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龍如淵(一○九三~一一五四),字行父,永康軍導江(今四川灌縣東)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登上舍第。沉浮州縣二十年,以張浚薦,召試館職。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除秘書省校書郎。歷著作佐郎、尚書祠部員外郎兼權禮部、起居舍人。八年,兼給事中、同知貢舉,除中書舍人兼侍讀、兼直學士院。擢試御史中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二三)。九年,罷(同上書卷一二六)。十年,爲左朝請郎、敷文閣待制(同上書卷三八)。二十四年卒(同上書卷一六七),年六十二。勾龍如淵翼秦檜,主和議,爲史所非。《宋史》卷三八○有傳。
王文卿(一○九三~一一五三),字述道,一作安道,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徽宗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再除兩府侍宸、沖虛通妙先生,主管教門公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乞還鄉。高宗紹興初入閩(《夷堅支丁志》卷一○)。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一。事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五三、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八。今錄詩四首。
張進彥,曾知蔣州(紹興二十八年改光州置),與王之道有唱和(《相山集》卷一二《次韻蔣守張進彥》)。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係欽宗所改,字清卿,廣平曲周(今屬河北)人。由上舍登第。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爲元城尉(《睽車志》卷二),調平陽府司錄,濟南府教授,除太學博士。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爲太常博士。既而使金,遷著作佐郎。使還,擢尚書吏部侍郎兼權開封府尹。二年,從欽宗至金營,金人背約,逼欽宗易服,若水罵敵不屈被殘殺,時年三十五。高宗建炎初贈觀文殿學士,謚忠愍。有《忠愍集》,《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十二卷,《宋史·藝文志》作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三卷,其中詩二卷。《宋史》卷四四六有傳。 李若水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忠愍集》爲底本,校以殘本《永樂大典》、影印《詩淵》所引。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李若虛(《輿地紀勝》卷五六作益虛),廣平曲周(今屬河北)人。若水兄。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守司農寺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七○)。五年,充襄陽府路置司參度官(同上書卷八九)。六年,擢荆湖北路轉運判官(同上書卷一○六)。八年,爲軍器監丞(同上書卷一二四)。十一年,知宣州,爲岳飛幕客(同上書卷一四○)。十二年,因議時政罷職,徽州羈管(同上書卷一四四、一四五)。事見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六。
王輔,其先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徙溫州樂清(今屬浙江)。十朋父。以子貴,贈左朝散郎。事見《梅溪集》後集附《王公(十朋)墓志銘》。
蘄春鄉人,徽宗宣和中曾因蔡姓鄉閭簇蠶不繭賦詩(《江西詩徵》卷一四)。
丁氏,號清風居士,蜀人。善詩文。徽宗宣和中隨夫至京,王黼薦名禁中,有旨召見,不赴。事見《梧溪集》卷二《丁清風序》。
張珍奴,徽宗宣和時吳興妓。
釋宗覺,蜀僧(《輿地紀勝》卷六八)。明永樂《樂清縣志》卷八有宗覺,字無象,號西坡,俗姓鄭,樂清(今屬浙江)人,住明慶院。徽宗宣和間爲敵所迫,墜崖無傷。工詩文,有《簫峰集》,已佚。疑即其人。
邛州僧,失其名。徽宗宣和時被人誣陷不軌,受鞫即承,人知其冤,亦訖無異詞,遂伏法。事見《夷堅三志》辛卷四。
宋逸,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宣和間曾遊靈巖。事見《靈巖志》卷三。
白彥惇,徽宗宣和間曾遊靈巖(《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七)。
郝某,名不詳。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曾遊浮光山。事見清乾隆《光山縣志》卷一八。
朱濟道,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曾遊靈巖(《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今錄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