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穀,生平不詳。與張景脩(敏叔)交往,當亦爲英、神、哲三朝時人。
張景脩,字敏叔,常州(今屬江蘇)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神宗元豐末知饒州浮梁縣(《石林詩話》卷中)。後兩爲憲漕,五典郡符,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官終祠部郎中,年七十餘卒。有《張祠部集》,已佚。事見《中吳紀聞》卷三。今錄詩二十七首。
張冕,南劍州(今福建南平)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爲翰林學士(《海棠譜》卷中)。今錄詩二首。
方洵武,臨海(今屬浙江)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官終朝散大夫、知南安軍。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今錄詩二首。
劉鑄,字季冶,長興(今屬浙江)人。幼孤,由伯父收養,事以父禮,李潛稱爲純德士。讀書天竺山,淹貫經史,從學者百餘人。有《燕石編》,已佚。事見《萬姓統譜》卷五九。
李潛,字君行,興國(今屬江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明嘉靖《贛州府志》卷一○),授新淦令(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五)。范純禮薦除太學博士、校書郎。哲宗紹聖中,知蘄州,以朝奉郎、秘閣校理致仕(《道鄉集》卷二○《舉李潛自代狀》)。元符三年(一一○○)召對,管勾宗學,尋引疾歸。事見《宋元學案》卷一九。今錄詩二首。
張景端,字子仁,嗣漢二十九代天師。徽宗大觀初贈葆真先生。事見《宋詩紀事》卷九○。
薛似宗,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官郡判。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三。今錄詩二首。
陳丕,字繼先,號義山,四明(今浙江寧波)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爲黄巌縣令(《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曾官秘閣修撰。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二。
朱肱,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以太常少卿知越州(《嘉泰會稽志》卷二)。神宗元豐中以兵部郎中判三司憑由理欠司(《續會稽掇英集》卷二)。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潭州攸縣主簿,遷知安州景陵、開封咸平縣。神宗熙寧初爲武安軍節度推官。元豐間提舉河北西路常平,遷京東轉運判官,升副使、都轉運使。哲宗元祐初貶成州團練副使、黄州安置。紹聖初起爲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召拜戶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和州。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復知開封,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爲東太一宮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復還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卒於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誌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五首。
許將(一○三七~一一一一),字沖元,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初簽書昭慶軍判官,後通判明州。神宗時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自太常丞超改右正言,又連日改直舍人院,判流內銓。進知制誥。知審官西院、直學士院、判尚書兵部。進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元豐二年(一○七九),落職知蘄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九),歷知秦、揚、鄆州。召爲兵部侍郎,未幾出知成都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再爲翰林學士。四年,拜尚書右丞。因事出知定、揚州,移大名府。紹聖初,入爲吏部尚書,拜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出知河南府、再降知潁昌府,移大名。後爲佑神觀使。政和元年卒,年七十五。謚文定。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三,《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據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等書錄詩十八首。
陳少章,生平不詳,蘇軾知杭州時曾獻詩(《永樂大典》卷九○四)。
李伯祥,眉山(今屬四川)人。道士。蘇軾稱其好爲詩,格不能高,往往有奇語。事見《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四。
釋惠覺,一名先覺,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早年與鄉人施德操有交,爲蘇軾、米芾所禮,性樸野,喜爲詩。事見《北窗炙輠錄》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