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生:从错误中吸取营养

2018-03-29 09:23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周广生

  综观人的一生,是否可以进行这样有益的探讨和分析: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多呢,还是错误的多呢?即便是取得成功的事情,其主要的营养成分都是从哪里吸取的呢?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对此进行一番认真地思索,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的一生,虽然做过了许多的事情,但是,真正能够算得上成功的、值得自己可圈可点的、又能够让别人认可的,并没有多少啊。相反,在一个人一生所做过的事情里面,成功的不多,然而,错误的倒不少,尤其是使自己感到后悔的、又让别人说东道西的事情都有很多很多。

  人为什么会犯这么多的错误呢?列宁曾这样指出:“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其实,什么事也不干,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且是不能原谅的。这就说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人难免会犯各种错误,受到各种挫折,导致厄运的出现。一个人只要工作和生活着,错误、失误、缺憾、挫折和失败不仅是难免的,而且还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或重大的关头出现。而且越是社会进步得快,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快,越是工作干得越多的人,出错误的几率越高。特别是从事那些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那些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那些对工作和事业高度负责任的人,那些做事情特别认真地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反复,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句话,人都会犯错误,不犯错误就不是个正常的人。

  那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一个思考问题:我们每个人一生的道路虽然很长(如果按分秒、小时或天计算的话,人一生的道路上时间是很长的;可是,假如按月、按年和世纪来测算的话,人一生在道路上的时间又是很短很短的,好比万里长城中的一个毫米,简直不值得一提),或许都做过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事情,就以取得成功的事情而言,这其中主要的营养成分都是从哪里吸取的呢?如果实事求是地讲,应当是从错误中吸取的。是错误、失误、缺憾、挫折和失败给了我们深刻地教训,给了我们经验与智慧,并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假如没有那么多地错误、失误、缺憾、挫折和失败的经历过程,使我们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也就不可能有成功之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古人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不光是指自己的,而且还包括他人的错误,只有相互汲取教训,才能共同规避那些容易让人跌倒的暗礁,把错误变为成功之梯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地错误、失误、缺憾、挫折和失败的经历,才凝练出了那极少数的成功的经典事例,影响和教育了后来的人,大家才能够变得更加地聪明起来。正确源于错误,成功源于失败,辉煌源于挫折,聪明源于失误,自豪源于缺憾。

  当然,我们说人类社会从错误中吸取了营养,并不是否认成功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就像邓小平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而从哪方面学习,都没有从自己所犯错误的教训中学习更有效、更深刻。这就道出了一个真理,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出现错误之后知道错误在哪里并能够及时地改正,只有愚蠢的人才屡屡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譬如,人们一谈起大意失荆州,一说到“走麦城”那事,大家都会做事更加的谨慎,因为这让大家受益匪浅,这是从“失利”中收获的一笔巨大的丰厚的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的发生了错误,对于个人来说能够从错误中吸取营养,有益于进步,而对于众人来讲,就是一笔巨大地资源。因此,如果能够公开的交流错误,比公开交流成功的经验作用更大些更多些,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果能够公开的交流错误,远比交流成功的经验更好,更难能可贵。例如,有人曾劝周恩来总理为自己的辉煌人生和成功写本书,总理却笑答:“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由此足见周恩来总理不仅有着宽广的胸怀,而且对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上更是超出常人的想象,同时彰显出了他的为人和智慧。所以,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教育大家:“最老实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何谓最老实的人?其中主要就包涵了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

  一个人能否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反映了有无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有助于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代京剧大家梅兰芳少年学艺时,其天赋并不好,他的祖父梅巧玲先生花半天教他一个曲子,他还屡屡跑调。但他很认真、很严谨,尤其具有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放大了看”的智性和悟性,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生涯,从而令其演技精益求精,炉火纯青,终成为一代大师。有一次,在北京政协礼堂演出《凤还巢》时,他将一句唱词给漏了,尽管机智的梅兰芳用一个生动的动作将其掩饰了过去,可事后他依然当众作了深刻地检讨。有人以为他这样是有点小题大做,可他正色道:“对小失误的放纵,就是对人格的放纵,最终必酿成大祸!人的失误都是有原因的,小失误往往潜藏着一个人的人格缺陷……我上了台怎么能失神呢?说到底,是没把演出放在第一位,没把观众放在第一位。”我们从梅兰芳的这一番话中感悟到,他不仅有发现错误的能力,有公开承认错误的勇气,而且他还是从改正错误中不断进步、取得成功的时代楷模。

  当然,我们主张和提倡从错误中吸取营养,并不是说一个人一生中的错误越多越好,更不是推崇大家都去有意犯错误。相反,而是启发人们尽可能的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要增加预见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对于个体、对于一个单位、一个民族和国家有利,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益。比如,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各级政府欲以新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就一定要有充分周到的科学论证,以减少失误和错误。因为,经济学家分析,企业运行中,最多只允许5%的决策失误,超过10%就要壮士断腕,承担巨大地损失。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而前些年有关政府的投资决策失误,有时竟超过了30%。所以,为此而浪费了大量的资金。随着我国投资项目规模的越来越大,这样的“学费”我们越来越承担不起了。同样,由于一些人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好转了,就盲目乐观起来,而不再注意勤俭节约,造成了许多地浪费,尤其是在“三公”方面造成的浪费现象更为惊人。若任其长期积累,必将形成巨大的社会财富损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勇气正视这些错误、改正这些错误。如果把错误看作“家丑”或“疮疤”,患得患失,捂着盖着,反而可能因为怕丢面子而重蹈覆辙,丢了更大的面子,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更严重地损失。最难能可贵的是,要从这些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即在盘点成绩、谋划工作、进行决策的同时,我们绝不能轻视了这些错误,要敢于举一反三,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查看更多>>
上一篇:重游桃花源 下一篇:周广生:家的演变是必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