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億(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亳州永城縣。景德二年(一○○五)通判陳、鄆、許諸州。大中祥符三年(一○一○)遷知洋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四)。又知相州。入爲侍御史,除河北轉運使。仁宗天聖二年(一○二四)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四年,授樞密直學士。明道元年(一○三二)拜諫議大夫,累遷同知樞密院事。景祐四年(一○三七)授參知政事,罷知應天府。慶曆二年(一○四二)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三。謚忠獻。有文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一五、《東都事略》卷五八、《隆平集》卷七并有傳。今錄詩三首。
王惟正(九七二~一○四二),字晦蒙,太原(今屬山西)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士,授瀛州司戶參軍、光化軍判官。歷知絳、遼、雅、衛、德諸州及荆湖南路提點刑獄,升廣南西路轉運使。又知解州、晉州,爲江東轉運使,充三司戶部判官。仁宗慶曆二年卒,年七十一。事見《蔡忠惠集》卷三八《尚書主客郎中王君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刁湛(九七一~一○四九),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授大理評事、知宣城、大冶等縣。歷知潮、廬、壽諸州及荆湖北路提點刑獄。仁宗即位,遷夔州路轉運使、三司度支判官。皇祐元年卒,年七十九。事見《樂全集》卷三九《刁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一《刁衎傳》。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復古,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東都事略》卷五一)。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授將作監丞,通判徐州、兖州。四年,遷著作郎、直史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六)。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亳州(同上書卷八二)。八年,知永興軍。九年,爲陝西都轉運使,入爲翰林學士(同上書卷八五、八六)。天禧元年(一○一七),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同上書卷九○)。四年,爲吏部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即位,因忤丁謂貶衡州團練副使。不久,起知舒州。歷知江寧、兖、青、河南、河陽等州府。仁宗親政,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祐二年(一○三五),罷知亳州(同上書卷一一六)。多次出入內外,以太子太傅致仕。慶曆七年卒(《樂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銘》),年七十七。謚文定。《宋史》卷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王羽,真宗咸平三年(一○○○)爲大理評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七)。以虞部員外郎知郴州(明萬曆《郴州志》卷二)。今錄詩二首。
周薰,字勉齋,一字世南,寧州寧都(今屬江西)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曾知衡州,有政聲(《楚紀》卷五二)。仁宗天聖元年(一○二三)以尚書駕部員外郎知袁州。事見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胡用莊,奉新(今屬江西)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官江州通判。事見《江西詩徵》卷五。
梁頠,字習之。長汀(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歷知廬州,漕廣東,遷開封府判官、兵部員外郎,出爲河南少尹,卒。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
吳世範,連州(今廣東連縣)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大中祥符間爲漳浦令。後由太子中舍遷殿中丞。事見清同治《連州志》卷七。今錄詩二首。
聶致孫,歙縣(今屬安徽)人(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致堯弟。今錄詩二首。
聶致堯,歙縣(今屬安徽)人,一作邵陽(今屬湖南)人(《楚紀》卷三六)。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卒贈禮部尚書。事見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
許式,字叔矜,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吳郡志》卷二八)。曾以祠部郎中知南昌(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終轉運使(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三)。
許洞,字洞天,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吳郡志》卷二八)。解褐雄武軍推官,因忤知州馬知節被除名。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真宗祀汾陰,獻《三盛禮賦》,遷烏江縣主簿。卒年四十二。有集一百卷。《宋史》卷四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方慎言,字應之,莆田(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歷知潭、泉、廣諸州。仁宗時爲侍御史、兩浙轉運使,入爲右諫議大夫。有詩五卷,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見《莆陽比事》卷一、二、三、五、六。
方仲荀,歙縣(今屬安徽)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大中祥符中,知蘇州(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