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雲豁,俗姓曾,吉州永和(今屬山西)人。住吉州西峰寶龍。爲青原下八世,清凉明禪師法嗣。真宗賜號圓浄。大中祥符中卒,年七十七。事見《嘉泰普燈錄》卷一。
師頏(九三六~一○○二),字霄遠,大名內黄(今屬河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進士。開寶中,爲解州推官。太宗太平興國初,遷陝西、河北轉運判官。秩滿,通判永興軍。六年,通判邠州。徙知簡、資、眉、安、陝等州。真宗咸平三年(一○○○),召爲翰林學士。五年,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駮司,卒,年六十七。有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傳。
釋遇臻,俗姓楊,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居婺州齊雲山。太宗至道中卒。事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六。
范旻(九三六~九八一),字貴參,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杲從弟。後周時累官著作佐郎。太祖開寶四年(九七一)平廣南,知邕州。九年,知淮南轉運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爲考工郎中。四年,征太原,召爲右諫議大夫,加給事中。貶房州司戶參軍,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已佚。《東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范杲,字師回,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太宗太平興國初爲著作郎、直史館。雍熙二年(九八五)擢知制誥。四年,知京兆府(《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八),移知壽州。召爲史館修撰。改右諫議大夫,知濠州。復召爲史館修撰,至京師,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黄夷簡(九三五~一○一一),字明舉,福州(今屬福建)人。嘗仕吳越,爲明州判官。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入宋,累遷都官郎中。至道二年(九九六)直秘閣。真宗咸平中召試翰林。大中祥符初遷秘書少監。三年(一○一○),授檢校秘書監。四年,卒,年七十七。《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郭贄(九三五~一○一○),字仲儀(《東都事略》卷三六本傳作少儀),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太祖乾德中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五年兩次知貢舉,七年拜參知政事,八年出知江陵府(《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四)。雍熙三年(九八六)知荆南府,加左諫議大夫,入爲鹽鐵使。淳化中知澶州。真宗即位,歷知天雄軍、河南府,歸朝,兼秘書監。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謚文懿。有《文懿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釋玄寶,號文暢大師,與呂端同時(《金石續編》卷一三)。
釋永牙,居圭峰,與呂端同時(《金石續編》卷一三)。
呂端(九三五~一○○○),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太祖開寶八年(九七五)知成都。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爲樞密直學士,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七),進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真宗即位,加右僕射,監修國史。咸平二年(九九九),以太子太保致仕。三年,卒,年六十六。謚正惠。《宋史》卷二八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郭守文(九三五~九八九),字國華,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太祖建隆初爲西頭供奉官。歷官西上閤門使、武州團練使。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拜宣徽北院使。端拱初,改南院使、鎮州路都部署。又爲北面行營都部署兼鎮定、高陽關兩路排陣使。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小畜集》卷二八《郭公墓誌銘》,《宋史》卷二五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李九齡,洛陽(今屬河南)人。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一說乾德五年進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嘗爲蓬州蓬池令(《輿地紀勝》卷一八八)。開寶六年(九七三)與盧多遜、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澠水燕談錄》卷六)。有詩集一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從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萬首唐人絕句詩》等書錄詩二十六首。
釋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鄭自嚴,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盧陵從西峰圓凈大師學。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駐武平縣南安巖。真宗景德初遷虔州,終三年復返。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遺偈一百一十七首,蘇軾、郭祥正等嘗有題詠,均佚。《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有傳。今錄偈三首。
舒雄,歙縣(今屬安徽)人。雅弟。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士(《宋史》卷四四一《舒雅傳》)。官尚書郎(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知泉州(《輿地紀勝》卷一三○)。仁宗天聖中知建寧府(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五)。
舒雅(?~一○○九),字子正,歙縣(今屬安徽)人(《新安志》卷六)。南唐保大間進士。歸宋,爲將作監丞,後充秘閣校理,累遷職方員外郎。出知舒州,秩滿掌靈仙觀,改直昭文館。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同上書),年七十餘。《宋史》卷四四一、《南唐書》卷二二、《十國春秋》卷三一有傳。今錄詩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