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齊東野語》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齋漫錄》卷一七),知吳江縣(《中吳紀聞》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僉判張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興軍,辟爲通判(《畫墁錄》)。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張先以詞著,與柳永齊名,蘇軾以爲“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技”。《嘉泰吳興志》謂有文集一百卷,惟樂府行於世。史籍無傳,其事跡詳見夏承燾《張子野年譜》(載《唐宋詞人年譜》)所考。 張先詩,以南宋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張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中之《安陸集》,並參校《苕溪漁隱叢話》(簡稱叢話)、《至元嘉禾志》(簡稱嘉禾志)等。另從《安陸集》、《永樂大典》、《能改齋漫錄》等書中錄詩十九首。
掌禹錫(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許州郾城(今屬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青箱雜記》卷四、《隆平集》卷八)。爲道州司理參軍。入爲集賢校理,遷直集賢院兼崇文檢討,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雜記》卷四)。有文集二十卷,已佚。《蘇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誌銘》,《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胡僧,仁宗時人。與陳執中同時。
陳執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真宗時以父蔭爲秘書省正字。累遷衛尉寺丞,知梧州。後歷知江寧府、揚州、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曆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陳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鎮海軍節度使判亳州(同上書卷五)。逾年辭節,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七《陳公神道碑銘》)。謚恭。《宋史》卷地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許元祐,生平不詳。《淳祐臨安志》卷二九錄其《風水洞》詩,在張先、范仲淹後,或亦爲仁宗時人。現暫列於此,俟考。
畢京,官職方員外(《宋詩紀事》卷一二)。
邵煥,淳安(今屬浙江)人。真宗咸平三年(一○○○)童子科進士,累官至金部員外郎(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二)。
釋尚能,浙右詩僧(《宋朝事實類苑》卷三七引《楊文公談苑》)。真宗天禧年間爲東京左街講經文章,應制同注御,賜紫(《四明尊者教行錄》卷六)。曾以詩謁楊億,與簡長、孫僅等有交誼。今錄詩八首。
朱顯之,真宗天禧間知岳州。仁宗時,初知華容縣,至和間以比部郎中知岳州。事見明隆慶《岳州府志》卷三、卷一三。
鄭立,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爲屯田員外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七之一三)。仁宗時爲光祿卿。康定元年(一○四○)卒(《宋史》卷一二四《禮志》二七),一作寶元二年(一○三九)卒(《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四)。
呂諤,嘉興(今屬浙江)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事見清嘉慶《嘉興府志》卷四四。
景泰,字周卿,普州(今四川安岳)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補坊州軍事推官。以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慶州。累官至都官員外郎、知成州。仁宗康定元年(一○四○),召爲左藏庫使、知寧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慶曆二年(一○四二),遷西上閣門使、知鎮戎軍兼兵馬鈐轄(同上書卷一三八)。久之,加忠州刺史、秦鳳路都總管。卒年五十八。事見《隆平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二六有傳。
傅瑩,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寶慶會稽續志》卷六)。官太常博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謝公神道碑銘》)。
釋曇穎(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達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爲南嶽十一世(《五燈會元》卷一二謂南嶽下十世)谷隱聰禪師法嗣。年十三依龍興寺。長游京師,與歐陽修爲友。東游,初住舒州香爐峰,移住潤州,主明州雪竇,又移住金山龍游寺。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二七、《五燈會元》卷一二、《四明山志》卷二。今錄詩十三首。
許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一說績溪(今屬安徽)人(《城陽山志》),一說祁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有《許公墓誌銘》,《宋史》卷二九九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