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某,神宗元豐初人。
釋景淳,一作警淳(《吟窗雜錄》卷三二),神宗元豐初桂林僧,居豫章乾明寺。事見《冷齋夜話》卷六。今錄詩二首。
何宗範,青城(今四川灌縣東南)人。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爲江安令(《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九五)。歷巴川令、眉州教授、江西提刑(《摛文堂集》卷四《江西提刑何宗範可戶部員外郎制》)。事見《浄德集》卷二五《光祿寺丞致仕何君墓誌銘》、《奉議郎何君墓誌》。
田叔通,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時以國子博士通判徐州,與蘇軾有唱酬(《蘇軾詩集》卷一七《和田國博喜雪》、卷一八《留別叔通元弼坦夫》)。
戴蒙,字正仲,號無知子,杜陵(今陝西長安東北)人。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爲都官郎中,知綿州(《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三)。
趙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式古堂書畫彙考》卷三九)。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知安溪縣(明嘉靖《安溪縣志》卷三)。
杜子民,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爲詳斷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三一)。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爲朝散郎(《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八之一四)。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通判常州(《咸淳毗陵志》卷九)。今錄詩三首。
吳恂,字德夫,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人。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任豫章法曹。事見《羅湖野錄》卷三。今錄詩二首。
譚粹,字文叔,湞江(今廣東滃江)人。神宗元豐初,知惠州。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知英州(清康熙《羅浮山志會編》卷一○)。今錄詩四首。
李元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嶽總勝集》)。神宗元豐初,爲司農寺主簿(《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六之一二),三年(一○八○),經制變運川陝路司農錢物(同上書食貨三九之三二)。哲宗元祐中知絳州(同上書職官六六之三七)。
劉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號讀易老人(《永樂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學者稱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進士第,不就選,從學於司馬光。調洺州司法參軍。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薦爲秘書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遷起居舍人兼左司諫,進左諫議大夫。五年,提舉崇福宮(同上書卷四四七)。六年,召爲中書舍人、樞密都承旨(同上書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書卷四八四)。忤章惇,連貶新州別駕,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書卷五○○),歷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鄆州、真定府。爲曾布、蔡京所忌,連七謫至峽州羈管。後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語錄》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有《元城盡言集》十三卷傳世。《東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傳。今錄詩四首。
釋普交(一○四八~一一二四),俗姓畢,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未冠得度,初往南屏山聽天台教,後師泐潭,爲南嶽下十四世,泐潭乾禪師法嗣。居天童寺。徽宗宣和六年卒,年七十七。事見《乾道四明圖經》卷二、卷一一《天童山交禪師塔銘》、《五燈會元》卷一八。今錄詩三首。
釋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釋氏疑年錄》卷七),字湛如,號安忍子,俗姓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傳天台教觀,深明教律。神宗元豐中住靈芝崇福寺,歷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賜謚大智律師。有《芝園集》二卷、《補續芝園集》一卷、《芝園遺編》三卷傳世。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臨安志》卷七○、七九。今錄詩四首。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今屬福建)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調韓城尉,知松陽、白馬二縣。神宗元豐三年(一○八○),爲監察御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四),出知汀州、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除江南西路運判(同上書卷三九五)。七年,以權發遣江東路提點刑獄爲權發遣福州(同上書卷四七五)。元符初入爲左司諫。三年(一一○○),出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三○)。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再知福州(《北宋經撫年表》卷四)。三年,知桂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三)。官終刑部尚書。大觀二年卒。《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劉弇(一○四八~一一○二),字偉明,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授通州海門主簿,調臨潁令、洪州教授。哲宗紹聖二年(一○九五)知嘉州峨眉縣。繼中博學宏詞科,改太學博士。元符中,因進《南郊大禮賦》,除祕書省正字。徽宗即位,改祕書省著作佐郎、充實錄院檢討官。崇寧元年卒,年五十五。有《龍雲先生文集》三十二卷。事見宋李彥弼《劉偉明墓志銘》(《龍雲集》附錄),《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劉弇詩,以明弘治十八年劉璋刻《龍雲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圖書館)。參校清乾隆十三年刊本(簡稱乾本,藏江西省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八千卷樓舊藏清鈔本(簡稱八本,藏南京圖書館)、嘉業堂舊藏清鈔本(簡稱嘉本,藏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民國涵芬樓刊印《宋詩鈔補》(簡稱鈔補本),并採用《豫章叢書》中《龍雲集》胡思敬校記(簡稱胡校)。新輯得集外斷句一聯,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