見《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狀》、《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銘》、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譜》,《宋史》卷四二八有傳。今錄詩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