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深,字德源,長興(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曾官國子司業。事見清乾隆《湖州府志》卷三一。今錄詩二首。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早年從伊川二程遊,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徽宗崇寧中官太學博士、齊州教授(《宋元學案》卷三二)。據集中詩篇,曾知原武、樂清等縣,其罷知樂清爲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宣和初,除秘書省正字(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後入知東平府王靚幕,卒于鄆(同上書)。著有《浮沚集》十九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久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爲八卷,其中詩二卷。 周行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簡稱殿本)、明永樂《樂清縣志》及清曾唯《東甌詩存》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三卷。
劉況,南豐(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事見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
劉渭,象山(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知荆門軍長林縣。官至西京留臺。事見宋《寶慶四明志》卷八。
胡璪,南劍州劍浦(今福建南平)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事見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七。
楊朏,字持政,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終建寧軍節度書記。入黨籍(《金石萃編》卷一四四《元祐黨籍碑姓名考》)。事見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黄蕡,字仲實,浦城(今屬福建)人。震曾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調黄岡主簿,改贛縣尉,因事罷。元符初起爲宣城丞,移和州錄事參軍,知奉新縣,未赴而卒,年五十一。明弘治《建寧府志》卷三二有傳。
董行之,字達夫,安仁(今江西余江東北)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官浙東轉運使。事見清同治《安仁縣志》卷二五。
袁灼,字子烈,明州鄞縣(今屬浙江)人。轂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一○)。爲光祿寺丞、軍器少監,出知婺州。徽宗朝因忤蔡京,貶秩。又起知隨州。宣和末召爲倉部郎,出知泗州。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袁轂傳》。
李諭,字義翁,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官終朝奉大夫。事見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鮑輝,龍泉(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清光緒《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鮑慎由,一名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初以任子試禮部銓第一。六年(一○九一)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後責監泗州轉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復召爲考功員外郎,崇寧五年(一一○六)以言者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五),提點元封觀。起知明州、海州,復奉祠而卒,年五十六。少從王安石學,又嘗親炙蘇軾。嘗注杜詩。有文集五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又著錄有《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皆佚。《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趙占龜,字十朋,黄巖(今屬浙江)人。與石公弼、李光爲內外兄弟。人稱雙桂隠士。事見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石公弼,初名公輔,字國佐,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明萬曆《新昌志》卷一○)。徽宗大觀中累官御史中丞,劾蔡京,京罷,除兵部尚書兼侍讀。出知揚州,移襄州。京再輔政,羅致其罪,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責授秀州團練副使台州安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一)。未幾,以皇太子赦提舉崇道觀,卒,年五十五。《東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傳。今錄詩七首。
張庭堅,字才叔,廣安軍(今四川廣安)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清光緒《廣安州新志》卷二三),調成都觀察推官。紹聖中通判漢州。四年(一○九七),入爲樞密院編修文字(《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九二),坐折簡別鄒浩免。徽宗即位,除著作佐郎,擢右正言。出通判陳州。崇寧二年(一一○三),以忤蔡京入黨籍,除名勒停編管鼎州,八年,移象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七、八)。久之,復故官。卒年五十七。謚節愍(清咸豐《廣安州志》卷四)。《宋史》卷三四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