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暖冬
2018-03-29 14:58 编辑:云彩间
总想写点文字去纪念我那可爱的故乡,总想掏点回忆去怀念我那可贵的童年。但每每一提笔,总是觉得写不好,写不好我记忆中的故事。
我的故乡,并不富饶,也提不上光辉的历史文化成就,就是鱼米之乡,是农家人世代为乐的地方。记得小时候,父母远行工作,我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和老人家住一起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爷爷奶奶是实打实的庄稼人,不识字,却能讲些属于他们时代的故事。奶奶总是会对我说:“小妮子,当年你爷爷是讨饭长大的。”接着便滔滔不绝得唠起往日的所有苦事。我是自然不感兴趣的,只是不想打断奶奶,也就一头云里雾里得听着,然后在火桶里睡着了。
火桶,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家处于不高不低的纬度,即享受不到北方人的暖气,也没有像南方人那样有温暖的冬天。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是个折磨人的纬度范围!农村,现代化的步伐总是较慢的,所以,当城市人已用起空调取暖时,我们还停留在用木炭取暖的时代。小小火桶,围成一圈,一个主位子,其他人只能搬把高椅子,围在火桶周围,塞进双脚,然后一起盖张大的棉布,整个人就暖和了。火桶里自然要放火盆的,老家管火盆叫火钵。它往往是由陶制而成,同钵般形状,体积与中等洗脸盆不相上下。讲起撮火,也有讲究。行家撮火是能维持一两天的,这方面奶奶可是高手,一个钵,底下垫起稻穗壳子,再在灶台里取几层尚未完全熄灭了的灰烬,扑在壳子上,加几块木炭,再取几层灰烬把钵子塞满,盖得严严实实。这样子,端进火桶里,盖上火桶里原有的铁制桶栅,于是,便可取暖了。老妈在这方面只能甘拜下风,因为老妈撮的火不仅供暖的时间不长,而且有时会薰得我眼泪汪汪。
奶奶每天晚上都会把我的鞋垫子拿到铁栅上烘,她说可以去汗去潮。每每冬日的早晨,我总会穿到烘了一夜的毛衣外套和袜子棉鞋,所以小时候很少感冒。
只是近些年,农村的生活水平跟上来了,爸爸给奶奶的房子安了空调,那往日的火桶也被抬到了楼上,封存起来了。而我,却异常怀念蹲在灶台边,看着奶奶一把小铲一把小铲得填满火钵,把那沉甸甸的火盆子端进火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