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保暹,字希白,金華(今屬浙江)人。普惠院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館,九僧之一(《清波雜志》卷一一)。有《處囊訣》一卷(元吳師道《敬鄉錄》卷一四),已佚。今錄詩二十五首。
釋希晝,劍南(今四川成都)人。九僧之一(《清波雜志》卷一一)。今錄詩十九首。
楊備,字脩之,建平(今安徽郎溪)人(《兩宋名賢小集》卷二四一謂係億之弟,但億爲福建浦城人,籍貫不一,俟考)。仁宗天聖中知長溪縣,明道初知華亭縣,因愛姑蘇風物,遂家吳中。慶曆中以尚書虞部員外郎分司南京(《吳都文粹》卷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儒雅傳》)。楊備嘗效白居易體作《我愛姑蘇好》十章,又作《姑蘇百題》、《金陵覽古百題》,各注其事于題下,成集行世,已佚。《兩宋名賢小集》卷二四一有楊備《蘿軒外集》一卷,存詩十七首。卷三六一又有楊脩題詠金陵的《六朝事迹雜詠》三十八首,其中七首與《蘿軒外集》所收相同。查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光緒十三年寶章閣仿宋紹興府學十四卷刊本,可知《六朝事跡雜詠》系從《六朝事跡編類》中輯出,楊脩實爲楊脩之之誤。 楊備詩,今從《吳郡志》、《吳都文粹》、《六朝事跡編類》、《景定建康志》等書中共錄一百一十五首,編爲二卷。
楊億(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賜進士及第(《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遷光祿寺丞。四年,直集賢院。至道二年(九九六)遷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預修《太宗實錄》。咸平元年(九九八)書成(《直齋書錄解題》卷四),乞外補就養,知處州。三年,召還,拜左司諫。四年,知制誥(《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與王欽若同修《冊府元龜》(《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學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權同知貢舉,坐考成就差謬,降授秘書監。四年,復爲翰林學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三)。所著《括蒼》、《武夷》、《潁陰》等集共一九四卷。傳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編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傳。 楊億詩,前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明刻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法式善編《宋元人詩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簡稱法式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清抄本,藏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室),清嘉慶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楊文公武夷新集》(簡稱祝刻本,藏科學院圖書館)。第六、第七卷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本(簡稱四庫本)和清康熙周楨、王圖煒合注(簡稱周王合注本)等。另從《宋文鑑》、《會稽掇英總集》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爲第八卷。
王貽永,字季長,并州祁縣(今屬山西)人。王溥孫。真宗咸平中娶太宗女鄭國公主,授駙馬都尉。歷知單州、徐州。仁宗即位,改知澶、定、天雄、鄆等州軍。康定元年(一○四○)擢同知樞密院事,遷樞密使。慶曆六年(一○四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和初卒。謚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傳。
季咸,一作季緘,武進(今屬江蘇)人。真宗咸平間進士。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五。
孫頎,字景修,號拙翁,長沙(今屬湖南)人。真宗咸平間進士。曾知桂陽軍,遷湖北轉運使,終太常少卿。事見《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一八。
王隨(九七三~一○三九),字子正,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舉進士,通判同州。遷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出爲京西轉運副使,遷淮南、河東轉運使,三遷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擢知制誥,出知應天府,改知揚州。再加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歷知杭州、通州、秦州、河南府。入爲御史中丞,遷翰林學士。明道二年(一○三三),參知政事。景祐中,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一○三八),罷判河陽。二年卒,年六十七(《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三)。謚章惠,後改文惠。《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唐肅(?~一○三○),字叔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爲秦州司理參軍。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監察御史爲梓州路提點刑獄(《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遷殿中侍御史,出知洪州、舒州。累官至龍圖閣待制、登聞檢院、知審刑院。仁宗天聖八年卒(《咸淳臨安志》卷六五)。《宋史》卷三○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陳越(九七三~一○一二),字損之,開封尉氏(今屬河南)人。真宗咸平中舉賢良,解褐將作監丞,通判舒州,徙知端州、袁州。遷著作佐郎、直史館,掌鼓司登聞院,擢右正言。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四十。《宋史》卷四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周世昌,建州(今福建建甌)人。真宗時商賈,曾因海難飄流至日本。事見《宋史》卷四九一《日本國傳》。
段全,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中爲仙游尉。事見《萬姓統譜》卷一○一。
陳亞,字亞之(《黄豫章集》卷二六),揚州(今屬江蘇)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祥符縣。仁宗慶曆三年(一○四三)知湖州(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九)。六年,知越州。又知潤州(《湘山野錄》卷上)。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有《澄源集》,已佚。事見《青箱雜記》卷一。今錄詩十首。
吳濟,字巨川(影印《詩淵》冊五頁三七○二),號廉靜(《咸淳臨安志》卷三○),將樂(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龍州。九年,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今錄詩五首。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洛陽(今屬河南)人。以父廕補西頭供奉官,後擢直集賢院,校讎祕書。累遷尚書禮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戶部句院,遷史館修撰,糾察在京刑獄。以吏部郎中、知制誥領審官院。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翰林學士,判秘閣。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七十八(《隆平集》卷九)。謚文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三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