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喪母,解監永濟倉官,扶櫬歸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吳沖卿元會》始,原編卷一七;自《依韻和原甫省中松石畫壁》始,原編卷一八;自《韓子華遺冰》始,原編卷三九;自《寧陵阻風雨寄都下親舊》始,原編卷四○。
李淑(一○○二~一○五九),字獻臣,徐州豐(今屬江蘇)人。十二歲時獻文真宗,賜童子出身,試秘書省校書郎。天禧三年(一○一九),除館閣校勘。仁宗天聖中,擢史館修撰。景祐初,知制誥。自是五除翰林學士,三授端明殿翰林侍讀、龍圖閣學士,歷知許、滑、開封、鄭、河陽等州府。嘉祐四年卒於河中府任上(《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八九),年五十八。有文集百餘卷,已佚。《東都事略》卷五七、《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五首。
富臨,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嚴子。有文名。事見《吳郡志》卷二六。
張在,青州布衣。少能文,尤精於詩。奇蹇不遇,老死場屋(《澠水燕談錄》卷八)。
劉三嘏,河間(今屬河北)人。慎行子。遼聖宗時進士,爲駙馬都尉,與公主不諧。宋仁宗慶曆中奔宋,遣歸,遭禁錮(《儒林公議》卷下,《遼史》謂“歸殺之”)。事見《遼史》卷八六《劉六符傳》。
崔嶧,字之才,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進士及第。累官職方員外郎、知遂州。遷給事中,糾察在京刑獄。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知慶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八)。歷知同州、鳳翔府。嘉祐六年(一○六一),以工部侍郎知河中府(同上書卷一九三),未幾以刑部侍郎致仕。《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曹穎叔,一作潁叔,初名熙,字秀之,一作力之,亳州譙(今安徽亳州)人。舉進士,任威勝軍判官,累遷提點陝西路刑獄。除直史館。知鳳翔府,徙益州路轉運使,權度支副使。知福州。爲陝西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卒於官。事見《宋元學案》卷五,《宋史》卷三○四有傳。
蘇渙(一○○一~一○六二),初字公群,更字文甫,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天聖二年(一○二四)進士,爲寶雞主簿,調鳳州司法,又通判閬州,知祥符。至和二年(一○五五)爲職方員外郎。終提點利州路刑獄。嘉祐七年卒,年六十二。有《南麾退翁雜文》,已佚。事見《欒城集》卷二五《伯父墓表》。
釋允堪(?~一○六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慶曆七年(一○四七),賜號真悟大師。嘉祐六年,卒(《佛祖統紀》卷四五)。徽宗崇寧間加謚智圓。事見《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向傳式(?~一○六一),開封(今屬河南)人。敏中次子。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以工部郎中知越州。至和元年(一○五四),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北宋經撫年表》卷四)。嘉祐六年,卒(《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九○)。今錄詩二首。
淳于震先,銅陵知縣(清同治《黄縣志》卷一一)。約爲真宗時人。今錄詩三首。
孫旦,潁昌府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永父。贈銀青光祿大夫。事見《蘇魏公文集》卷五三《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孫公神道碑銘》。
釋善暹,臨江軍(今江西樟樹)人。重顯弟子,初住雪竇,後住開先寺(《宋詩紀事》卷九一)。
葉綱,嘗官著作佐郎,與余靖同時。事見《武溪集》卷三《葉綱可秘書丞制》。
周燮,道州永明(今湖南江永南)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一三四)。慶曆三年(一○四三)任南豐縣令(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曾知湟州。嘉祐中知連州(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六)。