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成務,(九三四~一○○四),字寶臣,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任峽路轉運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誌銘》)。歷知果、蘇二州,兩浙轉運使,入爲戶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爲京東轉運使。召入知制誥。蜀王小波、李順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梓、青、揚州,入判尚書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張洎(九三四~九九七),字師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屬安徽)人。南唐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入宋,授太子中允。太宗即位,選直舍人院,考試諸州進士。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出知相州,次年移貝州。入知譯經院。端拱中判大理寺,充史館修撰,判集賢院事。淳化中爲翰林學士。後代蘇易簡爲參知政事,至道三年罷爲刑部侍郎(《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一)。尋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七、《東都事略》卷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盧多遜(九三四~九八五),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後周顯德初(《隆平集》卷四謂顯德末)進士,官至集賢殿修撰。太祖開寶四年(九七一)爲翰林學士。六年,預修《五代史》,遷參知政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九七六)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七年,以交通秦王廷美得罪,流配崖州。雍熙二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二六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穎贄,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召試稱旨,爲秘書省著作佐郎(《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曾知洛陽縣(《金石萃編》卷一二六)。事見《宋史》卷四三九《鄭起傳》。
蘇德祥,密州高密(今屬山東)人。禹珪子。太祖建隆四年(九六三)進士(《澠水燕談錄》卷七)。乾德初,官右補闕(《宋史》卷四五七《李瀆傳》)。開寶六年(九七三),坐事奪兩任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爲殿中丞分司西京(《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六之一)。
夏侯嶠(九三三~一○○四),字峻極,濟州鉅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初進士。歷興州、邠州、興元府通判。雍熙二年(九八五)改左補闕、直史館。出知莫州、洪州,入直昭文館。真宗即位,知審刑院,擢樞密副使。咸平二年(九九九)爲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出使江南巡撫。使還,判吏部選事。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新編》卷九○)。有集十五卷,已佚。《宋史》卷二九二、《東都事略》卷三七有傳。
李度,洛陽(今屬河南)人。後周顯德中進士。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擢虞部員外郎(《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八)、直史館。端拱初,奉使交州,卒於途,年五十七。《宋史》卷四四○有傳。
孫邁,太祖乾德元年(九六三)授赤縣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以太常博士知揚州,次年改知池州(《騎省集》卷二六《崇道宮碑銘》)。至道間知江州(《廬山記》卷二)。今錄詩五首。
襄陽妓,太祖建隆朝人(《能改齋漫錄》卷一一)。
王伸,太祖建隆中任殿中侍御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乾德中以左補闕知永州(《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六引《零陵總記》)。
戚維,字仲本,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以屯田員外郎爲曹王府翊善。累官職方郎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八十一。事見《宋史》卷四五七《戚同文傳》、《萬姓統譜》卷一二三。
釋某,韶州資福寺詮禪師弟子。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五。
釋清晤,一作悟清(《苕溪漁隠叢話》後集卷三七),河北僧人(《青瑣高議》卷九)。
梁藻,字仲華,章貢(今江西贛州)人。伯父泰,仕南唐爲筠州刺史。父暉,總殿前步軍。藻性蕭散,父任不就,三舉禮部未成名,杜門自適。有詩一編曰《梁處士集》,已佚。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
孫氏,宋初人。見前周默《與孫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