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惟忠(一○四八~一○九七),字子厚,眉山(今屬四川)人。道士。曾與蘇軾交遊。哲宗紹聖四年卒,年五十。事見《東坡全集》卷八九《陸道士墓誌銘》。
袁百之(一○四八~一○九一),字必强,雍丘(今河南杞縣)人。登進士第,歷縣令,州學教授,官至左奉議郎。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四十四。事見《學易集》卷七《陳郡袁府君墓誌銘》。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頊,英宗長子。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陽郡王。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進封潁王。三年,立爲皇太子。熙寧元年(一○六八)即位。二年,任王安石爲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以圖富國强兵。但在變法中動搖不定,終敗。四至六年,命王韶開拓熙、洮等五州,設熙河路,史稱熙河開邊。五年,章惇開拓梅山地區,史稱梅山之役。八年,與遼重劃河東邊界,棄地數百里。元豐三年(一○八○)至五年,進行官制改革,史稱元豐改制。屢遣將進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役,皆敗。八年,卒,年三十八,葬於永裕陵。廟號神宗,紀元二:熙寧、元豐。事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紀》。今錄詩七首。
趙令松(《宋詩紀事補遺》卷九二作穰,誤),字永年,太祖五世孫。官至右武衛將軍、隰州團練使,贈徐州觀察使。事見《宣和畫譜》卷一四。
趙令鑠(一○四八~?)字伯堅,太祖五世孫。神宗朝進士。累官至寶文閣待制。有《詩聲集》,已佚。事見鮮于伯機《遊高亭山廣嚴院記》(《鐵網珊瑚》卷五)、《宋史》卷二四七《子淔傳》。今錄詩二首。
江汝明,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仲舉父。曾以朝散郎通判睦州(《北山集》卷三三《江仲舉墓誌銘》)。
范正民,字子政,一說名正明,字子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純仁長子。以蔭補單州團練推官。卒,年三十三。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見《山谷別集》卷一○《書范子政文集後》及《范忠宣集補編·宋單州推官子政公傳》。今錄詩二首。
李陶真,開封(今屬河南)人。道士。神宗熙寧末住武夷山止止庵。好吹鐵笛。又居建平之通仙巖。徽宗政和、宣和間曾至京師。事見《夷堅丙志》卷一一《李鐵笛》、清嘉慶《崇安縣志》卷一○。今錄詩二首。
萬規,字仁甫,時稱東平先生,樂清(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元豐間試禮部不中,乃閉戶讀書。終身不仕。有文集十三卷,已佚。今錄詩二首。
王鯨,字彥龍,長溪(今福建霞浦)人。神宗熙寧、元豐間兩請鄉舉。與尚書黄裳、秘閣陳寬民爲文字交。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二有傳。
李籍,神宗時人,與畢仲游同時。
畢仲愈,字將叔,管城(今河南鄭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孫。哲宗時官國子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兄仲游事入黨籍。徽宗即位,召爲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舉河東路常平(《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見《東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謝慥,富陽(今屬浙江)人。景溫子(《宋史》卷二九五《謝絳傳》)。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爲太廟齋郎(《續會稽掇英集》卷五)。高宗紹興初,官將仕郎(《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一五)。
柳安道,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以比部員外郎知台州。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九。
蕭淵,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爲大理寺丞(明洪武《無錫縣志》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