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

2017-08-09 20:16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单正平

这个字眼无学理根据,是我的杜撰。故不下定义,只说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早一波潮是吃。那时的中国人刚从长期饥饿中解放出来,对吃特别疯狂,无论在家还是下馆子,不摆满一桌子,不浪费个够,就不解馋,不解气,不够朋友。潜意识是:老子终于可以放开吃了!走红的小说也与此有关,写饥饿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棋王》等引发强烈共鸣,红透半边天。武断一点说,八十年代很多恶疾绝症的大面积发生,与突然爆发的全民性狂吃猛喝,未必全无关系。杨显惠写《夹边沟记事》,其中一个悲剧就是饿极之人狂吃煮土豆,生生给撑死了!这个故事也可以看成八十年代中国人报复性饮食及其后果的一个象征。如今五十岁往上的肥婆大肚汉,有些恐怕就是八十年代无节制胡吃海塞造就的。

吃够了之后,第二个的对象,就是性。长期的性压抑,导致九十年代初期滥觞于局部地区的色情业,迅速蔓延到全国。这个浪潮持续十年后,逐渐归于平淡;到了二十一世纪,又转而出现另一状态。社会同样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近十年来的对象,我以为是房子。前几十年中国人在居住上的悲惨,我认为要远超过现在的“蜗居”一代。惟其如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房子建得逐渐宽敞之后,中国人买房时产生了求大求阔的报复性冲动。我们看到,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两三口之家,买房也是越大越好,一百五十平米一度几乎成了中产阶级的标准;住到二百平米以上的小家庭,也不稀奇。装修则极尽豪华之能事。一般以为,拥有多套房产的人,是为了投资,保值增值。这是现在的事实。但在房地产尚未进入投资投机狂潮的前些年,多买房、买大房的人,更多还是为了拥有更大空间,那种雄踞豪宅的心理满足,乃是对过去蜗居年代艰苦生活的否定和补偿。房地产业的疯狂发展有很多动力,心理是其一。但买更大、更多房子的这种现在也到头了。拥有多套房子的人,现在大概过足了当业主的瘾,其中的酸甜苦辣,无须反复品尝。新一代年轻购房者,一则他们没有住房极度匮乏的心理体验需要补偿,二则由于巨量空置房的存在,由于房价的奇高,由于收入的低增长乃至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由于买房带来的沉重借贷、预期税负和管理负担,他们变得更为务实。所以地产市场新行情是大户型受冷落,小户型走俏。

那么现在的浪潮是什么?我认为轮到了汽车。以北京为代表的大都市人,买汽车完全陷入一种非理性疯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都市人买私家车都不划算,但大家就是要买,而且有钱人家不止一辆地买。这种疯狂拥有汽车的消费心理,乃是目前陷于极端交通拥堵状态的根本原因。车主们的无奈和郁闷,懊悔和愤怒,只有自己知道。当中国大都市的有车一族,能真正理性地思考汽车的利弊得失时,这种心理才会消退。在我看来,这一天已经不远。据推测,用不了几年,北京的平均车速将下降到每小时十五公里。到了那一天,这种大概也要终结了。

查看更多>>
上一篇:薄雾里的刀锋 下一篇:鲍淼:静看一路花开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