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韶,字聖美,太原(今屬山西)人。未冠舉進士。後擢監察御史裏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貶知高郵縣(《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九)。於提舉兩浙常平時入對論字學,留爲資善堂修定《說文》官。元豐元年(一○七八),爲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尉少卿,衛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滄州。五年,入爲秘書少監(《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濟州,再入進秘書監,拜集賢殿修撰。紹聖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卒於任。《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馬存(?~一○九六),字子才,樂平(今江西德興)人。寓居楚州(以上《宋詩拾遺》卷二),師從徐積,以詩文名世(《碧梧玩芳集》卷一四《題察判學士家集後》)。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爲鎮南節度推官,再調越州觀察推官。紹聖三年(一○九六),卒於官(清治續修《樂平縣志》卷八)。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翼》卷二六、《宋元學案》卷一有傳。今錄詩八首。
釋子鴻(?~一○九六),俗姓吳,台州(今浙江臨海)人。居台州瑞巖,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懷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六)。哲宗紹聖三年卒(《釋氏疑年錄》卷七引《建中錄》卷一○)。
馮慜,哲宗時人,與李兟有唱和(清同治《韶州府志》卷一二)。
李兟(一○三六~一○九三),字世京,濟州金鄉(今屬山東)人。以父蔭補太廟室長,授大名府元城主簿。調泰州司法參軍,遷開封府中牟縣尉,改南京留守府司錄參軍。通判徐州、兖州,攝知濟南府,官終朝散郎、知成州。哲宗元祐八年卒,年五十八。事見宋李昭玘《樂靜集》卷二八《成州使君李公墓誌銘》。
吳革(一○三六~一○八八),字孚道,夏津(今屬山東)人,徙全椒(今屬安徽)。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進士(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七),爲襄州司戶參軍,調真州揚子主簿。歷知貴池、建平縣,通判韶州,知南雄州、吉州。除江西轉運判官,徙湖南。哲宗元祐三年歿於官,年五十三。事見《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二《朝請郎湖南轉運判官吳君墓誌銘》。今錄詩二首。
釋道全(一○三六~一○八四),字大同(《天台續集別編》卷五),俗姓王,洛陽(今屬河南)人。年十九得度,初遊彭城、壽春,後居瑞州。乃南嶽下十三世,寶峰文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七)。神宗元豐七年卒,年四十九。事見《欒城集》卷二五《全禪師塔銘》。今錄詩六首。
邵睦(一○三六~一○六八),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邵雍異母弟。一生未仕,卒於神宗熙寧元年,年三十三。事見《聞見錄》卷二○。
王俊民(一○三六~一○六三),字康侯,萊州掖縣(今山東萊州)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爲大理評事、徐州武寧軍節度判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九)。八年,卒於任上,年二十八。事見《齊東野語》卷六。
洪浩父,名不祥,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一作餘杭(今浙江餘杭西南)人(《類說》卷一八)。生活於仁、英、神宗三朝。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五引《上庠錄》。
釋智孜,俗姓蕭,長汀(今屬福建)人。佛號禪鑒(清光緒《福建長汀縣志》)。其詩深受時人洪芻、郭祥正稱賞,相與酬唱。有《南山集》,已佚。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今錄詩二首。
龍太初,與王安石、郭祥正同(《詩話總龜》前集卷一一)。
張因,據詩中“鉅宋”“治平天子”云云,當爲英宗稍後人,姑繫於此。
奚球,英宗治平中爲太常博士、坊州判官。事見《金石萃編》卷一三六。
劉大方,維州昌都(今四川理縣)人。曾因罪流放海上,後回故里。事見《青瑣高議》別集卷七。今錄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