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集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家简介

冯骥才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性的变化。作者的细节描写在作品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看似在漫不经心的甚至有些琐碎的描写,但其实都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不能随便取代的。在冯骥才的市井小说中,就有大量的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冯骥才不仅刻画了生动形象的人物,挖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内在,而且还对人性变化做了深刻的阐释。比如小说《三寸金莲》中,当香莲主动拿着裹脚布让奶奶给她裹脚时,奶奶的激动形象,“奶奶的老眼花花冒出泪。两三月以来一脸凶劲立时没了。原先的慈爱样儿又回来了。满脸皱纹扭来扭去,一下搂住香莲呜呜哭出声说:‘奶奶要是心软,长大你会恨奶奶呀!’”这段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奶奶对孙女的关心,实质上是对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摧残他人行为的一种无情讽刺,也是对裹脚习俗中,人性扭曲的侧面反映。因此,冯骥才的市井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是通过假象、虚构以及对轮廓的大致描绘等等方法来表现的,而是运用细节的描写,让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来展示自己的形象或者是通过别人的叙述展现出来,这样往往使得对人物的刻画显得更加真实可靠,更能让读者信服,更能让读者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画面感语言
在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时,冯骥才还运用了大量的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来进行描绘,这是冯骥才用语言来勾勒图画的典范。绘画对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他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可以像画一样看得见,可以称之为“可视的语言”,用一两个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的画面,就构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怀。这一特点在他的《临街的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雪夜来客》《看一眼》等中作品中可以得到证实。例如《临街的窗》这篇小说就主要是由三幅画面构成的,主人公“俞眼睛”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画家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在墙上画了一扇窗户,窗户上有沉默超脱的树和远山;有清冷的月光、暗淡的星星;有春光明媚的春天、翠绿的藤萝枝蔓。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的画,经冯骥才的具有画面感的语言的描绘,变得栩栩如生
散文艺术
冯骥才的散文,有浓厚的小说家或画家气息,他那些怀人忆事的作品,小说家的艺术才能要显得更鲜明更突出一些;而那些以写景观、写感受为主的作品,画家的灵气则要更浓厚更强烈一些,显得有姿有态,活喷喷地时有诗的境界呈现。冯骥才的一些怀人忆事的散文,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如写人善于捕捉细节或场面,总能写得活灵活现,牛动传神,富有“小说化”的气息:当他涉足景观或传达感受时,通常机巧地诉诸画面的方式,或以具象替代生活印象,很少有空泛拈燥的表情达意,而且往往辅之以音乐感,有心灵在表白的诗韵、精神在渴望自由中尽情舞蹈的感觉 

人物形象

奇人形象
冯骥才的小说刻画出了生活在天津的种种奇人形象,因为天津清末民初的时候既是水陆交通的要塞,又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奇人”,《怪事奇谈》系列小说和《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对此有很好的说明。两部小说开始时都对天津卫的市井风俗做了很好的描绘,并选取了天津卫中的“奇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比如《神鞭》中父母双亡的傻二、《三寸金莲》中只有奶奶一个亲人的小脚女戈香莲、《阴阳八卦》中不被富裕亲戚认同的惹惹,以及《俗世奇人》中的身怀绝技的十九位“奇人”。这些“奇人”有的跻身于上层社会,有的流浪在市井民间,总的来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与普通人又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做的事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是市井中的“奇人”。冯骥才把笔触伸向了天津最底层的市井人物,他们有的是接骨的、有的是拔牙的、有的是钓鱼的、有的是偷盗的等,他们都在天津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里,他们这些底层人物为了养家糊口,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彼此间上演勾心斗角的坏事,或是进行彼此间的打架斗殴都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混饭吃 
女性形象
在冯骥才的作品中,描写了随着社会发生改变,女性的命运也不可抑止的在时代的潮流中发生着变化,表现着她们命运的沉浮,并且表达出是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是民俗决定着她们的命运变化。比如,《三寸金莲》中主人公戈香莲有着痛苦、坎坷的一生。演绎了一出活生生的“缠足史”,一出活生生的“人性悲剧”。戈香莲的一生命运的荣辱很好的证明了不是民俗,而是历史的变化决定人的命运变化,只有紧跟历史发展的潮流,个人才能会有更好的命运,人性才会变得正常,并得以升华。当然,在历史的巨变中,由于不跟随时代潮流而堕落的女性除了戈香莲外,还有其她人,她们都在恶性民俗中,正常的命运和人性遭到摧残和扼杀。如《炮打双灯》,中的女主人公春枝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自小便被迫女扮男装,待她继承家业后,又被家族的遗老们规定者不许嫁人。被迫放弃家庭之乐、夫妻恩爱的,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残忍而残暴。后来,春枝虽然有了反抗意思,也不再裹小脚了,但是男扮女装以及世俗婚俗的阻碍,始终是对春枝以及当时所有女性的摧残,女性还是没能逃脱牺牲在恶性民俗下的悲惨命运,她的命运在历史巨变时因没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而在风雨中飘摇
男性形象
清末民初时的历史发展变化,不仅决定着市井中的女性的命运变化,而且也决定着市井中的男性的命运沉浮。在历史的变化中,那些看似张扬的事物决定着人的命运变化,其实不然,而是历史的发展决定着人的命运起伏。冯骥才的《神鞭》,就是对历史而非民俗决定人的命运高低的有力证据。《神鞭》中的主人公傻二,原来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后来他用辫子接连战胜那些所谓的色厉内荏威震津门的祖师爷、百发百中的神弹手、抓辫能手的东洋武士等人后,他美名远扬了。后来他加入了义和团运动中,但是这次,祖传的“神鞭”在与洋人的交战中完全丧失了以前“打哪是哪”、“头上的发辫反应比他的念头更快”的雄风,傻二也只能闭门在家,不接受任何崇拜和挑战了。所以傻二凭着“神鞭”能名噪一时。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到了民国时期,早已落后外国几百年的中国还在重复着以前所谓的所向无敌的“神鞭”时,遭到了沉重的惨败。由此可以看出,主动自觉的跟着历史的前进步子,不仅使傻二不会遭到被历史淘汰的命运,而且他的人性也在一点一点向善的方向发展和前进


作家精选作品:


查看更多>>
上一篇:琦君散文集 下一篇:郭沫若散文集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