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柄,字德久,晉陵(今江蘇常州)人。與賀鑄有唱和(《慶湖遺老詩集補遺》)。
王有元,字會之。與賀鑄同時(《慶湖遺老詩集》卷九)。
王文舉,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與賀鑄爲詩友。初任華亭刑獄掾,俄以家艱罷。事見《慶湖遺老詩集》卷二、三、八。
賀鑄(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北宗狂客,衛州(今河南汲縣)人。以唐賀知章爲遠祖,因自稱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徐州寶豐監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蘇軾等薦,監鄂州寶泉監。丁母憂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宮。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南。又以薦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宮。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於常州,年七十四。鑄善爲詞章,以填詞名家,因《青玉案》詞“梅子黄時雨”句,世稱賀梅子。詩亦爲時人所重,自編《慶湖遺老詩集》前後集,今有前集傳世。集中詩題下多詳注作詩年月及詩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見出今本仍係自編本之舊。事見《慶湖遺老詩集》原序及附錄《賀公墓誌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賀鑄詩,以明謝氏小草齋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後增補“拾遺”“補遺”各一卷。參校清乾隆彭氏知聖道齋抄本(簡稱清抄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本(簡稱宋人集),并酌校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中所收詩。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李復(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誌銘》),字履中,號潏水先生,原籍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因其先人累官關右,遂爲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同上書《李居士墓誌銘》)。與張舜民、李昭玘等爲文字交。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五年,攝夏陽令。哲宗元祐、紹聖間歷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經略安撫司機宜文字。徽宗崇寧初,遷直秘閣、熙河轉運使。三年(一一○四)知鄭、陳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東轉運副使。靖康之難後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十六卷,其中詩八卷。事見《潏水集》附錄宋錢端禮撰《書潏水集後》及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四,《宋元學案》卷三一有傳。 李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潏水集》爲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藏北京圖書館,簡稱文津閣本)和殘存《永樂大典》中李復詩。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王嚮(一○五二~一○八三),字夢錫,南城(今屬江西)人。數歲而喜讀書,既冠舉進士不第。神宗熙寧中,解《詩》、《孟子》合四十萬言。再試不第。元豐六年病卒,年三十二。七年,其友呂南公爲之釐定文百七篇成五卷,並撰序言。其集已佚,事見《灌園集》卷八《王夢錫集序》及《江西詩徵》卷一○。
許彥國,字表民(《宋詩拾遺》卷六作表臣),青州(今屬山東)人(《竹莊詩話》卷一八),一作合肥(今屬安徽)人(《苕溪漁隠叢話》前集卷六○)。舉進士,官不顯,與呂頤浩之父有交(《竹莊詩話》)。有《許彥國詩》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十二首。
余爽,字荀龍,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良肱子。以蔭試校書郎。神宗元豐間應詔上便宜十五事。哲宗元祐末復極言請太皇太后還政。元符元年(一○九八),以瀛州防禦推官除名編管封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三)。久之,起知明州,未行而罷,監東嶽廟。徽宗崇寧中入黨籍。事見《宋史》卷三三三《余良肱傳》。今錄詩九首。
余卞,字洪範,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良肱子。以蔭試校書郎。累爲唐州判官,湖北安撫司勾當機宜文字。因平定五溪功知沅州。哲宗紹聖初以罪免歸。徽宗即位,管勾玉隆觀。未幾,復免歸。崇寧中入黨籍。事見《宋史》卷三三三《余良肱傳》。
麴貞,字抱一,黿山(今江蘇吳縣西南)人。隠士,與米芾有倡和。事見《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二。今錄詩二首。
石太傅,名未詳。華鎮曾和其詩(《雲溪居士集》卷一○)。
呂當,樂陵(今山東樂陵縣西南)人。頤浩父。元豐間爲祁州司法參軍(《燕魏雜記》)。追贈太子太師(《北山集》卷二五《故父任宣德郎贈太子少師當贈太子太師》)。
建陽舉子,姓名不詳。事見《宋朝事實類苑》卷七四。
黄知微,字明道,江州(今江西九江)人。神宗元豐間居廬山太平宮,時稱養正先生。事見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四。
侯穆,字清叔,汝陽(今河南汝南)人。事見《雲齋廣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