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長源,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孔子四十七代孫。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清同治《臨江府志》卷一二)。授欽州軍事推官,歷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縣,擢知封州,移荆湖北路提點刑獄。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以司封郎中知越州,移知泉州、宣州。七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又有《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事見《元豐類稿》卷四二《司封郎中孔君墓誌銘》。今錄詩二首。
呂誨(一○一四~一○七一),字獻可,其先幽州安次(今河北廓坊西)人,後寓居開封(今屬河南)。登進士第,歷旌德、扶風主簿,雲陽、翼城令,知延州、江州。英宗即位,改同知諫院,治平二年(一○六五)兼侍御史知雜事,以爭濮議事出知蘄州。神宗初,徙知晉州、河中府。召爲鹽鐵副使,擢天章閣待制,復知諫院。王安石執政,出知鄧州。熙寧四年卒,年五十八。事見《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七七《右諫議大夫呂府君墓誌銘》,《宋史》卷三二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呂溱(一○一四~一○六八),字濟叔,揚州(今屬江蘇)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第一,時年二十五(《宋歷科狀元錄》卷三)。通判亳州,遷直集賢院。出知蘄、楚、舒州。進知制誥。皇祐三年(一○五一)出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入爲翰林學士。歷知徐州、和州、江寧府。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加龍圖閣學士再知杭州,徙知開封府(同上書)。神宗熙寧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吳及(一○一四~一○六二),字幾道,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爲楚州鹽城簿,福州侯官尉,知秀州華亭。嘉祐中爲審刑院詳議官,擢右正言。出知廬州、桂州。七年卒,年四十九。事見《鄖溪集》卷二一《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蔡高(一○一四~一○四一)(生年據《端明集》卷三六《祭弟文》推算),字君山,仙遊(今屬福建)人,襄弟。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曾爲開封府太康主簿,調長溪縣尉,善折獄,以疾卒於官,年二十八。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八《蔡君山墓誌銘》、《莆陽文獻傳》卷九。
許昌齡,仁宗時道人。
魯交,字叔達,號三江,梓州(今四川三臺)人。嘗官殿中丞(《輿地紀勝》卷一五三)。仕至虞部員外郎。仁宗嘗手錄其《清夜吟》詩賜天台山寺(清乾隆《潼川府志》卷七)。有《三江集》(《瀛奎律髓》卷二八)、《魯交集》(《宋史·藝文志》),均不傳。今錄詩十首。
郭從周,仁宗時西川(今四川成都)人,卜者。事見《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一二。
錢嵊,仁宗時人(時嘉靖《江陰縣志》卷二)。
陶羽,仁宗時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八)。
劉宏,仁宗時人(《宋詩紀事續補》卷四)。
杜于能,與劉牧、吳及同時。仁宗嘉祐間吳及知桂州(《北宋經撫年表》卷五),曾同游石門洞。
虞大博,仁宗時常州(今屬江蘇)人(《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八)。
章詢,仁宗時以大理寺丞監永州市征(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八)。
高竦,仁宗時人(《天台續集》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