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广场
2018-03-28 19:38 编辑:云彩间
作者:韩良忆
黄昏时到Campo坐坐,是居游威尼斯的一大乐趣。
Campo是威尼斯方言文字,意指一块空地,一般译成广场,其实并不怎么恰当,因为威尼斯有不少“广场”,其实一点也不广,仅一百多平方米大小,中央多半立着一口老井,从前是为了储存雨水,供应附近人家日常所需,眼下不再有这功用,却平添了不少悠长的古意。这种广场藏在威尼斯各个角落,你走着走着,不时就会来到一个小而安静的广场。
不过,也有的广场占地倒颇宽广,真有广场的样子。这种广场一般较热闹,较有人的气息,好比我和丈夫约柏最爱的奥利欧圣贾科摩广场(Campo San Giacomo dellOrio)。
我头一回赴水都半居半游,下午四五点到达大运河右岸圣十字区的住处,一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到处走走逛逛,信步就来到离公寓不过五六分钟脚程的奥利欧圣贾科摩教堂,教堂的一侧空间开阔,这里那里设了些长条凳,这就是和教堂同名的广场。
时逢周日,广场上仅一家酒馆开门营业,露天座位上只有两桌客人,我们找了空位,也坐了下来,点了杯威尼斯人最爱的Spritz鸡尾酒气泡酒加带苦味的甜酒与气泡矿泉水。
酒馆正对着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初春时分,树枝光秃秃的,尚未冒出新芽;右侧近教堂处有家小超市,周日不营业,后来我几乎天天去买果汁和牛奶。三四个小男孩在广场上踢足球,一位少妇推着婴儿车施然而过,这广场并不气派,周围的建筑物也算不上华丽,却洋溢着一股可亲的平民气味,像是那种你不时会来小坐一下,和邻居聊聊天、纳纳凉、晒晒太阳的地方。
第二天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再到广场,可不得了,比起前一天热闹多了。长椅上坐满男女老少,看样子多半是本地人。大人或谈天说地,或遛狗,或只是闲坐阅报。
人一多,小孩子便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痛快地踢球,有的干脆就骑着小单车,在这一簇那一簇的人群间穿梭。几个小男生围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因有大人在一旁监督着,倒也没打闹出纠纷来。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男孩却抽抽搭搭哭了起来,原来是不知不觉间掉了一颗乳牙,妈妈赶紧牵了他的手,到汲水井旁潄口,漱好口,擦把脸,也就没事了。有个戴毛线帽的小女孩这时却凑上来,也要漱口,大概是小男生的妹妹,最爱有样学样。小女生漱了漱口,顺便喝了好几口水,喝完,发觉我正目不转睛地瞧着她,害羞得转身就跑。
好一个生气蓬勃、活力洋溢的广场,果真是街坊邻居聚会闲嗑牙、顺便联络感情的好所在。它让我看到不富丽虚幻、不宏伟炫目、未受观光业污染、家常而又真切实在的威尼斯。谁说水都已奄奄一息,我们来到这个看以朴素平凡的广场,发觉威尼斯生机犹存。
大运河左岸的新隔都广场(Campo del Ghetto Nuovo)也是街坊向晚时分聚会的好所在,我们二度前往威尼斯居游期间,偶尔也会到那儿坐坐,闲看浮生百态。这个广场不同于水都其他的大广场,旁边并没有教堂,但有犹太会堂,这也难怪,毕竟这里曾是威尼斯犹太人生活圈的中心,哪会有天主教堂来着。
新隔都广场附近尽是十六七世纪的老公寓,当时的犹太人只准住在隔都,人口多,腹地却有限,住宅楼房只得往上发展,动辄盖了六七层,甚至有高达九层楼的,每层楼天花板低矮,住户出入更只能靠双脚爬楼梯,这不但反映出当时犹太区人口之密集,也显现犹太人处境之无奈。
而今犹太人口早已凋零,据统计,整个威尼斯只登录了500位左右的犹太居民,其中仅有30人住在隔都。我们静坐广场上,往往要很久很久才会瞧见一两位蓄着传统络腮胡、身穿黑袍、头戴小帽的正统派犹太人自面前走过。
不知是我心理因素使然,还是事实果真如此,我老觉得新隔都广场蒙着一股淡淡的哀愁,那或许是千百年来漂泊不定的犹太灵魂,正幽幽飘浮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