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傪,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一五)。
馮信可(九八五~一○七五),字損之,長樂(今福建福州)人,後徙居眉州彭山(今屬四川)。舉不第,退而講學。神宗熙寧八年卒,年九十一。所著歌詩若干卷藏於家,今不傳。《凈德集》卷二六有《馮先生墓誌銘》。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一○二二)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一○三九)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曆中知明州(《寶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一○五二)致仕,歸荆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荆南》)。 王周舊被誤爲唐人。其詩今以清康熙四十一年席啟寓琴川書屋影刊宋本《唐詩百家全集·王周詩集》爲底本,校以清江標影刊宋書棚本《唐人五十家集·王周詩集》及《全唐詩》,另據《全唐詩外編》補詩一首。
范仲溫(九八五~一○五○),字伯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兄。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以恩例補將作監,調越州新昌尉。慶曆七年(一○四七)知黄巖縣。以太子中舍致仕。皇祐二年卒,年六十六。《范文正集》卷一三有《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誌銘》。
彭乘(九八五~一○四九),字利建,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進士,授漢陽軍判官(《隆平集》卷一四)。仁宗天聖八年(一○三○)以集賢校理知普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寶元元年(一○三八)同判刑部(同上書卷一二二),出知安州。後擢知制誥,累遷工部郎中、翰林學士。慶曆間爲羣牧使。皇祐元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二九八有傳。
晁宗慤(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豐(今屬河南)人。迥子,以父蔭爲秘書省校書郎。召試,賜進士及第。仁宗天聖中,累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慶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謚文莊。《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傳。
盧察(九八五~一○三九),字隱之,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授復州司士參軍。仁宗天聖元年(一○二三),由知彭山縣移官襄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一、一○一)。入爲太子中舍、殿中丞。景祐間爲水部司門員外郎。終通判河南府事。寶元二年卒,年五十五。有文集三十卷,不傳。事見《河南集》卷一六《盧公墓誌銘》。今錄詩二首。
徐天錫(九八五~一○三三),字日休,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人。真宗天禧間進士,爲筠州司理參軍、祥符縣主簿。改著作郎、知寶應縣,又改秘書丞。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四十九(《廣陵集》卷二八《故秘書丞徐君墓誌銘》)。
曾易簡,南豐(今屬江西)人。真宗初,年十三以神童薦,召試舍人院,後卒於東京(《江西詩徵》卷五)。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賜進士出身,累遷開封府推官。仁宗天聖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遷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運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陝西轉運使(同上書卷一二八)。入爲三司戶部副使,樞密直學士。歷知成德軍、秦州、真定府、鄭州。入判太常寺,復領三班,累遷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誌銘》)。謚恪。《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二首。
張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誠之,冀州(今河北冀縣)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爲安肅軍判官。天禧末,官殿中侍御史。仁宗康定元年(一○四○)遷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慶曆二年(一○四二),由知成德軍徙爲河北轉運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六)。嘉祐二年(一○五七),以吏部侍郎致仕。神宗熙寧四年卒,年八十八。謚恭安(《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一司馬光《張恭撥公存墓誌銘》)。《宋史》卷三二○有傳。
陳伯孫,真宗大中祥符間爲長樂縣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
王漢,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博士知潮州(清同治《廣東通志》卷二○五)。今錄詩二首。
張逸,字大隱,鄭州滎陽(今屬河南)人。進士及第,知襄州鄧城縣,遷澶州觀察推官。仁宗天聖二年(一○二四),由監察御史爲益州路提點刑獄、勸農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改兩浙轉運使,累遷知開封府。景祐四年(一○三七),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同上書卷一二○)。卒於官。《宋史》卷四二六有傳。
劉起,曾知韶州(清同治《廣東通志》卷二○五《金石略》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台州(《嘉定赤誠志》卷九)。乾興初知漳州(《八閩通志》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