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字範卿,興化(今福建仙游東北)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授海豐主簿。調信州永豐丞。明弘治《興化府志》卷四四有傳。
楊興宗,字似之,長溪(今福建霞浦)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二九),授鉛山簿。孝宗初爲武學博士。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除秘書省正字,次年,遷校書郎。八年,出知處州(《南宋館閣錄》卷八)。歷知溫州、嚴州。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罷荆湖南路提舉常平(《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三九)。有《自觀文集》,已佚。明嘉靖《福寧州志》卷一一有傳。
江朝議,失名。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以朝議郎通判道州。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六。今錄詩三首。
徐昭然,字子融,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人。從朱熹學。事見清同治《鉛山縣志》卷一五。
王暉,生平不詳。《龍游縣志》編次其詩於朱熹、翁卷之間,姑置於此。今錄詩三首。
晁子東,名不詳,疑爲公遡、公爲兄弟輩。其賡和朱熹所作精舍詩時,熹已逝。
袁梅岩,名不詳。朱熹曾薦釋志南至袁處。事見《詩人玉屑》卷二○。
釋志南,朱熹曾爲其詩卷作跋。事見《詩人玉屑》卷二○。
鄒輗,字行之,一字孝行,平江(今屬湖南)人。朱熹帥長沙,道經平江,輗謁之,歸讀《四書》有得。一生清貧,有《自樂軒集》,已佚。明隆慶《岳州府志》卷一六有傳。今錄詩五首。
李伯敏,字敏求,一字好古,高安(今屬江西)人。嘗向朱熹、陸九淵問學。《宋元學案》卷七七有傳。
章才邵,字希古,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元振子。少從楊時學。以父蔭補官。歷知臨賀、辰陽二州,改荆湖北路參議官。晚年與朱熹游。事見《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二六,明嘉靖《建寧府志》卷六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梁平叔,生平不詳。孝宗乾道間曾與朱熹同宿新昌清虛庵。
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據本集卷四《內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來”推定),字平甫,號平庵,其先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後家江陵(今屬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紹興府教授。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書省正字,五年,爲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書卷八),移通判重慶府。入慶元黨籍,還江陵家居。開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二二),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三年權安撫使(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轉運判官,未上,用臺章奪職而罷。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 項安世詩,以《宛委別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吳長元鈔本(簡稱吳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十三卷。
鄭伯英(一一三○~一一九二),字景元,號歸愚翁,永嘉(今浙江溫州)人。與兄伯熊齊名,人稱大鄭公、小鄭公。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於時,遂以親辭,終身不復仕。光宗紹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歸愚翁集》,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一二《歸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鄭景元墓誌銘》。今錄詩五首。
趙璩(一一三○~一一八八),字潤夫,初名伯玖,太祖七世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年七歲,被選入宮,賜名璩。除知州防禦使,改保大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十五年,加檢校少保,進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孝宗即位,授少保,改靜江軍節度使。累章乞閑,改醴泉觀使。淳熙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追封信王。《宋史》卷二四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