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天台(今屬浙江)人(《書畫彙考》卷三九)。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曾建言以御陣與新陣法相兼教閱,從之(《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
陳廓(一○五六~一一一○),字彥明,鎮江(今屬江蘇)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歷句容主簿,知長社、吉水、楚丘縣,知處州。後除廣東轉運判官,移提點刑獄,改利州路。徽宗大觀四年卒,年五十五。有詩文雜說三十卷,已佚。《京口耆舊傳》卷六有傳。
張康國(一○五六~一一○九),字賓老,揚州(今屬江蘇)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宋歷科狀元錄》卷四),爲兖、饒二州教授,知雍丘縣。哲宗紹聖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路轉運判官。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入爲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知樞密院事。大觀三年暴卒(《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二○),年五十四。《東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楊四太尉,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神宗元豐末偕里人重修風伯廟,歿後配祀廟中。人稱楊四太尉。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三引《栖芸先生遺稿前編》。
釋日益,保寧勇禪師法嗣(《宋詩紀事》卷九一)。
張順之,號練溪居士,婺源(今屬江西)人。遊鄉校,以詩名,嘗得句法於吳可,與程洵有交。有《練溪集》,已佚。事見《尊德性齋集》卷二《跋練溪詩話後》、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吳申李,約與吳可同時。事見《藏海詩話》。
薛昂(~一一三四),字肇明,杭州(今屬浙江)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徽宗崇寧初,爲太學博士、殿中侍御史,改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兼大司成。拜翰林學士。大觀三年(一一○九),拜尚書左丞。四年,出知江寧,徙河南,罷提舉嵩山崇福宮。政和三年(一一一三),附蔡京,復尚書左丞,遷門下侍郎。尋充資政殿大學士、知應天府。欽宗靖康初責徽州居住。高宗紹興四年卒。事見《王荆公詩注》卷四二《與薛肇明奕棋賭梅詩輸一首》注,《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張璹,字全翁,安陸(今屬湖北)人。哲宗元祐間蘇軾知杭州時,曾有交往。後由京東轉運使坐事降通判太平州。六十九歲於京東提刑任致仕。事見《蘇軾詩集》卷三二《連日與王忠王張全翁遊西湖……》,清道光《安陸縣志》卷二七有傳。
潘大臨,字君孚(《浮沚集·雨中有懷》),一字邠老,黄州(今屬湖北)人。家貧未仕,蘇軾、張耒謫黄州時,多有交往。入江西詩派,與江西派詩人多有唱和。徽宗大觀間客死蘄春,年未五十。有《柯山集》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事見《張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臨文集序》。潘大臨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爲底本,另從《詩話總龜》、《苕溪漁隠叢話》等書輯得之集外詩,附於卷末。
周邦彥(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獻《汴都賦》,七年,爲太學正(《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四四)。出爲廬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還爲國子監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書郎,遷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提舉南京鴻慶宮。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彥是宋著名詞人,有詞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雜著》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事見《王觀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遺事》。《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臨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周邦彥詩,據《永樂大典》、《歲時廣記》等書所錄,編爲一卷。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稱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生長於楚州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爲詩文服膺蘇軾,與黄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授臨淮主簿。元豐元年(一○七八),爲壽安尉。七年,遷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學錄召試館職,歷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直龍圖閣學士出知潤州,未幾,改宣州。紹聖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宮。四年,坐黨籍落職,謫監黄州酒稅。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監復州酒稅。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遷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潁州、汝州。崇寧元年(一一○二),因黨論復起,貶房州別駕,黄州安置。五年,歸淮陰。大觀二年(一一○八)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張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張耒詩,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緒廣東廣雅書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錄“拾遺”(陸心源輯)、“續拾遺”爲底本。參校明小草齋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草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呂無隠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張右史文集》(簡稱叢刊本)、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粵本《柯山集》(簡稱田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吳可,字思道(元《至正金陵新志》作吳思道,此據《詩人玉屑》卷一),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官至團練使,曾諂附權宦梁師成(《浮溪文粹》附錄孫覿《汪公墓志銘》)。徽宗宣和末師成敗,黜致仕。宋室南渡後,流寓東南。吳可系武官,但潜心文翰,與李之儀交頗密,詩爲蘇軾、劉安世等人稱譽。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詩話》,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詩集二卷,詩話一卷。事見元《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吳可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藏海居士集》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阮閱,字閎休,一字美成,號散翁,又號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清康熙《舒城縣志》卷一二),初爲錢塘幕官(《苕溪漁隠叢話》前集卷一一)。曾自戶部郎責知巢縣(《輿地紀勝》卷四五)。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知晉陵縣(《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間知郴州(明萬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齋讀書志》附志二)。著有《巢令君阮戶部詞》一卷(《皕宋樓藏書志》卷一一九),《總龜先生松菊集》五卷(《郡齋讀書志》附志二),均佚;《詩話總龜》、《郴江百詠》,行于世。阮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郴江百詠》爲底本,參校明萬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編宜秋館本《郴江百詠輯補》(簡稱宜秋館本)等,編爲第一卷;諸書散見的阮詩編爲第二卷。
鄭叔僑,莆田(今屬福建)人,一作興化(今福建仙游縣東北)人(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三二)。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嘗知清溪縣(《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二)。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